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局微觀

微觀世局, 遊走政經
正文

普京與孫權 信仰的顛覆(七十四)

(2023-01-27 06:05:09) 下一個

原文再續,書接上回。話說伊麗莎白一世登基後,恢複彼得一世所有的改革措施,解散了內閣,恢複彼得一世時代的樞密院,設樞密院總理大臣,總領國務,取消了俄羅斯國內海關,頒布鼓勵商業流通的法令,用法律形式確定了貴族特權,建立起能夠吸收社會各個階層任職的文官體製,同時也全力以赴鞏固君主專製,開啟俄羅斯開明專製製度。

伊麗莎白一世政治手腕高超,善於平衡各方利益。表麵上,伊麗莎白在恢複樞密院以後,就把所有國家要務交給她信任的大臣們去辦理,而她本人則熱衷於組織假麵舞會和各種遊藝活動,聲色犬馬無所不包,極盡奢華之能是,不理國政。但仔細分析則不難看出,伊麗莎白巧妙地利用手下大臣們和俄羅斯各派貴族之間的關係,輕描淡寫地推行了各項富國強兵政策。

在登基之後,伊麗莎白把姐姐安娜·彼得羅芙娜和普魯士荷爾施泰因-戈托普公國公爵卡爾·弗裏德裏希的兒子卡爾·彼得·烏爾裏希立為繼承人。作為彼得一世的外孫,卡爾·彼得·烏爾裏希改宗東正教,改名彼得·費奧多羅維奇,被選定為未來的皇位繼承人,即後來的彼得三世。1745年,由伊麗莎白做主,彼得迎娶也是普魯士安哈爾特-采爾勃斯特公國的索菲婭公主(即後來的葉卡捷琳娜二世)為妻。

伊麗莎白改變了外國人把持政府的局麵,將俄國貴族中有才能有毅力的代表提拔到管理國家的崗位上。伊麗莎白的國內政策使貴族們在地方政府中獲得了主導權,同時縮短了他們為國家服務的期限。另一方麵,伊麗莎白時代,俄國的君主專製也在不斷加強。皇冠和紫袍不再像以往那樣由最高神職人員授予,而由君主親自收受。

伊麗莎白廢除了死刑,但仍保留以烏沙科夫為首的秘密官廳,對犯人進行殘酷拷打和懲罰。

伊麗莎白統治時期,俄國經濟蓬勃發展。1750年代初,彼得·伊萬諾維奇·舒瓦洛夫成為國內政策的實際領導者,推行許多重要統治措施:如廢除國內關稅(1754年)、組織對外貿易(1753年-1754年)和建立法典起草委員會等。此外還有設立貴族銀行和商人銀行,以及組織國際貿易的公司等措施。

另外一方麵,伊麗莎白朝廷發表《貴族特權宣言》,禁止貴族以外的人擁有土地,同時把伏特加酒壟斷權給予貴族,1760年還頒布地主有權流放農民到西伯利亞的法令。這些措施使農民處境進一步惡化。巴什基裏亞和烏拉爾接連發生農民和民族解放運動,都被殘酷鎮壓。而在伊麗莎白執政的最後幾年,在莫斯科的斯列金卡區經常發生悲劇,如臭名昭著的女地主薩爾台奇哈公然在此地打死了一百多個農奴。

在伊麗莎白的努力下,俄國廢除了國內關稅,發展外貿,更新軍隊武器裝備,完善了部隊的組織機構和指揮體係。俄國的科學、文化、教育事業也得到了長足發展。

莫斯科大學

伊麗莎白在位期間,除了在內政方麵頗有建樹,在對外交往和開疆拓土方麵也小試牛刀。1741年至1743年俄羅斯和瑞典之間爆發戰爭,最後以俄軍勝利而告終,俄羅斯占領了一小塊原屬芬蘭的土地。此後又與奧地利簽署同盟條約,用來牽製日益強大起來普魯士,在1745年和1748年主動依靠外交手段調停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中的奧普關係和奧法關係,獲取了戰場上得不到的利益。

