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再續,書接上回。上回說到川普總統目前為止還是一個改良者,而不是革命者,令很多人失望。但當今世上,最牛逼的國家也隻是推出自己疫苗,禁止進口疫苗,同時堅持打疫苗必須自願的原則。那麽川普身處猶太金融集團的首都美國,不敢正麵對抗強製疫苗,保存實力又有什麽過錯?
而老川離開白宮以來重建共和黨,深耕各州的努力,終於得到回報。維珍尼亞州共和黨一舉拿下州長(Glenn Youngkin),副州長(Winsome Sear, 女非裔前海軍陸戰隊員),以及總檢察長(Jason Miyares )職位,以51:49翻轉州眾議院。
在賓夕法尼亞州,共和黨拿下整個州,Kevin Brobson被選為最高法院法官。
在德州, 共和黨議員 John Lujan擊敗民主黨對手,從民主黨翻轉一個席位到共和黨。
在密歇根州,共和黨議員Doug Wozniak 和 Mark Huizenga 擊敗民主黨候選人。
在俄亥俄州,川普總統保舉的候選人Mike Carey擊敗豬黨候選人,贏得第15選區議員席位。
華盛頓州以解散警察和允許激進左派占領市中心實施共產主義試驗田的西雅圖市,共和黨候選人Ann Davison以58%贏得城市律師,這是1989年以來第一位共和黨奪得該職位!而臭名昭著的左翼分子Kashma Sawant,在城市委員會選舉中,選票比2019年下降了12%。
這次維珍尼亞州的勝利,得益於2020年作弊引發民怨沸騰,弗吉尼亞選舉規則被迫微調,郵寄選票提前一周預處理,點票時必須先開郵寄票後開現場票,這才導致沒法"按需給票"。這就是老川離開白宮的功勞了。
目前以亞利桑那喬治亞等為代表的淺紅州推身份認證和嚴控郵寄票,東北三州維珍尼亞等藍營控製州就盡量預處理和減少延後點票,鬥爭必須根據實際情況一點點來,郵寄票提前塞票的難度和後補票難度不是一個層次的,民主黨不可能每個州都有能力這麽做。一點點抬高對方作弊成本也是持久戰必不可少的奮鬥目標。老川既然定位自己為改良派,這麽短的時間有這樣的成績已經是超人。
不過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就在維珍尼亞選舉結果出來不久,拜登就取消了川普對非法穿越邊境的非法移民申請庇護的名額限製。另外據Fox News "Special Report": 針對聯邦政府要對之前邊境家庭分離的非法移民每個人賠償45萬美元一事,拜登之前否認有賠款一事存在。但之後白宮新聞發言人說確有此事,但金額不是45萬美元那麽多,具體細節需要問司法部,而且拜登對此也感覺挺好。ACLU也蹦出來為拜登洗地,責怪工作人員沒有把此事告訴拜登。當Fox News記者Peter Doocy詢問司法部時,司法部說無可奉告。Peter Doocy說:我們現在能報道的也許是“賠款會高達每人44.9萬美元”。
顯然猶太金融集團有自己進度,起碼在明年中期選舉前,需要吸納一定數量的難民,然後精準投放到搖擺州,從而保證左翼永久執政。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猶太金融集團允許川普贏得明年的中期選舉與2024的總統選舉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但隻要體製不變,就算2024老川重新進入白宮,要取得參議院的真正過半數,從而組成一個真正的川普內閣,包括控製司法部,FBI,CIA與國防部的任命權是幾乎不可能的事。如此意味老川還是一個跛腳鴨政府。
