世局微觀

微觀世局, 遊走政經
正文

美聯儲降息後

(2024-09-22 07:29:28) 下一個

美聯儲終於降息0.5%。而國內本來有兩個期待,1、央行會降息omo利率;2、央行會降息LPR利率;但是,這兩個期待都落空了。據彭博社報道,中國上月拒絕了IMF建議的出台1萬億美元的刺激計劃。

很多人困惑,美國已經降息,為何中國不降息降低融資成本?其實要放水或者通脹很簡單,就是把地方政府債務融資解禁,翻倍地給。那麽銀行高興,非標高興,社會也高興,地方政府也高興……大家都高興。包括前幾年陰陽怪氣地方債務過高,遲早藥丸的,現在也陰陽怪氣為什麽不放水。“遲早藥丸”的微博財經“專家”們,也會高興。

其實網絡上的國師們就兩派,一派是貨幣還不夠寬鬆,要QE;一派轉為凱恩斯主義,要加大財政刺激。先說凱恩斯主義。簡單說就是用政府投資,修路造橋來擴大內需增加就業。源自羅斯福新政,在二戰後一二十年成為顯學。但是後來在70年代遇到“滯漲”,用盡所有辦法也無法擺脫,最後被徹底拋棄。新古典自由主義興起,靠供給主義才把西方拉出來了。

最近四五十年來,全世界唯一成功的凱恩斯主義應用就是2008年中國的4萬億。但之後,中國也陷入了非典型“滯漲”,表現在經濟指標的背離:消費、投資和出口三駕馬車均大幅增長,居民端、企業端、政府端的債務規模不斷膨脹,居民收入有所提高,但經濟增速卻不斷下滑,CPI持續低迷。

同時,2008年以後,中國全要素生產率就在持續下滑,最低隻有0.9。原因非常簡單,以房地產為例,黃金時期,挖個坑開始預售就可以躺賺了,現在,住宅和商業銷售完都不一定能覆蓋總投入。2022年中國的全要素生產率扭轉了下滑趨勢,開始回升到2左右。在房地產為代表的固定資產投資大幅下滑下,經濟增長能保持5左右的增長。

其實美國的全要素生產率這幾年也是大幅下滑,甚至為負。疫情三年,美國財政刺激新增總投入4.8萬億,但名義GDP隻增長了4.1萬億,2022年全要素生產率為負,投入還沒有產出多。自2019年至今,美國國債增加了11萬億,名義GDP隻增長了6萬億。所以美國非農就業和失業率出現背離,勞動生產率下滑,意味著美國進入了低效繁榮。

很多財經專家沒有實戰經驗,憑想象政府擴大支出就能解決問題。大家忽略通縮隻是結果,往上一層分析是M2,M1剪刀差擴大,看上去廣義貨幣供給量在增加,社融在增加,但錢和債務在金融機構滾轉,沒有進入到社會上流通,這就是流動性陷阱。但流動性陷阱也是個結果,是什麽導致流動性陷阱的呢?答案是債務陷阱!

道理並不複雜。從個人來說,你的收入10000,房貸8000,你就隻有2000維持生活。你的收入被債務吞噬了。你想擴大收入,貸款5000元去做小生意,結果收入才增加了200元甚至沒賺,還不夠還利息的500元。那結果你就進入債務陷阱了。你今後隻能不斷借款來還債,就算銀行願意繼續借你,你的債務也會越滾越大,借的錢越來越多,但都不留手,全又還給銀行了,你的流動性不僅沒有改善反而越來越緊張,這個窟窿是越填越大,直到你甭了。這就是流動性陷阱。

個人如此,企業與國家也如此。比如某區大舉城建,城市煥然一新,道路、公園、場館都很棒。按凱恩斯主義,必然帶動經濟增長、稅收增長,就業增加,最不濟賣地都能賣不錯的價格。結果呢?GDP倒是好看,但地賣不出去,稅收也沒有增加,一堆的空置樓和爛尾樓。現在從經濟明星區變成了債務嚴峻區。

因此這個區再擴大債務,再擴大財政支出已經毫無意義!你給它再多錢都隻能去填債務窟窿。比如,再修個產業園,拉動下經濟就業和稅收,可是你上個產業園還沒有住滿,上個產業園的工程款還沒有結清。所以無人來接招,來了也是說你先把欠的上筆工程款結了吧。