伊麗莎白在位後期,俄羅斯參加了七年戰爭。戰爭的起因是英國王室的世襲領地漢諾威遭到來自法國的威脅。因此普魯士與英國這對盟國可謂構成完美互補:英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且最高效的海軍,同時普魯士的陸軍是歐洲大陸上最令人畏懼的力量。這使得英國可以集中她的軍事力量投入殖民地的擴張。

另一方麵,普魯士和奧地利為西裏西亞地區已經兩度交手,最終西裏西亞被普魯士一口吞下,普魯士的領土麵積由12萬平方公裏一下子擴大到近16萬平方公裏,人口也由230多萬激增到500多萬。普魯士的腓特烈大帝就說過奧地利女大公瑪麗亞·特蕾莎與法國路易十五的情婦蓬帕杜夫人與伊麗莎白這三條裙子定立了毀滅他的聯盟,後人也稱她們為“三條裙子的聯盟”。

於是原來由法國和奧地利主導的歐洲大陸政治秩序受到新崛起的普魯士的挑戰,俄羅斯也加入了對歐洲事務話事權的角逐。本來與法國敵對的奧地利轉而與法國結盟,對抗普魯士;普魯士為了防止俄羅斯插手歐洲事務,避免在東西兩線同時向法奧俄三國開戰,就向英國尋求幫助,簽訂了同盟條約。這樣歐洲大陸敵對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逐漸形成,英國曾經希望這一在“外交革命”期間建立的全新同盟能夠維持歐洲的和平,但事實上,這一體係卻成了歐洲戰爭的催化劑,最終在1756年爆發戰爭。

戰爭的另一起因則是大英帝國與法蘭西帝國間日益升溫的殖民地爭奪。他們的勢力範圍在兩個大陸上擴張。北美大陸上的衝突甚至要早於歐洲,位於大陸東海岸的英國殖民地於1740年代晚期與1750年代早期向西擴張時與法國宣稱主權的密西西比河穀構成衝突。為了防止英國人的擴張,法國人於1750年代中期在現在的西賓夕法尼亞地區建造一係列的要塞,而英國人為了將法國人趕跑,發動法國 - 印第安戰爭,這比歐洲大陸衝突的爆發還早兩年。

在十八世紀,法國一般是讓殖民地依靠自己的力量保衛自己,或僅向其派遣少量的缺乏作戰經驗的部隊。因為法國的殖民地離法國本土太遠,而法國海軍不如英國海軍,使得法國很難為其殖民地提供大量的補給與支援。同時法國數條漫長的陸地邊界需要一支高效的本土軍隊保護。故此法國政府將其戰略重心放在歐洲大陸也就理所當然。她將大多數軍隊集結於歐洲大陸,期望這支力量能在家門口取得勝利。她的計劃則是戰至在有利條件下結束敵對狀態,然後於條約談判中以在歐洲的領土所得換取失去的海外領地。但這樣的方式並沒有在此次戰爭中取得成功,因為殖民地確實毫無懸念地失去了;而歐洲的戰事雖然在多數情況下進行得很順利,但在其結束時,法國幾乎沒有獲得任何可以補償殖民地損失的歐陸土地。

英國人同樣基於現實理由做出戰略傾斜。他們傾向於避免在歐洲大陸上的大規模會戰。他們試圖尋求一個法國敵人結盟,以彌補其在歐洲大陸的不足。在七年戰爭中,英國選中那個時代最優秀的軍事家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一個逐漸崛起的中歐強權作為她的主要夥伴,並為腓特烈提供大量的資源以支援其作戰牽製法國。解除歐陸本土後顧之憂後,英國充分利用其海軍力量積極打殖民地戰爭。英國人采用了海上封鎖與炮擊敵港口的雙重戰術,並且將海上運兵做到了極致。他們有效襲擾了敵方船隻,並且在鄰近的己方殖民地支援下對敵方殖民地展開攻擊。

