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詩外傳8.9:魏文侯有子曰擊
原文:
魏文侯有子曰擊,次曰訴,訴少而立以嗣,封擊中山。三年莫往來,其傅趙蒼唐曰:“父忘子,子不可忘父,何不遣使乎?”擊曰:“願之,而未有所使也。”蒼唐曰:“臣請使。”擊曰:“諾。”於是乃問君所好與所嗜,曰:“君好北犬,嗜晨雁。”遂求北犬晨雁賚行。蒼唐至,曰:“北蕃中山之君有北犬晨雁,使蒼唐再拜獻之。”文侯曰:“擊知吾好北犬晨雁也,則見使者。”文侯曰:“擊無恙乎?”蒼唐唯唯而不對,三問而三不對。文侯曰:“不對何也?”蒼唐曰:“臣聞:諸侯不名。君既已賜弊邑,使得小國侯,君問以名,不敢對也。”文侯曰:“中山之君無恙乎?”蒼唐曰:“今者、臣之來,拜送於郊。”文侯曰:“中山之君長短若何矣?”蒼唐曰:“問諸侯,比諸侯;諸侯之朝,則側者皆人臣,無所比之,然則、所賜衣裘,幾能勝之矣。”文侯曰:“中山之君亦何好乎?”對曰:“好詩。”文侯曰:“於詩何好?”曰:“好黍離與晨風。”文侯曰:“黍離何哉?”對曰:“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文侯曰:“怨乎?”曰:“非敢怨也,時思也。”文侯曰:“晨風謂何?”對曰:“鴥(yù疾飛的樣子)彼晨風,鬱彼北林。未見君子,憂心欽欽。如何如何!忘我實多。”於是文侯大悅,曰:“欲知其子,視其母;欲知其君,視其所使。中山君不賢,惡能得賢。”遂廢太子訴,召中山君以為嗣。《詩》曰:“鳳凰於飛,劌(guì)劌其羽,亦集爰止。藹藹王多吉士,惟君子使,媚於天子。”君子曰:“夫使、非直敝車罷馬而已,亦將喻誠信,通氣誌,明好惡,然後可使也。”
譯文:
魏文侯有一子叫擊,次子叫訴。訴從小就被立為嗣子,擊被封在中山。擊與父親三年沒有往來,他的老師趙蒼唐說:“父親可以忘了兒子,兒子不可以忘了父親,為什麽不派遣個使者去問候父親?”擊說:“我是願意,隻是沒有能派的人。”蒼唐說:“請派臣去。”擊說:“好。”於是問君主喜歡什麽,有什麽嗜好,擊說:“父君喜歡北狗,好吃晨雁。”於是就尋求北犬晨雁帶著去了。蒼唐到了以後說:“北邊的中山國君帶來了北犬晨雁,讓蒼唐拜獻給您。”文侯說:“擊知道我喜歡北犬晨雁哪,那就見見使者吧。”文侯問道:“擊還好沒病殃吧?”蒼唐喃喃而不答,問了三次,他都沒有回答。文侯問他:“為啥不回答呢?”蒼唐說:“臣聽說:不能直接叫諸侯的名。您已經賞賜了一個敗落的小地方,而使他成了小國諸侯,您知乎其名,我不敢應對。”文侯說:“中山國君好嗎?”蒼唐說:“這次我來時,他送我到郊外。”文侯說:“中山國君長得高還是矮?”蒼唐說:“問諸侯的事,就說諸侯的事。諸侯朝堂上,左右兩側都是臣子,沒什麽好說的。但是你賞賜的衣服皮衣都還差不多能穿上。”文侯問:“中山國君有什麽愛好?”回答說:“喜歡詩。”文侯問:“喜歡什麽詩?”說:“喜歡黍離與晨風。”文侯說:“黍離怎麽說?”回答說:“黍苗一行行,稷苗一壟壟,離行慢慢走,心神不安寧。理解我的,說我有憂愁;不理解我的,問我把啥求。蒼天啊蒼天,是誰使我這樣啊?”文侯說:“怨恨?”蒼唐說:“不敢有怨恨,隻是有時思念而已。”文侯又問:“晨風怎麽說?”蒼唐會答說:“晨風鳥飛呀飛,北林鬱蔥蔥,不見君主,我心憂戚。 為什麽呀為什麽,實實在在忘了我。”於是文侯很高興,說:“要了解孩子,看他母親什麽樣;要了解君主,看他的使者如何。中山君如果不賢良,如何能有這麽賢良的使者。於是把嗣子訴給廢了,把中山君給召回來立為嗣子。《詩經》說:“鳳凰飛又飛,劌劌羽毛響,聚集又停落。王的賢才多又多,出使派君子,討天子歡心”。君子說:“出使外國,不僅僅是車馬勞頓而已,而是要表明真誠,溝通心意,辨明好壞,這樣才可以出使。”
俠客心得:
擊靠對父親真誠的孝思,得到了父親對他的愛和器重,奪回了屬於自己的嗣子地位。兒子通過大臣蒼唐表明自己的愛心,進而證明了自己的賢良。當然這些都不是兒子的目的,作為兒子擊的唯一目的是給父親送去愛的問候。如果兒子有別的目的,譬如要證明自己比弟弟更孝更賢,那他的問候就不是真誠的孝,而是機關設計,就不是善而是惡了。所以如果擊沒能得到父親愛的回饋,他依然是心安理得的,因為兒子孝敬父親是本分,理應如此,是不需要任何回報的。
不求名不求利的善舉才是真善,才會有善報。所以當梁武帝問達摩我出錢蓋了這麽多寺廟,養了這麽多僧人,算不算功德,達摩說不算。可憐梁武帝這一問,功德全部抹殺了。悲乎?!
精誠所至
金石為開
武帝一問
前功盡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