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個人資料
正文

韓詩外傳6.2:齊桓公見小臣

(2022-09-29 10:33:57) 下一個

韓詩外傳6.2:齊桓公見小臣

 

原文:

齊桓公見小臣,三往不得見。左右曰:“夫小臣、國之賤臣也,君三往而不得見,其可已矣!”桓公曰:“惡!是何言也!吾聞之:布衣之士不欲富貴,不輕身於萬乘之君;萬乘之君不好仁義,不輕身於布衣之士。縱夫子不欲富貴,可也,吾不好仁義、不可也。”五往而得見也。天下諸侯聞之,謂桓公猶下布衣之士,而況國君乎!於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桓公之所以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者、此也。《詩》曰:“有覺德行,四國順之。”

譯文:

齊桓公去拜訪職位底下的小官,去了三次都沒有見著。左右人等說:“那個小官,是國家低賤的官員,君主拜訪三次都沒見著,就這樣拉到吧!”桓公嗬斥道:“啊!這是什麽話!我聽說:一個不貪求富貴的布衣百姓,不會輕易去拜訪萬乘大國的君王;一個不好仁義的大國君王,不會輕易去拜訪布衣百姓。盡管他不求富貴是可以的,我不求仁義是不可以的。”於是拜訪了五次才得以相見。天下諸侯聽說後,說桓公對待布衣百姓都謙恭禮讓,更何況國家的君王呢!於是接連都來朝拜,沒有不到的。桓公之所以能糾合諸侯,一匡天下,是這個原因。《詩經》說:“德行博大,天下歸順。”

俠客心得:

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靠的不是武力,恰恰是謙遜禮讓的文化軟實力。厚德載物,自己沒有德行,什麽小事都撐不起來,能有什麽成就?!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