1757年夏天,俄羅斯加入戰爭。第一階段的戰役由斯捷潘·費奧多羅維奇·阿普拉克辛元帥指揮,但他畏首畏尾,裹足不前,在戰局順利的情況下仍按兵不動,而且聽信謠言,誤以為伊麗莎白病逝,差點就從前線撤軍。伊麗莎白大怒,將阿普拉克辛召回,投入監獄。

自1758年開始,俄軍由維利姆·維利莫維奇·費爾莫爾指揮。費爾莫爾很快就占領了東普魯士首都柯尼斯堡,橫掃整個東普魯士。在當年8月14日的曹恩道夫戰役中,俄軍士兵的表現異常英勇頑強,重創腓特烈二世率領的普魯士軍隊。

腓特烈二世

但伊麗莎白認為費爾莫爾在曹恩道夫戰役取得決定性勝利的情況下,未能繼續擴大戰果,一舉全殲普軍,而是以傷亡慘重為借口於次日先於普軍從戰場撤出,結果錯失良機,造成戰爭局勢的反複,遂於1759年5月任命彼得·謝苗諾維奇·薩爾特科夫接替費爾莫爾,指揮俄軍同普魯士作戰。薩爾特科夫接任後,戰局發展對俄軍非常有利,1760年10月,俄奧聯軍一度占領了普魯士首都柏林。

此時,英國人認為普魯士即將要崩潰了。於是英國威脅普魯士跟交戰國妥協讓步以換取和平,否則將撤出對普魯士的軍事援助。此時普魯士的狀況非常艱困,普軍已經銳減到剩下60,000人,而且柏林已經被包圍了。普魯士可以說從一開始就選擇一個不可靠的盟友。猶太人的英國怎麽可以相信?

英國人的算盤是這樣的,1757年,英軍攻占孟加拉。1758年後,法國因深陷歐洲戰場,在海上和各殖民地的爭奪中連遭失敗。1759年,法國艦隊先後在拉古什和基伯龍灣被英國艦隊擊敗。1760年,英國占領法屬加拿大、路易斯安那部分地區和西班牙殖民地佛羅裏達。1761年,英國占領法國在印度的主要據點本地治裏等地。此時放棄普魯士毫無損失。

不過伊麗莎白為人乖戾自負,等到晚年時這種情況愈發嚴重。她經常沉溺於宮廷娛樂中,過著日夜顛倒的生活,這極大地損害其身體健康。可以說俄羅斯的奢華風氣始於伊麗莎白時代。她在少年時代曾受過法國式教育,對法國的服裝和化妝品情有獨鍾,妙齡的伊麗莎白除了相貌姣好,還長了一雙美腿,所以很多時間都用在打扮和對容顏的護理上。伊麗莎白喜歡不停地置辦新衣服,而且每件長裙禮服從不穿兩次。有一次伊麗莎白存放衣服的宮殿起火,一次就燒掉了4000件禮服。而在她逝世後,又從宮中點出了15000多件長裙,數千雙鞋子和整整兩大箱子綢製長筒襪。

此外,伊麗莎白還喜歡跳舞,每個星期至少要在宮中舉行兩次假麵舞會。在一次舞會上,伊麗莎白竟前後三次換裝。她還別出心裁地要求參加舞會的女賓一律著男裝,而所有男士一律改穿裙子。難道親近共濟會的,都喜歡鼓吹變性LGBTQ每次從巴黎運載化妝品和服裝的商船一抵達聖彼得堡,伊麗莎白就要求立即把所有她喜歡的商品買下,而且不許別人看見,這樣就總是第一個穿著新款式服裝參加社交活動,永遠領導俄羅斯的時尚潮流。

