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詩外傳6.25:中牟之叛
原文:
昔者、趙簡子薨而未葬,中牟畔之,葬五日,襄子興師而次之,圍未匝,而城自壞者十丈,襄子擊金而退之。軍吏諫曰:“君誅中牟之罪,而城自壞者、是天助之也,君曷為而退之?”襄子曰:“吾聞之於叔向曰:『君子不乘人於利,不厄人於險。』使其城,然後攻之。”中牟聞其義而請降。曰:“善哉!襄子之謂也。《詩》曰:『王猷允塞,徐方既來。』”
譯文:
從前,趙簡子死了還沒下葬,中牟就反叛了。出殯五天後,趙襄子出兵攻打中牟。圍城還沒有合攏,城牆就坍塌了十丈。襄子鳴金收兵。軍官勸諫說:“君主討伐中牟,而城牆自己坍塌,是上天在幫助我們。您為何退兵呢?”襄子說:“我聽於叔向說:‘君子不在對自己有利時攻打人家,不在對方處於艱險時威逼人家。‘讓他們把城牆修好了,再進攻。“中牟聽說趙襄子如此仁義,請求投降。有人說:”好啊!詩經就是說襄子啊“詩經這麽說:”謀略妥當又適合,慢慢方國歸順來“。
俠客心得:
君子不乘人之危。趙襄子可以踏過坍陷的城牆,順利拿下中牟。可是如果人心沒有歸順,中牟還會再造反。趙襄子知道人心的收複不能靠武力,所以他給對方充分的時間把城牆修好。這一義舉,征服了中牟的人心,避免了戰爭帶來的災難。所以隻有基於仁義的謀略,才能使萬民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