美國是三權分立,加上總統人事任命權控製在參議院的老油條手中,他們已經占據幾十年,他們才真正擁有權力。而我們知道,三權的背後是猶太金融集團。因此隻有猶太人同意,三權才會配合通過總統的決策,這個三權分立製度是一個防止總統造反的製度。內閣總理大臣才是美國總統的恰當稱呼。
一個可能的情況是,因為東方幾個大國的抵製,大重啟暫停,因此這幾年就先讓正常人做內閣總理大臣。逼太緊,美國人造反就增加管治成本。加上阿富汗潰敗後,美國白人發現原來拜登政權不把士兵的命當一回事。加上軍中不斷推行政治正確運動,造成軍紀鬆弛,也需要所謂白人保守勢力上台,令美國白人重新對美國產生希望,從而願意參軍。先安撫一下,讓美國人以為已經開始變好,幾年後,拜登放進來的難民已經有資格投票了,到時繼續推行沒有完成的大重啟就水到渠成了。東方幾國造反最多令猶太人改變計劃,但奴役全世界,減少人口的目標不變。
這兩天,輝瑞公司與默克公司都分別推出治療新冠的藥物,加上疫苗股票的暴跌,可能意味威逼大家打疫苗的運動接近尾聲,目前不斷推出政策繼續逼大家打,應該隻是為藥廠清理存貨而已。
但猶太金融集團如意算盤打得再響,也必須要外圍諸侯的配合。外圍方麵,中俄印度土耳其也分別不配合大重啟重頭戲之一的氣候變化。中俄雖然也定出自己的碳中和的目標,但也是2060之後的事了,也就是目前沒有減的意思,也沒有不增加的意思。中俄土耳其都不出席這次英國氣候峰會。
拜登在英國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的 2021 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上發表講話時堅稱,由綠色新政政策引起的油價飆升是綠色新政「加倍下注」的原因。坦白表示我們就是要搞「綠色新政」讓油價飆升,好進一步推行讓很多人都破產的「綠色新政」。並罕見地抨擊缺席是“巨大錯誤”。
拜登在會議上說,“通過出席峰會,世界其它國家都在看著美國及其領導角色,我們已經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坦率地說,我認為這對中國來說是一個大錯誤,因為他們沒有(在會場)出現。” 前有索羅斯的批評,後有美國總統的點名,加上環球時報的反唇相譏,已經變相公開拒絕參加大重啟。
最令在下印象深刻是印度的柔性對抗。自從鬧出印度變種以來,無論主流媒體還是自媒體上,都是印度每天死很多人,甚至在自媒體上,很多恒河邊燒屍體的視頻滿天飛,其實在恒河邊火化是印度的古老習俗。而印度總理莫迪也說印度疫情嚴重,但好玩的是,他以印度窮買不起疫苗為理由,根本不推行疫苗,更不要說強製,同時鼓勵大家用氯喹,伊維菌素這些廉價藥品,結果令到印度真正做到全民免疫。莫迪策略就是反正不花錢的演戲,我一定配合猶太金融政權,但如果要我地盤內的人民打疫苗,弱化我自己的人民就一定不行。
對於所謂碳中和,莫迪也是同樣策略。11月1日,印度總理莫迪出席了COP26氣候峰會開幕式,並承諾印度將於207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目標。這比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國承諾的2050年晚20年,也比中國、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承諾的2060年晚10年。不過,這是印度首次對氣候變化所做貢獻設定期限,也算是讓步了。
但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並不“便宜”。以英國為例,該國氣候變化委員會估計,要實現到2050年淨零排放,每年需要花費數百億英鎊,問題是,錢從何來?
