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陸權和海權,是一對冤家。過去五百年,海權國家牢牢壓製了陸權,歸根結底是兩點。
一 是陸權國家有大批鄰國,互相之間有點矛盾是平常事,比如領土爭端等等。這樣就不得不保持龐大的陸軍,資源是有限的,陸軍分得多,海軍就分得少。而海權國家往往在島上,像英國,沒什麽鄰國,島嶼國家的鄰國,通常也是愛爾蘭種小國,沒多大威脅。沒有鄰國,沒有威脅,就不用常備太多陸軍,維持個象征性數量即可,剩下的資源都投給海軍,海軍強大了,就可以卡住交通要道,拉住物流通道。
像一戰時的德國,國力在英國之上,但陸地上要維持幾百萬兵力,海軍就隻能小規模,在近海防禦,海戰就贏不了,海上通道被卡住,外界物資進不來,時間一長,就要輸掉。
二 是海權國具備資本避險屬性,畢竟是孤懸海外,戰火比較難燒到他們領土,隻要大陸上有風吹草動,資本就會往島國上跑,於是海權國家發現,隻要不斷挑動大陸動亂,大陸就無法正常發展。而資本也把海權國當避險地,也就意味著無數的權貴會把財產往海權國家搬,戰爭還沒開始,陸權國家就已經輸了。
海權國的優勢太明顯,以至於有些令人絕望。而以色列的誕生也是當年大英帝國為了維持海權而催生的。早在1915年,英國和法國還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並肩作戰時,雙方就企圖澆滅對方在中東地區的野心,從而埋下了關係緊張的種子。在當時還不為人知的《賽克斯-皮科協定》(Sykes-Picot agreement)中,他們用一條橫貫沙漠的對角線瓜分了奧斯曼帝國(Ottoman Empire)在中東的領土。這條線從地中海(Mediterranean Sea)沿岸發端,一路延伸到波斯(Persian)邊界的山區。這條任意畫下的直線的北部領土歸法國所有,南部的大部分領土則被英國收入囊中。但是,兩大巨頭始終無法就巴勒斯坦的將來達成一致。盡管雙方都有些勉強,但經過妥協還是同意由國際共管聖城耶路撒冷(Jerusalem)。
這種粗鄙的領土擴張方式在19世紀相當普遍,但在《賽克斯-皮科協定》簽署時,美國已經崛起,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Woodrow Wilson)在1917年美國向德國宣戰後,就屢屢譴責歐洲的帝國主義行徑,提議流離失所的人民在戰爭結束後有權選擇自己的命運。美國完成工業化,成為全球工業強國後,開始全球爭霸。
正是在這種全新的政治氣候下,英國迫切需要為在中東打下的半壁江山尋找一個新的大本營。當時英國已經控製了埃及,因此隻要公開支持猶太複國主義(Zionist)理想,把巴勒斯坦打造成猶太國家,就可以既確保蘇伊士運河(Suez Canal)東翼的利益,又避開外界指責英國攫取領土。當時,這項戰略盡管使英國在與法國的斡旋中出奇製勝,卻對日後造成了史無前例的災難性影響。
除了以色列這個中東據點外,英美兩國都與沙地阿拉伯,約旦,阿聯酋,埃及與卡塔爾等阿拉伯國王建立了戰略利益同盟關係。這些國王的家族都壟斷他們自己國家的石油與土地資源,因此他們必然與歐美華爾街勢力結成生死同盟。在他們心中希望以色列早日擺平巴勒斯坦人,不要影響他們賺錢。不過他們以宗教和民族來建立執政基礎,所以他們必須在嘴上支持巴勒斯坦人,當然更不能真的出兵屠殺巴勒斯坦人,雖然他們可能真的想。於是,他們一邊說支持巴勒斯坦,一邊引入美軍基地和美軍戰鬥機,幫助以色列屠殺巴勒斯坦人。
因此中東的局勢不能用阿拉伯人、伊斯蘭教、遜尼派、什葉派、波斯人等人的宗教分歧來分析,這次波斯人就比阿拉伯人更積極幫助巴勒斯坦,組織了抵抗之弧,成員包括什葉派,遜尼派。現在土耳其也公開威脅以色列,會出兵保護巴勒斯坦。所有這些人,與巴勒斯坦的關係遠遠不如阿拉伯這些國王。
不知是否哈馬斯的突襲,出乎美國意料之外,最近美國眾議院議長選舉的鬧劇突然落幕,選出很多人不熟悉的邁克·約翰遜(Mike Johnson)。10月25日,約翰遜議長的就職演講裏強調:“美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在(Christ)信仰的基礎上建立的國家!”
