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局微觀

微觀世局, 遊走政經
正文

遊牧印度 信仰的顛覆(二十五)

(2022-02-06 00:27:58) 下一個

新的一年又來了,首先祝福諸君新的一年萬事勝意,身體健康,財源廣進。去年春節寫了求象神庇佑一文,推薦大家生酮飲食,多吃海鮮肉類,少吃碳水,不知諸君有沒有嚐試,如果還在猶豫的,新的一年也是開始的契機,希望去年的舊文能送諸君健康。

可能是象神顯靈,今年首篇也是印度故事。多名知情人士披露去年1月,美國政府已告知印方,美方不會給予印方製裁豁免,印方應當取消與俄方的S-400訂購合同,以避免美印“外交危機”。但印度依然在去年12月宣布開始接收由俄羅斯提供的S-400防空導彈係統並進行部署及人員訓練,首套S-400係統將部署在旁遮普地區,印度政府消息人士還透過媒體放話“這將能夠同時應對來自巴基斯坦和中國的空中威脅“。

如果印度的軍隊依然保留俄式係統,那麽無論印度與美國簽署多少合作協議,隻能說明印度依然不相信美國。誰敢忘記老蔣當年用美式裝備,但內戰期間美國對老蔣實施武器禁運的曆史。誰也不想在關鍵時刻,被美國出賣,軍隊變成廢物。

其實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印度已經不管新冠病毒的所謂變種,疫苗與封城了,印度用伊維菌素與氯喹治愈了無數新冠病例,已經隱然有獨立於深層政府的勢頭。但這個獨立性可靠嗎?

印度與五眼聯盟一樣,都是前英國殖民地,英國統治印度已經超過250年。統治期間,扶持婆羅門的高種姓成為統治階層。有此因由,任命印度高種姓出身的子弟出任矽穀大科技公司的CEO就是情理之中了,都是出生於英國扶持的高種姓家族,知根知底,加上他們膚色略為深色,智商與英語極佳,讓他們出任公關性質的CEO既符合政治正確又不影響公司營運,有何不可?而同時矽穀也大力扶持印度軟件產業的發展,目的很明顯,要繼續拉著印度高種姓階層的心。

任何國家如果想獨立於猶太深層政府都與印度一樣麵臨一個問題,就是整個政壇與商界已經與華爾街分不開。他們的錢都在華爾街管轄的銀行,他們也可能有家屬已經移民歐美,相當於人質,錢與人都在華爾街手中,一個領導人要獨立的困境就是一個人與整個係統作對。印度總理莫迪如果處理不好,可能陷入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義的困局,全國封建王公和地主的絕大多數是站在英國殖民者一邊,竭力阻止自己地區爆發起義並從兵力、財力上支持英國統治者,因為他們都是大英帝國扶持起來的既得利益者,如果起義成功意味他們會失去目前占有的土地與財富。許多土邦王公宣誓效忠英國人, 為其提供物質支持, 甚至直接出兵幫助英國人鎮壓起義者,例如, 旁遮普最大的土邦巴地阿拉、金德以及納巴的王公就都親率軍隊幫助英國人鎮壓起義者。

普京參加冬奧會後,與中國簽署12個協議,中國大幅增加從俄羅斯購買能源,意味獨立於猶太金融集團控製的能源供應,加上武器裝備依然保留俄式係統,顯然聯盟關係已經上一個台階,能否達到背靠背還需觀察,算是新年一個好消息。當然有人會質疑俄羅斯的可靠性,但難道拜登的人妖政府就可靠?就算拜登政府下台,他背後的猶太勢力依然存在,全球各個民族國家對猶太金融資本而言都是威脅,各個民族生存才是頭等大事,因此普京與猶太金融集團之間,其實不難選擇。如果大家不想芯片植入,強製疫苗,禁止用石油煤,限製畜牧業,少吃肉,嚴格來說是沒有選擇。

中俄如果最後真能聯手,將影響整個歐亞大陸的地緣政治,也是猶太金融帝國的地緣政治災難。但歐亞大陸另一個舉足輕重的大國印度呢?難道他們能擺脫五眼聯盟的命運而獨立?

