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局微觀

微觀世局, 遊走政經
正文

網中人 信仰的顛覆(五)

(2021-09-01 21:48:41) 下一個

上回說道,猶太金融集團以左右兩手,分別控製韋伯高利貸式的資本主義與馬克思,金融手段在猶太人手中玩得出神入化。金融隻是工具,並不邪惡,讓我們看看宋朝的中國人是如何利用金融手段促進貿易與經濟。

研究中國曆史的日本與歐美漢學家,大多傾向於認為宋代是中國傳統文明的高峰期,是中國邁進近代門檻的曆史轉折點,如法國漢學家謝和耐在他的《中國社會史》上稱:“11—13世紀,政治生活、社會生活、經濟生活與前代比較,沒有任何一個領域不顯示出根本變化。不僅是程度上的變化(如人口增加,生產普遍發展,對內、對外貿易增長,等等),而且是性質改變。政治風尚、社會、階級關係、軍隊、城鄉關係、經濟形式均與唐朝這個中世紀式的貴族帝國迥然不同。一個新世界誕生了,其基本特點已是近代中國的特點。”

美國密歇根大學曆史係博士、曆史學家黃仁宇也提出:“公元960年宋代興起,中國好像進入了現代,一種物質文化由此展開。貨幣之流通,較前普及。火藥之發明,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針,天文時鍾,鼓風爐,水力紡織機,船隻使用不漏水艙壁等,都於宋代出現。在11、12 世紀內,中國大城市裏的生活程度可以與世界上任何其他城市比較而無遜色。”

987年,北宋雍熙四年,宋太宗“譴內侍八人齎敕書金帛分四綱,各往海南諸蕃國勾招進奉,博買香藥、犀牙、真珠、龍腦;每綱齎空名詔書,於所至處賜之”。十世紀的宋朝皇帝跟十八世紀的英王一樣,派遣特使分赴海外,招徠貿易。南宋時,宋高宗也說,“市舶(海上貿易)之利頗助國用,宜循舊法,以招徠遠人,埠通貨賄。”跟諸邦展開海上貿易,乃是宋王朝的“舊法”。

紹興年間,有一位叫蒲亞裏的阿拉伯商人娶了中國仕女為妻,在廣州定居下來,高宗皇帝叫地方政府“勸誘亞裏歸國”。是宋朝不歡迎阿拉伯商人嗎?不是的。而是因為,蒲亞裏在中國定居後便不再從事外貿了,宋政府希望他回國去招攬蕃商,“往來於運香貨”。當時的西歐在蠻族的統治下,退回到以物易物的自然經濟狀態,要不然,中英貿易難說不會提前八百年展開。

宋朝君主相信,“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當,所得動以百萬(貫)計,豈不勝取之於民?朕所以留意於此,庶幾可以少寬民力。”宋人將從海路進行的互市稱為“市舶”,發達的市舶,可以讓政府獲得豐厚的商稅收入,何樂而不為呢?也正因為這樣,宋王朝有意弱化了經濟上得不償失的朝貢貿易——顯然,如果海外諸國得以朝貢的名義來華貿易,勢必衝擊民間的外貿總量,進而影響到朝廷的抽稅。這是宋王朝不希望看到的。

宋王朝先後在廣州、泉州、杭州、明州、密州等重要港口城市設立“市舶司”,負責抽解(抽稅)、博買部分進口商品、維護港口、發放“公憑”(貿易許可證)、禁止走私等事務,職能相當於今日的海關;又在秀州、溫州等港口設立二級機構“市舶務”,還在一些縣鎮設置三級機構“市舶場”。海商隻要到這些機構登記,領取“公憑”,便可以販運商貨出海。

憑著遙遙領先世界的造船技術(宋朝船塢造出的多桅船,桅杆裝有轉軸,可以自由放倒、豎起,其中用於遠洋航行的木蘭舟,“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雲,柂長數丈,一舟數百人,中積一年糧,豢豕釀酒其中”,船艙之內可以養豬;還有更大的巨船,“一舟容千人,舟上有機杼市井”)、指南針技術與豐富的航海經驗,宋朝海商將他們的商船開至南洋群島,穿過馬六甲海峽,駛入孟加拉灣,然後入印度洋,經印度洋進入阿拉伯海與波斯灣 ,再沿著阿拉伯半島海岸進入紅海。原來由阿拉伯商人控製航線的印度洋,在十一至十三世紀時,已成了大宋商船的天下。