約翰遜議長在就職演說中說道:“我相信這經文,即《Bible》,非常清楚地表明,祂才是堅立掌權者的那一位。祂堅立每一個人,我們所有人。而且我相信祂已經命定並允許我們每個人在這個特定時刻被帶領到這裏,這是我的信念。
我相信,今天我們每個人都有巨大的責任,要使用祂賜予我們的恩賜來為這偉大國家裏偉大的人民服務,人民也理應獲得我們的服務。同時我們也要確保我們的共和國在一個迫切需要光明、希望和自由的世界中繼續成為光明、希望和自由的偉大燈塔。”
如今,你不會看到太多政客像這樣談論(或敢於談論)信仰了,尤其在公開正式的場合,在國會的講台上更稀有!隻有川普總統敢講!但如果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去看,猶太精英正在呼喚基督右派保守派歸隊,猶太帝國目前麵臨生死存亡,需要帝國最有戰鬥力的核心力量出場護主。約翰遜這段話恍如咒語一般,喚醒與召喚這些基督徒歸隊。
猶太帝國是財閥資本家掌握政權的帝國,就是他們所宣稱的“資本主義”社會。他們壟斷了政治,經濟,金融與意識形態。除了了核心的魔鬼崇拜不變外,為了便於統治,他們會不斷推出不同的宗教,教派,思想,主義等等,以適應不同的人群與政策需要。如最近流行的變性思想,拜登也曾經公開宣稱“變性(LGBTQ)”是美國國魂一樣,但基督右翼保守團體,是他們最有戰鬥力的團體,平時媒體可能會公開嘲諷甚至辱罵他們,但關鍵時刻,這些人才是帝國的力量。越來越像川普會贏得2024大選。
這位新任議長告訴肖恩·漢尼提 (Sean Hannity):
1 “我們不能讓普京在烏克蘭獲勝”
2 美國可能需要“腳踏實地”“與以色列站在一起”(意思是地麵部隊)
3 中國是美國最大威脅,美國必須保守軍事上的優勢。
4.有可能彈劾拜登
約翰遜議長給內塔尼亞胡打電話,美國無條件支持以色列。
如果仔細看地圖,可薩帝國就是今天的烏克蘭、俄羅斯南部這一帶,這就是千年複國夢,今天的以色列隻不過是個西亞的據點而已,故此不要幻想美國會放棄以色列與烏克蘭。
為了保衛以色列,五角大樓正在中東部署兩個航母打擊群、十一艘伯克級驅逐艦、多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兩棲攻擊艦、薩德和愛國者導彈防禦係統、多個戰鬥機中隊、戰略轟炸機和未公開的資產。同時法國海軍宣布,米斯特拉爾級兩棲攻擊艦 FS Tonnerre (L-9014) 目前正在東地中海部署,以便與包括傑拉爾德 R 號航空母艦領導的航母戰鬥群在內的北約海軍部隊進行聯係。福特 (CVN-78) 也在以色列海岸附近;在此部署之前,法國總統馬克龍今天早些時候宣布,法國將向該地區派遣一艘醫院船,以援助加沙地帶的居民。
同時歐洲列強陳兵塞浦路斯,與其說針對加沙人,不如說針對敘利亞。不說不知道,巴勒斯坦曾經是敘利亞的一個省,是被英法殖民者分割出來。古代敘利亞大體包括今敘利亞、黎巴嫩和巴勒斯坦3部分。敘利亞接受既成事實,但是他們逃不過繼續被侵占,看來三戰要始於敘利亞。
馬斯克10月24日表示,他認為中東和烏克蘭的軍事衝突可能會演變成第三次世界大戰,並認為與其他全球大國相比,美國的軍事實力已不複往昔。馬斯克說:“我們需要解決烏克蘭的和平問題,我認為我們需要恢複與俄羅斯的正常關係。”他還說,當前的局勢可能會迫使俄羅斯與中國結成更強大的聯盟。
馬斯克說,在一場全球衝突中,俄羅斯、中國、伊朗結成的聯盟有可能會壓倒西方。馬斯克在社群媒體X平台上進行線上小組討論中還呼籲俄烏戰爭停火,稱烏克蘭與俄羅斯的戰爭是沒有希望的。他說,“我們在工業實力上沒有壓倒性優勢”,還說“打仗的基礎是經濟實力,尤其是工業產出,基本上就是相對於對方,你能製造多少戰車、槍支和無人機”。
對於美軍來說,一個殘酷的現實就擺在眼前。停在伊朗海岸的航空母艦,上麵的F-18必須在空中加油兩次才能攻擊德黑蘭並再次返回。認為美國可以隨意對伊朗發動空戰的人,對基本的軍事現實一無所知。如果美國要對伊朗發動有效的空襲,美國必須增加大量人員和設備。這將是“戰略空軍”的一項任務,需要長腿戰略轟炸機,而不是美國海軍航母艦載戰鬥機這種小短腿可以執行的任務。
因此地中海的美軍航母艦載機想襲擊伊朗是不可能的,遠超作戰半徑。而利用阿拉伯國家的軍事基地打擊伊朗,就需要基地所在國家的同意,如果這些國家同意,這些國家就直接成為伊朗的交戰國。伊朗就會攻擊他們的基礎設施,他們的石油財富就會化為烏有。真主黨有大量導彈和火箭彈,襲擊伊朗與真主黨的後果很可能就是航母被真主黨給擊沉了。