1600年12月31日東印度公司在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的特許下成立,是意欲染指“東方財富“的眾多歐洲冒險公司之一。該公司一直保持雄厚實力的關鍵是它的組織形式是股份製。單靠個人或一個企業是無法與距離本國如此遙遠的國家做生意的,然而與葡萄牙皇室不同,英國皇室不願意耗費資源給這個未來不確定的公司投資。股份製允許投資商們分擔貿易的風險,必要的時候也能募集到更多的資金。這種能夠最大程度爭取到資源的公司形式使得英國成為印度當地商人的有力競爭者。另一個角度也是以英國以全國之力去支持猶太資本為主的一個私人公司去開辟殖民地,而利益歸猶太資本。

英國東印度公司在17世紀登陸印度的時候正值莫臥兒帝國富強時期,因此根本不可能有征服印度的想法。他們隻有通過謙恭的申請才可能進入印度市場。第一批船隻於1608年到達印度,於今古吉拉特的蘇拉特城入港。四年後英國商人通過斯沃利戰役擊敗了葡萄牙人,由此贏得了莫臥兒皇帝賈漢吉爾的信賴。1615年,英國國王詹姆斯一世委派托馬斯·羅伊為駐莫臥兒王朝使節,並由他與莫臥兒簽訂了通商條約,條約規定:允許東印度公司在印度建立貿易據點,以此作為從歐洲運輸商品過來的報答。公司主要從事棉花、絲綢、硝石、靛青和茶等日用品的貿易。

盡管東印度公司的海軍實力對沒有海軍的莫臥兒帝國是一種震懾,但莫臥兒帝國依然沒有允許東印度公司在其代理店設防,英國人的貿易也必須與帝國搞好關係才能繼續。而印度商人歡迎英國人,則是由於青睞貿易帶來的豐厚利益。

1670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從印度進口到歐洲的商品額是36萬英鎊,之後短短30年間增加了2倍,到1740年又翻了一番達到將近200萬鎊。在1778年創作的畫作《東方向不列顛獻上財富》,貴重的商品一從茶葉到紡織品正從一排排亞洲港口運往英國。而大不列顛,坐在岩石上,姿態優越,他的貿易有希臘神墨丘利(Mercury)庇護。

《東方向不列顛獻上財富》, 斯皮裏迪恩 . 羅馬(Spiridion Roma)繪,1778年, 倫敦東印度公司大廈

 

曆史學家翁,帕爾卡什(Om Prakash) 估計,海外市場的需求僅在孟加拉就創造了8萬個就業崗位,其主要集中在紡織業。最大的受益者是當地大企業主,他們最大限度地壓榨紡織工人,將產品賣給歐洲公司賺取高額利潤。英國在印度建立霸權之前,歐洲各貿易公司之間的競爭保障了印度製造商的利益。

至17世紀60年代,莫臥兒帝國開始衰落,英國東印度公司發現自己的工廠,尤其是蘇拉特的工廠在被襲擊兩次之後變得岌岌可危,因此公司開始利用軍事力量自我保衛。這挑起了東印度公司與莫臥兒帝國的衝突。到1700年,東印度公司在印度建立了三大管區,馬德拉斯(Madras)、 孟買(Bombay) 和加爾各答(Calcutta),並以此為據點將勢力逐漸深入到印度內地。

盡管這三座城市隻是印度漫長海岸線上非常微小的點,然而在眾多如馬德拉斯的聖喬治堡(St George)等防禦工事的保護下,它們很快發展壯大。印度商人趨之若鶩,在動蕩的年代中尋求英國東印度公司對他們個人和財產的保護。英國人得到印度人更深層的信任,因為他們沒有像葡萄牙人和法國人那樣以改信基督教作為交換條件。整個18世紀,基督教傳教士是不允許在印度定居的。

孟買,一個天然良港,被當作嫁給英王查理二世的葡萄牙公主的嫁妝贈給了英國。當東印度公司把主要業務部門從蘇拉特搬到孟買,波斯商人和工匠、源自伊朗的瑣羅亞斯德教徒跟著他們一起搬過去。

