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詩外傳4.33:客有見周公者
原文:
客有見周公者,應之於門曰:“何以道旦也?”客曰:“在外即言外,在內即言內,入乎?將毋?”周公曰:“請入。”客曰:“立即言義,坐即言仁,坐乎?將毋?”周公曰:“請坐。”客曰:“疾言則翕翕,徐言則不聞,言乎?將毋?”周公唯唯,旦也逾。明日興師而誅管蔡。故客善以不言之說,周公善聽不言之說,若周公可謂能聽微言矣。故君子之告人也微,其救人之急也婉。《詩》曰:“豈敢憚行?畏不能趨。”
譯文:
有客人要見周公,在門口接應他問道:“有什麽告訴我的?”客人說:“在外麵說外麵的事,在裏麵說裏麵的事,進不進去?這就進去嗎?”周公說:“請進。”客人說:“站著說義,坐著說仁,坐著還是站著?”周公說:“請坐。”客人說:“說快了會語無倫次,說慢了會聽不見,說還是不說?”周公說好好,我明白了。第二天興師征討管蔡。因此,客人善於用不言之說,周公善於聽不說之言。周公可以說是能聽懂微言大義的了。因此君子用微妙的方法轉告大義,用委婉的方法解救急難。《詩經》說:“哪裏是害怕走?怕的是走得不快。”
俠客心得:
道義靠的是內心的領悟,而不是呱噪的言語。有時候語言不但傳達不了意思,反而越說越亂,越描越黑。管蔡作亂,客人想勸說周公出兵征討平定天下。因為管蔡是周公的親兄弟,他不好直說。於是就用拐彎抹角、不說而說的方式點醒了周公,周公第二天就出兵征討管蔡。
欲速則不達,有些急事需要用和緩的方法處理才能解決,事緩則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