無論個人還是國家,遇到這類的債務陷阱,唯一的辦法是什麽?就是把債縮了,同時找到新的較高收益的增長點。所以現在就是化債和置換,同時發展新質生產力。

現在為啥很多企業感覺難受,道理很簡單,這說明你的經濟增加值為負。就是說雖然你的產出沒有減少,但你今年的產出比你投入的全要素成本更低。直白地說就是你要花費更大的代價、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資源才能勉強達到去年的營收和利潤。如果一個企業的經濟增加值很低甚至為負,那麽按照正常的經濟理論,這個企業就該收縮業務,甚至該倒閉了,再去救再投入更多資源也是枉然,隻會越填窟窿越大。因為所有的負債和資本支出都是有成本的,這個成本包含機會成本。

簡單地說,你投入的資本回報還不如去買國債,那你自然就不願意再往你的企業裏投入資本。放大到全社會也是這個道理。所以儲蓄越來越多,買國債越來越多,都不想變成資本投入。這就不是增加貨幣供應能解決的問題了

因為美國的資本要素成本幾乎為零,印錢就行了。因此在中美金融戰中,如果按照美國的金融理論,中國肯定打不贏。靠投資本去拚經濟,怎麽拚得贏?所以放到現實中,創投風投資本主要來自美國,不讓投資中國,升息抽走資本,結果就是FDI的持續下降,股市一塌糊塗。

如果中國像當年蜜月期一樣操作,即為限製資本外流而跟隨美國加息,但又為了保經濟而加大基礎貨幣投放,則中國也會出現通貨膨脹,並大概率出現更嚴峻的情況——滯漲。但是中國卻采取了逆周期調控,即采取了頂住資本外流的壓力降息,同時也沒有加大基礎貨幣投放的策略。這個策略雖然導致了資本外流、資產價格下跌和通縮,但也減緩了債務壓力,一定程度上托住了貨幣貶值的程度,使得中國在全球美元強勢中保持了對非美元其他貨幣的相對強勢。

所以這個世界除了美元霸權外沒有利益最大的最優選擇,兩害相權取其輕,爭取損失最小就是最優選擇。即:在資產價格泡沫和債務壓力之間,我們選擇了減輕債務壓力。

所以中國的貨幣需求出現兩級分化:資產端因為資產價格下跌,銀行間大量的錢投不出去,央行注水也注不動。而債務端的主力:房地產、地方政府又十分缺錢。貨幣需求和供給在這裏出現了梗阻,這是我們通縮的直接原因。

到此,中國的宏觀政策就能理解了。中國2016年開始搞了供給側結構改革,可以理解成供給主義和製度經濟學的結合,用新供給創造新需求。而不搞簡單的放水刺激消費和投資,因為這會導致本就嚴重過剩的低效部門的再擴展,隻會降低全要素生產率。要金融整頓,一些金融體係和金融理論都得丟棄,建立自己的理論體係。要建立耐心資本,降低資本要素成本,而廣義的國有資本就是這樣的。

好像有90萬員工的比亞迪,擁有龐大的垂直整合供應鏈,每年千億級的資本支出。就業、研發是非常剛性的資本支出,這是過去債務杠杆無法做到的。故此,估計政府目前的策略是減輕企業的負擔。企業好了,就業與員工收入自然也提高了。具體辦法應該是:

一,繼續擴大超長期國債和特別國債的發行。

二,以補貼代替減稅降息。因為減稅降息會導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減少,會導致流通現金進一步下降,對當前通縮環境不利。而補貼會直接增加現金流。

三,補貼應該以企業穩定就業、繳納稅收、貸款貼息、設備更新、科研為目的。即企業吸納穩定就業越多,補貼越多,繳納稅收越多,補貼越多。小微企業融資貸款、個人房貸補貼、設備更新和科研都是現成模式,自不必多說。

過去我們對企業的扶持主要是生產激勵,即企業生產越多,激勵越多,比如降或者退抵扣增值稅。而現在的補貼應該是減輕運營成本壓力為主,在轉型期內幫助企業活下來,托一把,企業自己知道該怎麽轉型的。

四,現金流閉環。中央發行國債,銀行買了債,政府拿到錢去補貼企業,這樣的好處顯而易見,資金會從銀行流向政府手裏,又從政府手裏流向企業,企業流向老百姓和稅收。既不影響財政收入,又能提高M1和流動性。既能減緩銀行儲蓄率高的經營壓力,又對居民生活端的影響是間接的,不會過度刺激通脹壓力。這相當於用政府之手把銀行高額儲蓄變成資本向全社會增資。錢在銀行裏隻能叫資金,放在企業才叫資本。

五,順便補貼生育和兒童醫療。生養孩子直接拿錢可比隻是抵扣個稅有吸引力多了。

此外,美聯儲降息,給中國的貨幣政策打開了一定的空間。隻要資本外流減輕甚至回流,中國不僅可以進一步降息,甚至還可以增加基礎貨幣投放,進一步延緩債務壓力,同時資產價格的趨穩,也有助於貨幣供給的疏通。

