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正文

韓詩外傳8.26:曾子有過

(2022-12-15 07:36:47) 下一個

韓詩外傳8.26:曾子有過

 

原文:

 

曾子有過,曾晢引杖擊之,仆地,有間,乃蘇,起曰:“先生得無病乎?”魯人賢曾子,以告夫子。夫子告門人:“參來,汝不聞:昔者、舜為人子乎?小棰則待笞,大杖則逃。索而使之,未嚐不在側;索而殺之,未嚐可得。今汝委身以待暴怒,拱立不去,殺身以陷父不義,其不孝孰大焉?汝非王者之民,其罪何如?”《詩》曰:“優哉柔哉!亦是戾矣!”又曰:“載色載笑,匪怒伊教。”

 

譯文:

 

曾子犯有過錯,父親曾皙拿棍打他,撲倒在地,過一段時間才蘇醒過來,起來說:“父親你還有氣嗎?”因此魯國人覺得曾子賢良,把這事告訴了夫子。夫子告訴他的弟子:“曾參過來,你不知道從前舜是如何做人子的吧?小鞭子就等著挨打,大棍棒就逃跑。使喚他做事,不會不在身旁;拉過來要殺他,一定不能得逞。現今你把自己置身於父親的暴怒之下,拱手站在那裏不走,被父親打死反而限父親於不義,這不是最大的不孝嗎?你不是天子的臣民嗎?殺你又是因為什麽罪呢?”《詩經》說:“悠閑自得,美好安定!”又說:“溫和言笑,不急不躁,諄諄教誨。”

 

俠客心得:

 

任何好的東西一旦成了教條,一定是害人的。孝順是美德,但是如果一味地順從不做權衡也會害死人。為了讓父親解氣,曾子甘願讓父親打死。乍看之下象是至孝,像是最高的孝道修為,應該大加褒揚。孔子說錯了,錯了,完全錯了。父親一怒之下打死兒子,恐怕父親一生也毀掉了。國法不容,良心不容,社會也不能容啊!這時候曾子你不跑,不是誠心陷害父親嗎?這哪裏是孝順!

 

孔子用曾子這個例子,教育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照搬教條,都要執兩用中,不可偏執於一端。孝順是出於對父母的愛,不讓父母把自己打死更是出於對他們的愛,所以用中是以仁義為權衡的,而不是好名聲,更不是利益。

 

可見,先聖孔子是反對教條的。他教育我們時時心存仁義,時時用中才是正道。

 

執兩用中

無事不亨

教條死板

傷仁害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