在軍事上來說,美國海軍根本不應該勞師遠征到東地中海這個洗腳盆,包括北約在塞浦路斯集結部隊,這都是絕地,都不隻是真主黨的打擊範圍了,而是毀滅範圍。
伊朗的策略也很簡單,用哈馬斯與真主黨等跨國家的民兵組織出手,令美國沒有正當理由軍事打擊伊朗。如果美國霸王硬上弓,那麽伊朗直接出手打擊美國航母與以色列就順理成章了。
此外以色列還不如台灣大,隻有三分之一左右台灣大小,隻要三個小時的飽和導彈、火箭彈攻擊,以色列必然跪呈投降書。希伯來語12頻道,節目當中的以色列專家:越來越多的“以色列人”已經清楚地意識到,我們生活在一個泡沫之中。優秀的空中力量並沒有拯救我們,我們的情報也不是世界上最好的。我們還清楚地看到,我們仍然依賴於美國。即便有拜登的幫助,我們也可能一直處於生存危險之中,也許永遠處於這樣的危險之中。可憐的以色列隻有不到3%的哈瑞迪人是當地人,其餘的都是歐洲殖民者。以色列是一個假的國家,一個英國帝國主義的殖民項目而已。
據《以色列時報》網站22日報道,本輪巴以衝突以來,以色列北部和南部邊境緊張局勢不斷升級,約20萬以色列人被迫流離失所。戰爭才開始,已經有大量居民流離失所,以色列是一個很小的國家,不可能打一場持久戰的。
這兩天,以色列把加沙變成地獄墳場,哈馬斯發言人證實,昨晚有超過15000名以色列士兵試圖入侵加沙。不過進攻非常失敗,綜合希伯來語信息源,這麽龐大的入侵編隊不僅被哈馬斯打了出來,前鋒和後衛也自相殘殺,由於敵我辨識問題,以色列戰鬥機向自己的部隊也開了火,傷亡慘重。其中負責加沙Bureij營地襲擊的以色列軍隊指揮官Yair Shalam上校被俘。當然以色列宣布0傷亡。
可見以色列軍隊進攻前,沒有經過幾個月以上的編組訓練、合練演習。倉促上陣,誰都不知道怎麽打,各個軍兵種又不是積木疊起來就能用,肯定會大麵積出錯。
土耳其總統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昨天在土耳其的親巴勒斯坦過萬人的集會上表示:“我們將宣布以色列為戰犯,我們已經在為此努力,”
需知道阿塞拜疆供應以色列約40%的石油。石油需要從阿塞拜疆運往土耳其海岸,然後運往以色列。如果埃爾多安關閉這條通道,對以色列來說就後果不堪設想。以色列其實沒有資格和這麽多國家叫板。現在的以色列有點二戰時期的日本,瘋狗一樣,咬全世界。
目前困境是美國如果還不打一場世界大戰,估計沒有人再聽他了。俄烏戰爭打了兩年,打不動,還把自己打窮了,陸軍武器彈藥打沒了。打中國,可惜台灣不是烏克蘭,當不了代理人,一瞬就被消滅,甚至連帶日本也被消滅,那就要和中國直接懟。但中俄都是核大國,真打核彈就直接飛美國了。而隻有伊朗沒有核武,故此他們認為,戰爭是可控的,可以控製在中東,而且一旦打下來中東,中俄就很難受了,一帶一路也沒了,不管海上還是陸地。
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布局的另外一個弱點是依賴於美國的威懾理念,即堅信無人敢於挑戰哪怕是相對脆弱的基地,因為懼怕美國龐大的軍事力量會對任何挑釁予以嚴厲的回擊。然而,當前美軍基地麵臨的多國、多組織打擊的現實情況,無疑揭示了這種威懾力量的崩潰。
如果設想在科威特、伊拉克、敘利亞以及紅海等多地同時遭受五到十個不同組織的攻擊,那麽每次額外的風險就會隨著攻擊數量的增加而呈指數級下降。威懾力量的崩潰是緩慢的,然後突然間崩潰。
看哈馬斯與真主黨的架勢,這次挑釁就是要與美國在中東決戰。而波斯人要打贏,首先要打敗美軍,而要打敗美軍,就要打掉美軍基地,而要打掉美軍基地,就要顛覆阿拉伯國王們。伊朗輸出革命衛隊去建立敘利亞、黎巴嫩、也門、伊拉克等地的親伊朗民兵組織,就是今天伊朗的戰略縱深,也為攻擊美國在中東軍事基地打下深厚基礎。如果美國對敘利亞、黎巴嫩和伊拉克的伊朗代理人部隊發動大規模攻擊,那麽他們幾乎很可能會同時攻擊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軍事基地。相應的,俄羅斯派遣裝備“匕首”的飛機在東地中海和紅海進行24/7巡邏,這是一種可能的衝突預防措施。
這次巴以引發的衝突會導致不可預見的後果,估計中東會出現翻天覆地的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