由於莫臥兒王朝在奧朗則布死後一蹶不振,歐洲各家公司發現雙邊貿易越來越有利可圖,因此個個都想在政治上壓製住對手。雖然法國也洞察到了18世紀的印度政治局麵將混亂失衡,法國也能從混亂的局勢中趁機獲利,但是法國政府專注於歐洲的王朝爭鬥,因而未能集中精力遏製在印度的對手。最重要的是,作為後進入印度市場的一方,他們從未像英國人那樣與當地大商人和中間商建立起密切聯係,結果使得法印貿易額僅是英印貿易額的一半,18 世紀中期下滑至1/4。 而對於英國人來說,情況恰恰相反。東印度公司不僅是印度國內政治中的大玩家,而且在印度很受歡迎,尤其是一些港口城市,不管在生意場上還是朝廷中大不列顛的光輝形象都深人人心。

從18世紀初期開始,在孟加拉的貿易給英國東印度公司帶來了更豐厚的利潤。至1750年,這個富庶的三角洲、整個恒河流域貿易的出口,占據了東印度公司在印度采購商品75%。曾在東印度公司任職後移民英國的印度人丁.馬赫邁特(DeanMahomet)這樣描述達卡(Dacca,今孟加拉國的首都) :達卡被認為是印度的第一工廠,這裏生產全印度最豐富的刺繡品,用的材料包括金線、銀線和絲綢....設備原料一應俱全且價格低廉:肥沃的土地和其他優勢使得達卡一直是印度的商業中心.....這裏還是孟加拉國王的住所,他有點像亞得裏亞海上的威尼斯執政官,總是在鍍銀的遊艇上享受每一日的美好時光。

孟加拉的財富被世人認為是無窮無盡的,也使人聯想到曾經的“海上霸主”意大利。在上圖《東方向不列顛獻上財富》中,象征加爾各答的人物位於油畫最中央,且手持滿筐的寶石珍珠作為禮物,這些人物正代表了英國人心目中的印度形象。

英國人決心擴大在孟加拉的利益, 自18世紀中期開始逐步濫用皇帝賜予的自由貿易權。自由貿易通行證被賣給印度親信,非法參與印度國內的糧食和其他商品交易。1756年,抵抗法國進攻的戰爭爆發,英國人開始加強對加爾各答的設防。孟加拉新繼位的年輕納瓦布(孟加拉王)西拉吉,烏德,道拉(Siraj-ud-daula) 認為這是對其政權的挑戰。因此在1756年6月進軍加爾各答,並打敗了英國軍隊。

於是東印度公司決定派出猛將羅伯特.克萊武(Robert Clive,1725-1774)上校。這位傳奇一樣的人物原來是文職出身,投筆從戎。1751年夏,親法的錢德率軍離開卡那提克首府阿喀德攻打切西納普裏(Trichinopoly)。克萊武欲攻打阿喀德(Arcot),圍魏救趙。但他的兵力、裝備隻有可憐的200歐洲士兵,300印度士兵與幾支小型大炮。而指揮他們的八個軍官中,有四個像克萊武一樣,是臨時投筆從戎的。更慘的是有六個軍官從未上過戰場。英軍在一場閃電風暴後奪取了阿喀德,在奪取了城鎮後,英軍立刻開始強化城鎮中的建築物,為即將來臨的防禦戰作準備。克萊武也在當地組織了一支部隊。數日後,錢德派出了一支由他兒子拉紮·撒希巴(Raza Sahib)和一個法國人擔任指揮官的大軍收複阿喀德。

由查爾斯·克萊芙(Charles Clive)繪於約1764年。

 

曆史學家托馬斯·巴賓頓·麥考利,第一代麥考利男爵在一個世紀後寫到:“……協調防禦工作的指揮官……是個25歲的年輕人,臨時投筆從戎……克萊武……在一切安排妥當後,已經精疲力竭,倒頭便睡。他被警報驚醒,馬上趕到崗位……在發動三次令人絕望的進攻後,圍城者撤到壕溝後。這場激戰為時一個小時……守軍隻有五、六人傷亡。

後來終於有2000騎兵增援,克萊武借機反攻,扭轉了形勢。1754年,英法雙方簽署卡那提克臨時條約,英方代表是托馬斯·桑德斯,法方代表是查爾斯·戈達希。雙方承認穆罕默德·阿裏·汗·瓦拉傑為卡那提克的納瓦布,並同意兩國屬地的比例要平衡。