宋政府也鼓勵海商招徠蕃商來華貿易,“蕃商有願隨船來宋國者,聽從便”(但不允許“擅載外國入貢者”,宋王朝輕朝貢、重通商的近代品質,從這裏可見一斑)。對在海外招商做出大貢獻的海商,宋政府還會賜予官職。當時整個大宋國的海岸線,北至膠州灣,中經杭州灣和福州、漳州、泉州金三角,南至廣州灣,再到瓊州海峽,都對外開放,與西洋南洋諸國發展商貿。宋人描述說:“嶺以南,廣為一都會,大賈自占城、真臘(今柬埔寨境內)、三佛齊、闍婆,涉海而至,歲數十柁。”這是廣州港繁華商貿的寫照。泉州港的繁榮不讓廣州,“泉南地大民眾,為七閩一都會,加以蠻夷慕義,航海日至,富商大賈,寶貨聚焉。”

從海外諸邦進口大宋的寶貨,多是珍珠、象牙、香料、藥材、胡椒等天然產品,而從大宋出口至諸蕃的商貨,則主要為陶瓷、絲綢、紡織品、茶葉等手工業製品,這完全是發達經濟體與落後經濟體之間的貿易結構。每一年,宋朝市舶司從海上貿易中抽稅近二百萬貫,以百分之十的稅率計算,可以推算出,宋代每年的進出口總額約為二千萬貫。

一位宋朝詩人寫過一首描述泉州港貿易的詩:“蒼官影裏三洲路,漲海聲中萬國商。”這首詩總是讓我聯想到唐朝王維的“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如果說,“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表達了朝貢體製下的政治榮耀,那麽“蒼官影裏三洲路,漲海聲中萬國商”體現的便是通商體製下的商業繁華。我喜歡“萬國商”,因為它更有近代氣質。

隻可惜明清以後,倒行逆施,重新實行海禁。最後竟然需要英國人的大炮重新打開國門。當時魏源受林則徐之托,完成了《海國圖誌》的編撰。這部著作介紹了海外諸國的地理、商業、社會、政製,魏源也因此被譽為“睜眼看世界第一人”(另有說林則徐為“睜眼看世界第一人”)。

“第一人”之說,容易讓人誤以為中國曆來均閉目塞聽,隻有到了魏源時代才曉得去了解海外世界。其實這是錯覺。早在南宋時,趙汝適出任福建路市舶使兼權泉州市舶使,即於“暇日閱諸蕃圖”,並“詢諸賈胡,俾列其國名,道其風土與夫道理之聯屬,山擇之蓄產,譯以華言”,寫成一部《諸蕃誌》。

《諸蕃誌》記載了東自日本、西至北非、遠及地中海東岸諸國的風土物產、經濟政治,覆蓋了東北亞、東南亞、南海群島、印度半島、阿拉伯半島、意大利半島、東北非等地域,並記錄有自大宋國航海至海外諸國的裏程與日程。在趙汝適的《諸蕃誌》之前,600年後編寫《海國圖誌》的魏源豈敢稱“睜眼看世界第一人”?

宋朝貿易繁榮,同時催生茂盛的金融業。當時政府設立了多種官營的金融機構,包括交引庫、榷貨務、便錢務、交子務、抵當所、檢校庫等。

據學者吳鉤的《宋:現代的拂曉時辰》,宋朝的“抵當所”創立於北宋神宗朝的熙寧變法,當時京師以及各州的“商販要會處”,均設有抵當所。後來變法失敗,新法被廢,但抵當所作為國營存貸款機構,還是保留了下來。抵當所的主業務是“以官錢召人抵當出息”,即向市民提供抵押貸款,從中賺取利息,年利率大致為20%。南宋末時,政府出於公共救濟的目的,還命令抵當所向貧民開放免息貸款。

抵當所的一項具有創造性的業務是有息存款,這也是我們認為它具有銀行性質的核心指標。北宋時,京師許多政府部門,都將公款存入抵當所生息,如熙寧六年(1073年)十二月十八日,“都水監言,乞將本監錢一萬五千貫送抵當所出息供用,從之。”都水監相當於水利部,申請將水利部的公款15000貫錢存入抵當所生息,以利息作為水利部的經費。朝廷批準了這一申請。除了都水監之外,當時京師的其他政府部門以及富商也紛紛將公私款存入抵當所。

抵當所提供的有息存款服務在中國金融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思,因為存款有息,即意味著銀行機構從此可以吸引社會的閑散資金,將閑散資金吸納進資本市場的循環中。——這跟唐代的櫃坊是完全兩種性質。

另外宋朝已經設立證券交易所。“交引鋪”,非常接近於今日的證券交易所,在這裏成交的商品為鹽引、茶引、礬引、香藥引、犀象引等有價證券。宋代實行比較廣泛的禁榷製度,鹽、茶、礬、香藥等采取間接專賣:先由商人向政府設立的榷貨務入納現錢,換取一張交引,然後憑著這張交引到指定地點領取鹽茶等商貨。