就這樣,伊麗莎白帶動了俄羅斯貴族崇尚奢華精致的風氣,比起行為粗魯的安娜女皇,可謂有天壤之別。也就是在伊麗莎白統治期間,俄羅斯開始逐漸形成了類似西歐的上流社會。

1762年1月4日,伊麗莎白身患中風,臥床不起,次日(俄曆1761年12月25日)便在聖彼得堡病逝,享年52歲。她選定的繼承人彼得三世繼位。這個彼得三世生在德國、長在德國,最崇拜的人就是普魯士的腓特烈二世。就在他登基的當天晚上,便向軍隊發出指令:停止進攻普魯士,不僅歸還俄軍占領的東普魯士與波美拉尼亞,這便是著名的勃蘭登堡王室的奇跡。還要跟普魯士結盟,彼得三世甚至讓腓特烈指揮自己的軍隊,聯合對付曾經的盟友奧地利。腓特烈因此得到喘息之機,集結更多軍隊,約12,000人,專心對抗奧地利。於是腓特烈攻陷希維德尼察,將奧軍逐出西裏西亞,然後在薩克森,他弟弟亨利在弗賴貝格戰役(1762年10月29日)中擊敗奧地利,同時,普魯士的盟軍布倫瑞克則拿下哥廷根和卡塞爾。

其後交戰各方都筋疲力盡,也同時背上沉重負債,加上俄國新皇帝彼得三世突然轉向普魯士,令俄國軍政雙方對於彼得三世的不滿。接著瑞典也跟著退出戰爭,普魯士得以起死回生。1762年6月28日,彼得三世在宮廷政變中被妻子葉卡捷琳娜(葉卡捷琳娜二世)廢黜。隨後,被廢的沙皇彼得三世被謀殺,葉卡捷琳娜對外宣稱是消化不良而死,10月底,葉卡捷琳娜基於她的政變而俄國內部不穩,不願意再繼續戰爭,這時俄國正式退出七年戰爭。俄國退出使反普同盟瓦解,1763年2月10日英法簽定《巴黎和約》。15日普奧簽定《胡貝圖斯堡條約》,普魯士同意撤出薩克森,而奧地利承認西裏西亞歸普魯士所有,奧地利未能收複西裏西亞領地。

七年戰爭法國成為最大的輸家,放棄了印度、加拿大、密西西比河東岸。雖然法國仍然擁有密西西比河西麵的紐奧良和瓜德羅普島,但是這次失敗令法國失去新大陸。法國的外交策略黯然失敗,聲望也顯著下落。這次戰爭亦使路易十五失去了人民的支持。並且在他死後成為了法國的最不得人心的國王之一,間接為法國大革命的爆發埋下伏筆。

英國成為最大贏家,法國在《巴黎和約》中被迫將整個加拿大割讓給英國,並從整個印度撤出,隻保留5個市鎮,英國成為了海外殖民地霸主,邁向日不落帝國的傳奇。從此猶太人從歐洲財神變成世界財神,令全球政商各界膜拜。

更厲害的是二戰後,猶太人已經統治全球,除了幾個大國相對能獨立外,其他所謂國家其實已經是猶太帝國的行省。好像俄羅斯這些大國,猶太人目標從來沒有變化,肢解成幾個小國,然後行省化。不管是共濟會體係的沙皇俄國,還是信仰無神論的蘇俄,隻要是統一的大國,都必須推翻。

他們甚至殺害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以震懾俄羅斯白人。須知羅馬君士坦丁大帝之所以改宗基督教,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君權神授,防止下屬臣民弑君甚至改朝換代。而猶太人通過克倫威爾砍下英國查理一世的頭,通過法國大革命砍下路易十六頭,蘇聯殺害尼古拉二世全家還有當街行刑,刺殺肯尼迪,目的都是證明給人民看,猶太人就是神,他們有資格砍國王或者總統的頭。

這也是為何俄烏戰爭以來,全球大部分國家或明或暗支持俄羅斯。普京與各國領袖知道目前麵臨當年赤壁之戰前孫權的選擇。當時曹操統雄兵百萬,上將千員,虎視東吳。曹操給孫權發了一道檄文,勸孫權投降。孫權拿不定主意,聚文武官員於堂上議事。張昭為首的一班文臣認為,曹操擁有百萬之眾,又借天子之名,以征四方,抗拒他無異於以卵擊石。黃蓋一班武將主張堅決抗擊曹操,他們說不出什麽大道理,隻是慷慨激昂地表示,江東三世基業,來之不易,豈能拱手相讓。