11月1日,印度總理莫迪在COP26氣候峰會上敦促發達國家提供1萬億美元的氣候融資,這一數字是發達國家設定的年度氣候融資承諾的10倍。在2009年丹麥哥本哈根舉行的COP15氣候峰會上,發達國家承諾每年提供1000億美元的氣候融資,旨在幫助發展中國家發展清潔能源技術等。然而,承諾至今並未兌現。
多給10倍的錢,我們印度才考慮碳中和。
這四個國家的想法很簡單,這個地盤是自己的,要我的國民打針吃藥,不用石化能源,意味削弱自己,就是變相削藩了。隻要是一個正常的領導人,都會拒絕。大重啟有可能因為東方四國不配合而拖延,同時也給歐美白人保守派時間去奮鬥。
令人感歎的是,這次聚集英國開氣候變化會議的所謂西方精英國家領導,都是衣冠禽獸,而奮起反抗的幾個東方大國,都是世人認為不入流的國家。如果最後因為東方大國抵製,令到大重啟延遲,希望最後的結果不是由美國白人所謂保守勢力領軍圍剿不屈服的諸侯。
諸君不要以為在下多慮。二戰就是以美國德裔白人為主的軍隊消滅德意誌,消滅了歐美白人最後的保守勢力,從而令猶太人一統江湖,現在彭佩奧就到處宣揚戰爭不可避免。經過幾百年的洗腦,在下對目前的歐美白人真沒有信心,現在歐美教會裏麵教徒效忠以色列的是現象是非常普遍的,恍如當年誓死保衛蘇聯一樣。
如果我們繼續重溫歐洲曆史,會同情白人現在的處境,雖然我們自己的處境也不妙。1685年,55歲的查理二世因中風去世。由於“排斥法案”未能在議會通過,所以約克公爵詹姆斯繼位英國國王,是為詹姆斯二世。
據說查理二世生前曾講過這樣的話:“你們將會看到,當我的兄弟作了國王之後,他將由於他的宗教狂熱而丟掉他的王國,並將由於他的不加檢點的放肆行為而喪魂落魄。”果然,詹姆斯二世不通情理的蠻橫行為導致了嚴重後果。
查理二世遺留給他的是一個地位相當鞏固的王權,一些政界人士也向他表示祝賀,並對他表示效忠。他在即位初期所執行的政策,也相當有節製,並未表示出不顧議會而實行專製獨裁的意向,也未表示要把天主教作為唯一的宗教,而將其他新教一概加以禁絕。相反,當他的顧問們向他提出一些極端主義的建議,如強迫女兒安妮信奉天主教;立他的養子貝爾維奇公爵為正式繼承人;在法國幫助下,在英國強行推行天主教等,他都拒絕。
然而,詹姆斯“從表麵上看去雖然是平靜的,但在這種假象之下他卻隱藏著憤恨、野心、宗教偏執。”他在即位後發表的宣言和談話中,雖然一再聲明他將保持英國國教會的原則,宣稱為了民族利益,他可以不顧個人安危,將維護英國人民的正當權利和自由等,然而,就在他即位後的第二個星期日,他就到他的小禮拜堂去做天主教的彌撒。這說明他的上述宣言不過是為了穩定局勢的一種權宜之計。
詹姆斯剛剛登基,查理的私生子蒙默斯公爵就開始造反,稱他自己是合法的國王。這次造反很快就被詹姆斯的心腹將領約翰·丘吉爾給平定,蒙默斯公爵在倫敦塔被處死,但這次事件使詹姆斯開始對他的臣民產疑心。他下令嚴懲造反者,這個過度的措施使得公眾認為他們的國王是個暴君。為了保護自己,詹姆斯決定建立一支強大的軍隊——三萬常備軍,而軍隊中的一些部隊則是由天主教徒組成的,這使得他又與托利黨國會產生了矛盾。
以前查理二世企圖用控製民兵來加強其統治,後來詹姆斯二世則想用建立一支龐大的軍隊來達到這個目的。然而,在這段曆史時期,英國人民對軍隊在政治中所起的作用抱著完全否定的態度。這一點與歐洲大陸各國有明顯的不同。英國一般人民以及鄉紳、貴族一向把軍隊看成是加強專製暴政的邪惡工具。議會裏一些議員也認為,從曆史的教訓來看,在40年代革命時期,自從1645年“新模範軍”建立之後,軍隊就成了左右國內政治局勢的主要力量,議會處處受軍官們的擺布,所以詹姆斯二世此舉在政治和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敵對情緒。其實英國人是被克倫威爾的暴政嚇破膽了,擔心詹姆斯二世再次實行暴政。