宋太宗時,為了引導軍用物資流向邊郡,宋政府又創製“折中法”:商人在邊郡入納糧草等,政府估價後發給交引。為吸引商人赴邊納糧,宋政府的估價遠高於市場價,高出市場價的那部分,叫做“虛估”,市場實際交易價則叫做“實估”,宋代交引的麵值,就由“實估”加“虛估”組成。商人憑交引可赴京城或產地領取錢或者茶、鹽、礬、香藥等貨品。

交引的原始功能類似於“提貨單”,見引給貨,認引不認人。市場經濟的發展,又使得交引突破了其原始功能,獲得了有價證券的流通功能——由於交引的價值存在一個巨大的“虛估”額,這個“虛估”額成了附加於交引之上的利潤空間,可以吸引買家來購買交引,交引的轉手,實際上便是分割“虛估”利潤的過程,直至最後的交易價格接近於交引的“實估”。

因此,交引商通常並不是用交引提貨,而是直接進行交引的買入、賣出。“認引不認人”的特點也讓交引的自由流通成為可能。於是,類似於證券交易所的“交引鋪”便應運而生了。在交引鋪中交易的各種交引,也有點類似於今天的期貨。

宋代的大城市,證券交易非常發達,《續資治通鑒長編》說一些州縣的土人“既得交引,特詣衝要州府鬻之”,可見各個“衝要州府”都設有“交引鋪”。北宋的汴梁、南宋的杭州,都是證券交易非常繁榮的金融中心。

《東京夢華錄》描述說,開封城內“南通一巷,謂之‘界身’,並是金銀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壯,門麵廣闊,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動即千萬,駭人聞見”。這裏的“金銀彩帛交易之所”,便包括“交引鋪”。南宋的杭州,單“界北”的一條街,就集中了一百多家“交引鋪”。交引的買賣是大宗交易,必須有十分雄厚的本錢,所以這些“交引鋪”的門麵,都擺出大堆“金銀及見(現)錢,謂之看垛錢”,以示自己的資金流充足。

跟所有的證券交易一樣,“交引鋪”當然也是通過買進、賣出交引的差價獲利。北宋時,京師有一些得到茶引的市民,“不知茶利厚薄,且急於售錢,得券則轉鬻於茶商或京師坐賈號‘交引鋪’者,獲利幾無。茶商及交引鋪或以券取茶,或收蓄貿易以射厚利”。

為了坐獲厚利,宋朝的一些“金融大鱷”還憑借其雄厚的資金我,操縱市場,壓低交引的市場價,購入交引。如北宋皇祐年間,“券至京師,為南商所抑,茶每直十萬,止售錢三千,富人乘時收蓄,轉取厚利”。“交引鋪”收購的交引,通常不會直接用於提貨,而是轉手賣給茶鹽商:“鋪賈自售之,轉鬻與茶賈”。

由於入納與提現之間存在著時間差,有時候,因為政府財政困難,兌現還得延後,因此,宋政府開具給商人的鈔引,實質上就是國家發行的債券。持有關子、公據等鈔引的宋朝商人,除了可以找宋政府兌現之外,還可以轉手將鈔引賣出去,就如今日的債券交易。宋代的債券交易是非常活躍的,開封等大城市出現了類似於“證券交易所”的交引鋪,供商人買賣茶鈔、鹽鈔等證券,“每一交易,動即千萬,駭人聞見”。換言之,宋代不但出現了頻繁的政府借債行為,而且發展出一個規模很大的證券市場。

陳誌武先生斷言傳統中國發展不出公債市場,恐怕是因為對宋代中國的金融證券缺乏足夠了解。熟悉宋代經濟史的香港科技大學劉光臨先生則說,宋朝已經“發展出一個規模頗大的公共金融市場”,“在中國曆史上,政府向商人個人、家族或群體舉債並不罕見,但是政府走向公債市場,並懂得如何維係其債務信用,卻是中國,也是世界財政史上開天辟地的一大突破”。可惜,許多人對此曆史並未給予足夠重視。

在宋代,交引的交易是合法的,也是政府鼓勵的。即使出現大鋪商操縱市場的情況,宋朝政府對交引市場也沒有采取壓製的做法,而是采納官員範祥的建議,設立官營的“買鈔場”,在交引的市場價太低時,以略高於市場價的價格買入交引;而當交引的市場價過高時,又以略低於市場價的價格出售交引。借此來平抑交引買賣的市場價格。

