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個人資料
正文

韓詩外傳4.12:晏子聘魯

(2022-08-08 09:24:34) 下一個

韓詩外傳4.12:晏子聘魯

 

原文:

晏子聘魯,上堂則趨,授玉則跪。子貢怪之,問孔子曰:“晏子知禮乎?今者晏子來聘魯,上堂則趨,授玉則跪,何也?”孔子曰:“其有方矣。待其見我,我將問焉。”俄而晏子至,孔子問之。晏子對曰:“夫上堂之禮,君行一,臣行二。今君行疾,臣敢不趨乎!今君之授幣也卑,臣敢不跪乎!”孔子曰:“善。禮中又有禮。賜、寡使也,何足以識禮也!”《詩》曰:“禮儀卒度,笑語卒獲。”晏子之謂也。

譯文:

晏嬰訪問魯國,上廟堂時大步快走,而且跪下來接受饋贈的玉幣。子貢責怪他不合禮儀,問孔子:“晏嬰懂得禮儀嗎?剛剛晏嬰來訪問魯國,上廟堂時大步快走,接受玉幣時下跪,問什麽?”孔子說:“他是個有方寸的人。等我見到他,我會問他。”一會兒晏嬰來了,孔子問他。晏嬰回答說:“上廟堂的禮儀,君主走一步,臣子應該走兩步。當時君主走得快,我敢不快走嗎!君主授我玉幣時非常卑下,我敢不下跪嗎?!”孔子說:“是的,禮中還有禮。子貢很少出使,如何能懂得禮法呢!”《詩經》說:“禮儀都適度,言笑都恰當。”說的就是晏嬰啊。

俠客心得:

禮儀都適度,言笑都恰當。禮儀好像有些規範,但是又不能照抄照搬,視情況而定。但是萬變不離其中,禮儀是為了表示恭敬,展示誠敬,而誠敬隻是仁心的一種外在表現。上廟堂是慢走還是大步快走,也要看具體情況。大步快走很不文雅,而朝堂是很莊重的場合,一般情況不應該大踏步“趨”。可是君主走得很快,你慢慢騰騰斯斯文文落在後麵,豈不是傲慢不敬?所以晏嬰也必須趨,顧不了斯文了。晏嬰代表齊國,接受禮物本來是不應該下跪的,可是魯國君主非常謙卑,晏嬰不跪可能就高魯君一頭,豈不是大不敬?!所以晏嬰也隻好跪下了。可見當時的子貢隻是學了些書本知識,還不知道變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