孫權拿不定主意,左右為難。在孫權去廁所時,魯肅也跟出來了。孫權知道魯肅有話要說,拉住魯肅的手問:“卿欲如何?” 肅曰:“恰才眾人所言,深誤將軍。眾人皆可降曹操,惟將軍不可降曹操。”權曰:“何以言之?”肅曰:“如肅等降操,當以肅還鄉黨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將軍降操,欲安所歸乎?位不過封侯,車不過一乘,騎不過一匹,從不過數人,豈得南麵稱孤哉?眾人之意,各自為己,不可聽也。將軍宜早定大計。

魯肅進言的言語不多,但切中要害,以我魯肅降曹與您孫權降曹對比,以降曹與不降曹後孫權地位之差對比,說到孫權的心坎裏,促使孫權下決心聯劉抗曹,拚他個魚死網破。戈爾巴喬夫就是現代版的安樂公。

有鑒於此,普京自從烏克蘭2014廣場革命以來,雖然後來簽訂了《明斯克協議》。但美俄雙方都知道,這個隻是雙方需要時間準備決戰而已。普京深知俄羅斯真正的對手是北約,戰爭不可能短時間結束。故此定下消耗北約軍隊與軍備的策略。

一開始普京就有意縱容北約軍援,至今為止,俄羅斯都沒有對北約的軍援開始任何報複性措施。軍艦和潛艇攜帶核彈遊蕩在北約海洋是自保,警告不要妄圖世界大戰。更有趣的是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情報機關都孜孜不倦地致力於一項共同的事業——誇大北約武器的作用,貶低俄羅斯武器的威力。於是美國和北約在軍援上樂此不疲,真以為俄羅斯並不能把北約怎樣,對自己的武器也是充滿信心。在這兩個錯誤觀點的綜合作用下,終於一步步走到了提供進攻性的武器裝備——西方主戰坦克。現在世人才發現普京真正的目標是對北約去軍事化。

“添油”是兵家大忌。俄羅斯以絕對優勢兵力和裝備等著北約的武器裝備一小批一小批被消耗。一年下來,俄羅斯軍隊充分掌握北約的武器性能與戰術,成為世界上現代化作戰經驗最豐富的鐵軍。而同時美軍和北約自身的武器裝備也在快速損耗,等到損失到極限的時候,自身也被弱化了。

俄軍的策略是慢慢打,甚至是輪換作戰,積累與北約軍隊作戰的經驗,打造自己的現代化鐵軍。對於北約來說,飛行員、坦克手、炮兵、連排級軍官、士官可是比F16、豹2等珍貴多了,有經驗的飛行員、技術兵種、士官不可能迅速彌補。第一波飛行員、技術兵種、連排級軍官、士官肯定都是高手,越往後越差。

現在美國給31輛M1坦克;德國說14輛“豹2”。看上去數量並不多,誰都知道這隻是一個開頭,目前美國有幾千輛M1坦克,德國也有3700多輛“豹2”。最後雙方打紅雙眼決戰也是可能的。

目前北約可謂騎虎難下,不繼續支持烏克蘭,最好的結果是波蘭與俄羅斯瓜分烏克蘭,然後北約自己守邊境。但也意味著公開認輸,歐亞大陸與非洲國家,甚至包括南美都會去美元化,與中俄組成獨立貨幣經濟區,美國從此失去霸主地位。

不認輸則隻有決戰。美軍最大弱點是散居在在全球各地的800個基地,要集結到東歐編組訓練,這個過程需要一年左右。俄軍會在集結差不多的時候先發製人,可能使用戰術核武器。隨後美軍核潛艇(唯一可戰備的核導彈平台)核報複被攔截成功,俄軍全麵核報複英國和美國。

由於美軍集結導致全球各地的兵力空虛,全球群雄並起,這就是第三次世界大戰。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