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個人資料
正文

韓詩外傳5.30:道者何也

(2022-09-24 10:48:17) 下一個

韓詩外傳5.30:道者何也

    

原文:

 

“道者,何也?”曰:“君之所道也。”“君者,何也?”曰:“群也。為天下萬物而除其害者謂之君。”“王者何也?”曰:“往也。天下往之,謂之王。”曰:“善養生者、故人尊之;善辯治人者,故人安之;善顯設人者、故人親之;善粉飾人者、故人樂之。四統者具,天下往之,四統無一,而天下去之,往之謂之王,去之謂之亡,故曰:道存則國存,道亡則國亡。夫省工商,眾農人,謹盜賊,除奸邪,是所以生養之也。天子三公,諸侯一相,大夫擅官,士保職,莫不治理,是所以辯治之也。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賢以為三公,賢以為諸侯,次則為大夫,是所以顯設之也。修冠弁衣裳,黼黻文章,雕琢刻鏤,皆有等差,是所以粉飾之也。故自天子至於庶人,莫不稱其能,得其意,安樂其事,是所同也。若夫重色而成文,累味而備珍,則聖人所以分賢愚,明貴賤。故道得則澤流群生,而福歸王公,澤流群生,則下安而和,福歸王公,則上尊而榮,百姓皆懷安和之心,而樂戴其上,夫是之謂下治而上通,下治而上通,頌聲之所以興也。”《詩》曰:“降福簡簡,威儀反反。既醉既飽,福祿來反。”

譯文:

“道是什麽?”回答說:“是君主所走的道路。”“君主是什麽人?”答說:“是合聚群眾的人。為天下萬物,為天下人民消除禍患的人,稱作君主。”“王是何許人也?”答說:“是心所向往的意思。天下人民都向往的人,稱作王。”說:“善於養育人民的人,人人尊重他;善於識人治人的人,使人民安順;重用賢人的人,人民親近他;善於紋飾的人,人民喜歡他。具備這四種原則的人,天下百姓向往他;一種也沒有的人,天下人離他而去。人民向往的人稱作王,人民背離而去的人那是敗亡之徒。因此說:大道在,國家就存在;大道不在,國家就滅亡。審查工商,擴大農業,謹防盜賊,消除歪門邪道,這就是用來養育人民的。天子三公,諸侯輔相,大夫和專職官員,以及士人謹守職權,沒有治理不到的地方,這就是所依靠的辨識治理之道。根據德行而定等級,考量能力而授予官職,最賢能的人做三公,次賢能的為諸侯,再次的為大夫,這就是所用的重用賢能之道。製定禮帽禮服,黑白文采昭著,雕刻都分等級,隻就是所謂的紋飾。因此從天子到平民,都能發揮自己的才能,滿足自己的意願,在所從事的位置上安和快樂,這是天下所相同的。至於重用顏色而製成華貴的紋飾,聚集各種味道而齊備珍饈,是聖人用來分別賢能和愚笨、辨明貴賤的。所以大道得以實行就能恩澤撫育眾生,而福享歸於王公大臣;恩澤撫育眾生,就能使下民安樂和平;福享歸於王公大臣,上層就能得到尊貴和榮耀。百姓都能衷心的安樂和平,而愛戴上層的君主,這就是所說的下層得到治理而上層顯達,下層得到治理而上層顯達,讚頌的聲音就興起。”《詩經》說:“上天降大福,威儀又莊嚴;祭酒奉給神,管醉管飽,福祿又來了。”

俠客心得:

 

王,是人心向往之人,不是奴役人民的惡魔。奴役人民的人,是一定要滅亡的。惡魔的幫凶們,助紂為虐的人,也是一定要滅亡的。人民向往明王聖主,是因為他知道如何養育百姓,如何教化百姓,如何發揮人民的能力,如何實現人民當家作主的願望。而惡魔是奴役人民,鉗製人民的思想,控製人民的自由,毀滅人民善良的本性,以保持自己高高在上、作威作福的統治地位。這樣的惡魔一定會摔下來,粉身碎骨!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