東印度公司這次派出克萊武顯然對孟加拉是誌在必得。1757年2月,克萊武帶領一支騎兵從馬德拉斯出發奪回加爾各答,保障了東印度公司的貿易特權。然而他們並不滿足於此,克萊武與賈格特.賽特為首的銀行商人一起設計,刻意與納瓦布西拉吉起爭執,指責他敲詐勒索東印度公司,意圖趕西拉吉下台再扶植一個聽話的納瓦布。他們決定拉攏被納瓦布疏遠的米爾.賈法爾(Mir Jafar)將軍,賈法爾答應英國人隻要幫自己登上王位就會給予慷慨的回報。

1757年6月中旬,克萊武令軍向金德訥格爾進發,乘艇的英軍與印度軍則在胡格利河的右岸伴隨。在雨季期間,泛濫的恒河的河水經過三條在北部的溪流,進入胡格利河。這幾條溪流,在夏季幾乎要幹涸。在西麵的Bhagirathi河左岸,金德訥格爾以北100英裏(160千米)處,坐落著Murshidabad,莫臥兒孟加拉副王首都。在普拉西以南幾公裏處,有一片茂密的芒果樹林。1757年6月21日,克萊武冒著一場由季風引發的大雨,登陸普拉西對岸。英軍共有1,100名歐洲士兵,2,100名印度士兵,9門大炮。納瓦布的軍隊擁有18,000名騎兵,50,000名步兵,53門大炮,50名法國炮手。

實力對比如此明顯,克萊武猶豫了。他叫來16個軍官一起商量:“是立即發起攻擊好,還是等到(印度)盟軍支援,再發起攻擊好?“克萊武本人和另外八名軍官支持暫緩攻擊。陸軍少校艾爾·庫特(Major Eyre Coote)和另外七名軍官表態支持立即攻擊。這時克萊武收到了一封被他收買賈法爾將軍的信,令他改變主意。

曆史學家麥考利說,克萊武在樹蔭下沉思了一個小時。詩人阿爾弗·萊爾爵士(Sir Alfred Lyall)把克萊武的想法寫成了詩句:“However, that may be, he did well as a soldier to trust to the dash and even rashness that had gained Arcot and triumphed at Calcutta since retreat, or even delay, might have resulted in defeat.”

大雨過後,克萊武帶著3,200名士兵,9門大炮渡河,占據了一片樹林。他把指揮部設在一座獵人小屋裏。6月23日,兩軍之間爆發了戰鬥,持續了一天,但是,沒有多少真正的戰鬥。納瓦布的大炮無法使用,因為火藥都被雨水打濕了。在炮兵的配合下,英軍第39步兵團(39th Regiment of Foot)發起進攻,令對方潰敗並且損失了500名士兵。

克萊武命令手下的陸軍少校帕特裏克(Major Kilpatrick)不要攻擊賈法爾將軍的部隊,賈法爾也果然帶領大隊人馬離開戰場,確保英軍得勝。英軍的歐洲士兵的損失很少,而印度士兵也隻有22人陣亡,50人受傷。克萊武也因為這場勝仗而名噪一時,但這場勝仗實際上是通過私下收買對方將領,而不是通過天才的戰術贏得的。無論如何這場戰役建立了英國人在孟加拉的軍事霸權。

克萊武男爵在戰後會見米爾·賈法爾  弗朗西斯·海曼繪

 

這次勝利後英國人得到2800萬盧比(約合300萬英鎊)的現金賠款,其中一半進了私人的腰包,包括克萊武本人。東印度公司保障了自己在幾個地區的收稅權以及無障礙與印度農村進行貿易的權力,東印度公司的貪汙風氣更盛。

從此英印經濟關係發生了戲劇性的轉變,東印度公司停止從英國向孟加拉運送金銀,公司用孟加拉本省的財政收入來支付每年銷售到英國的商品。正像克萊武向馬德拉斯總督保證的那樣,孟加拉就是“不竭的財富源頭”。

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猶太人能夠建立全球金融帝國,的確是天意,或者人類應當有此一劫。上天先派克倫威爾幫助猶太人打下大英帝國這個基地,後派天才猛將克萊武占領孟加拉。孟加拉的富庶是英國占領印度的保證,而印度殖民地也是大英日不落的基石。不知上天有沒有安排扭轉乾坤的英雄救萬民於水火之中?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