1685年11月,他解散國會,在詹姆斯統治期間國會未再召開。於是他可以利用他的特權暫停或者取消某些法律,以便實行宗教完全平等的政策。
在詹姆斯二世推行天主教的過程中,手法過於粗暴,他同倫敦主教的衝突使他受到很大的挫折。天主教教徒在詹姆斯二世的保護下,勢力日甚一日。他們公開建立組織,傳播天主教教義。1686年3月,詹姆斯二世又發布指示,要求布道者根據教義問答手冊中所規定的內容傳教,而不應傳播反對天主教的論述。但倫敦副主教約翰·夏普卻不遵守這個指示,詹姆斯二世即命令倫敦主教康普敦暫停夏普的布道權,但康普敦拒絕照辦。詹姆斯二世就在1686年9月停止了康普敦的職務。康普敦以前曾在樞密會議任職,後被詹姆斯二世逐出樞密會議,後來又被停止了主教職務。然而康普敦堅決不向詹姆斯二世屈服,使詹姆斯二世的威信受到很大影響。
1686年,宗教問題越來越嚴重。一個由詹姆斯樹立的法官團宣布國王可以下令取消立誓法的規定。詹姆斯借機讓天主教徒占據王國最高的職位。他在倫敦接見教宗的代表,這是從這是自瑪麗一世以來第一次教宗代表來到英國。詹姆斯的告解師是一個耶穌會神父,他尤其被新教徒看作敵人,這些措施使得詹姆斯失去了本來支持他的同盟者。
1688年夏天,詹姆斯的統治出現轉折。坎特伯雷大主教和六名主教上書要求國王撤銷關於發布第二號信教自由宣言的命令,原因是查理二世在位時議會曾一再堅持,國王無權取消刑法典。詹姆士大怒,將七名主教抓起來審判,因為他們進行煽動性誹謗。但是陪審團宣判他們無罪,這一判決讓平民和軍隊都感到高興。6月10日王後生下了一子——後來被稱為“老覬覦王位者”。這就加大了建立一個天主教王朝的危險了(有人稱實際上詹姆斯的兒子是死胎,但別人換了一個活胎,不過這個說法沒有任何根據),六名主教被宣布無罪的當天,倫敦主教和六名俗人——後來被稱為“七仙子”——秘密邀請詹姆士的外甥和女婿、奧倫治公爵威廉到英格蘭來保衛自由和財產,並維護其妻的繼位權,因為,據說生下這位“老覬覦王位者”是所謂“掉包”。 威廉三世在荷蘭與天主教的法國國王路易十四作戰,被看作是新教的希望人。
猶太人的後備方案登場了,而詹姆斯也低估了英國資產階級新貴與猶太人會聯手荷蘭,內外勾結的威力。真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嚴格來說是詹姆斯魯莽令英國人的政治態度這時已發生了劇烈的變化。本來自40年代革命以來,英國人民普遍對英國的主教製和主教抱有反感,認為它是克倫威爾暴政的支柱。後來由於英國國教的主教們強烈反對詹姆斯二世,似乎變成了反對暴政的英雄,群眾對主教們的態度很快改變。當上述7個主教被國王下令送往倫敦塔囚禁時,沿途群眾對他們歡呼致意。6月29日7個主教被帶到法庭受審時,許多人密切注視著審訊的結果。當次日法庭不顧國王的旨意而宣布7名主教“無罪”時,群眾以歡呼迎接他們。甚至軍隊裏的士兵,對此也歡聲雷動。
詹姆斯清楚知道自己不能運用特權無限地確保宗教信仰自由。因此他花很大的氣力去遴選一個承擔廢除刑法和兩個審查條例的議會。但是在新的議會選舉以前,1688年6月30日一群信教貴族要求威廉帶軍進入英國,而威廉三世就比詹姆斯二世老練得多了,可以說,無論天時地利人和都對詹姆斯不利。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