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詩外傳7.24:子貢問大臣
原文:
子貢問大臣,子曰:“齊有鮑叔,鄭有子皮。”子貢曰:“否。齊有管仲,鄭有東裏子產。”孔子曰:“產、薦也。”子貢曰:“然則薦賢賢於賢。”曰:“知賢、知也,推賢、仁也,引賢、義也。有此三者,又何加焉!”
譯文:
子貢問有誰稱得上大臣,夫子說:“齊國有鮑叔牙,鄭國有子皮”。子貢說:“不對。齊國有管仲,鄭國有東裏子產。”孔子說:“子產是子皮推薦的。管仲是鮑叔牙推薦的。”子貢說:“那麽推薦人比被推薦人還要賢良嗎?”夫子說:“能知道賢才是智,能推薦賢才是仁,能提拔賢才是義。有這三種品德,還要再加什麽呢?”
俠客心得:
子貢一定認為管仲比鮑叔牙賢良,所以與孔子有這麽一段對話。鮑叔牙之所以推薦管仲,是因為他知道管仲確實更會治理國家。在安邦定國方麵,管仲的才能應該比鮑叔牙高明。但是孔子卻認為鮑叔牙更為賢良,可見孔子看中的是品德。當時管仲是齊桓公的敵人,在鮑叔牙的協助下齊桓公得勢,而管仲成了死囚。在這種情形下,鮑叔牙站出來說不要殺害管仲,應該封他為國相。盡管先前管仲和鮑叔牙的確是朋友,但是在這次政治廝殺中,兩人各為其主成了死敵。一般人一定是希望趕快殺了管仲,自己當宰相。而鮑叔牙為了齊國的興旺,為了齊桓公的霸業,卻義無反顧地把這麽重要的位置讓給了管仲。鮑叔牙的境界不是比管仲更高嗎?
鮑叔牙是真正的大臣,眼中沒有小我,隻有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