目前市場一遍悲觀,如果細讀經濟數據,發現中國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成績是不錯的。國家能源局宣布,8月份全社會用電量964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9%。去看結構數據,新能源汽車、服務機器人、集成電路8月產量同比增30.5%、20.1%、17.8%。投資中,航天航空、設備製造業增長了34%。上半年智算規模同比增長了45%,智算中心建設招標數量同比增加了407%,等等。這些都是高技術行業、耗電大戶,和絕大多數人距離比較遠。所以和大家的體感有比較大的差異。

再仔細看中國出口產品的結構,這個進展速度真是驚人。2024年1-8月中國出口總額16.45萬億元,其中技術含量較高的機電產品出口達9.72萬億,占比高達59.1%,曾經的出口主力如紡織、服裝、玩具等低附加值產品已完成曆史使命,退居二線。機電產品出口中: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9423.8億元;集成電路7360.4億元;汽車5408.4億元;手機5143.7億元。

中國出口的產品結構已經發生根本性變化,集成電路、汽車、手機、光伏風電、船舶已經成為中國出口的五大王牌產品。尤其是集成電路和汽車是西方賴以維係發達國家地位的兩大支柱,如果中國在這兩大領域擊垮西方,估計有一半發達國家將跌回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對汽車和集成電路依賴最深的韓國、日本。

十年前我們還說中國出口的都是低附加值產品,肉都讓西方吃了,中國隻能喝點湯,這才幾年中國就已經大塊吃肉大碗喝酒了!中國製造的進化之快不僅超出了西方的預期,也超出了我們自己的預期!

按道理說,美國製裁中國這麽多年,全方位封鎖中國的工業科技產品進口,但美國的製造業並沒有回歸”。美國8月份的PMI數據公布,為47.2,又一次低於50。從2022年11月到2024年8月,美國PMI隻有1個月高於50,這意味著美國加息以來,製造業是全麵衰退。不僅如此,美國的工業用電還在持續下滑,如果美國真的工業複蘇、經濟繁榮的話,為什麽工業用電反而下滑呢?

美國現在的所謂“封鎖”、“脫鉤”,但俄烏衝突打了這麽久,美國還在偷偷摸摸和俄羅斯做生意。它連個俄羅斯都脫鉤不了,還想脫鉤占全球工業總產值35%的“文明世界”?實際上,美國對中國的依賴是越來越大,而不是越來越小了。

很多人搞不清楚現在是誰占據主動,很多人高估了金融國和資源國的能量,低估了工業國對整個世界的影響力,極端狀況下,金融國錢再多買不了一粒米,沒有工業加持,資源國甚至沒法開采自己的資源。

而類似中國這樣規模的工業國,從來不缺資源,糧食、鐵礦、石油,隻是因為全球化市場經濟成本問題,自己開采還不如國際采購來得便宜、成本低,生產工業品性價比更高。極端情況下,如果不計成本自己開采、全部自產,完全不顧別人的需求,不但內循環無憂,甚至還能把巨量的“過剩產能”砸到對麵頭上去。

工業國從來不是為了自己生產的,而是為了全世界生產的,沒有哪個世界能夠脫離“第一大工業國”而存在,無論國際上的話術怎麽講,中國依然幾乎是所有大國的“第一大貿易夥伴”。

故此,這次美聯儲的降息,意味未來4-5年內,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機會降低了。而這其中的邏輯在於,頭號工業國的意願,是目前有能力決定S3是否發生的唯一因素。美聯儲轉入降息周期,美國有可能衰退,也有可能小輸當贏平穩過渡,歸根結底最多也就是在衰退或拉爆某個主要經濟體回血或平穩過渡這幾個選項之間做不定項選擇而已,頭號工業國的戰爭意願在這一過程中會始終處於低位。

但如果美聯儲始終在高息環境下死撐,能撐多久就撐多久,那當最終暴雷的時候,頭號工業國必然受到世界範圍內毀滅性金融波動的巨大傳導,頭號工業國戰爭意願的不確定性將極大增加。

而一旦頭號工業國決定參與,三戰的物質條件立刻具備,也將立刻鳴鑼開賽。從這一點上來看,美聯儲願意冒著不確定性轉入降息周期,可以說是人類之福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盧冠霖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cowwoman' 的評論 : 先拖幾年看吧。川普上來重新注重本土利益,大家可能可以過日子了。
cowwoman 回複 悄悄話 不會打仗,總算讓我放心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