這一做法,叫做“範祥鈔法”。宋人王鞏《隨手雜錄》說,“範祥鈔法,……貯錢五百萬貫,不許輒支用。大約每鈔極賤至五貫,即官給錢五貫五十文買之。極貴,則減五十文貨之。低昂之權,常在官矣。”

可見宋朝非常注意市場被操控,從而變成一個大賭場。而這一點就是與猶太高利貸金融集團的本質區別。金融就是一個核武器。自從猶太金融集團操控世界以來,分別推出高利貸與核武兩大殺器。高利貸摧毀人的心智,讓人墮入猶太人編織的金融幻象網絡中而不能自拔,從而成為一名俘虜。希望不要迷失心智後,用核武摧毀自己。

宋朝人是幸福與愉快的,這點從宋詞比唐詩歡快得多可見。宋詞是當時的流行作品,最能反應當時人民的心聲。

非常可惜宋代之後,明清繼續保留食鹽的間接專賣,民間雖有私下的鹽引交易,但已屬非法的黑市,如明代成化年間的一條法令要求,商人如果典當、買賣鹽引,將“俱問罪,引目、鹽貨入官”。這也意味著宋代孕育出來的證券市場,在宋朝滅亡之後,並未能繼續發育壯大。

當前猶太集團不以掌握政權而止步,他們繼續邁向減少全球人口,奴役全球的目標。他們推出死亡比例恍如重感冒的新冠病毒,通過媒體散布恐懼,希望大家每五個月打一次疫苗以應變病毒的變異。他們已經不提病毒如果高殺傷率必然傳播力不強,而高傳播力的病毒必然地殺傷力。高傳播力的病毒變異力強,但他們謀求與人共存,所以越變越溫和。現在不斷強調病毒變異,強調感染率,不提重症率與死亡率,不斷要大家打疫苗,其用心相當險惡。

Jane Ruby醫生8月29日在Stew Peters電報頻道分享了顯微鏡學家Robert O. Young醫生及團隊(以下簡稱Young醫生)在8/20日發表對四家疫苗公司(輝瑞、摩德納、J&J / Johnson & Johnson、AZ / Astrazenica)的多個“疫苗”針劑成份的最新研究報告。

1。Young醫生采用了多種顯微鏡測試方法(如:電子顯微鏡、相位對比顯微鏡、暗視野及明視野顯微鏡等等)外加核磁共振手段。

2。繼西班牙的La Quinta Columna實驗室最早發現“疫苗”內含氧化石墨烯後,英、德科研人員陸續在“疫苗”中發現金屬異物,能看見接種者血管明顯受損。

3。現在Young醫生的研究對四家“疫苗”成份發現如下:

1)氧化石墨烯被確認

2)鋁

3)納米分子病毒蛋白質外殼

4)聚乙烯二醇

5)寄生蟲

4。這些“異物”帶有:

1)納米金屬毒素

2)磁性毒素

3)摧毀細胞毒素

4)導致基因突變和致癌毒素

Ruby醫生指出:沒有任何地方如此揭露這些成分,甚至不清楚在Stew節目中曝光過這些“疫苗”各種專利的Karen Kingston博士有否談及這些成份。

總而言之,所有四家“疫苗”公司針劑中都有異物,這是Young醫生開創性發現和曝光。Ruby醫生有其它消息來源告訴她:現在有無數醫生在跟律師和律師團隊聯絡。Young醫生的研究發現也將被不斷複製操作以進一步驗證他們獲得的研究結果。Ruby醫生被問及製藥商家如此行為有否任何醫學理由及對接種者的益處,她的回答當然是沒有。她並且指出:更糟的是藥商沒有對這些成份做出任何透露,接種者沒有知情同意權。

另外澳洲已經通過立法強製幼兒打疫苗才可以上學,同時修建隔離營。美國的拜登偽政府更故意留下830億美元的武器而撤退,除了拜登內閣與軍方牟利外,更是惟恐天下不亂。可見歐美背後的猶太金融集團已經喪心病狂要推進他們的大重啟計劃。目前有實力抵抗猶太人金融集團的隻有中俄兩國,而他們也分別推出自己的疫苗,不開放歐美疫苗進口,同時反對強製接種。同時中國對外國人的邊防控製最強,對外國人實行嚴格的隔離,防止病毒入侵,被迫跟隨歐美大重啟。

如果歐美繼續這樣瘋狂,主動脫鉤未嚐不是一個辦法。假如最後被迫脫鉤,必須學習普京的國企能夠盈利而且用之於民,方可渡過此難關。下回我們繼續歐洲的戰國風雲,欲知後事如何,請聽下回分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