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詩外傳4.32:所謂庸人者
原文:
所謂庸人者,口不能道乎善言,心不能知先王之法,動作而不知所務,止立而不知所定,日選於物,而不知所貴,不知選賢人善士而托其身焉,從物而流,不知所歸,五藏無政,心從而壞遂不反,是以動而形危,靜則名辱。《詩》曰:“之子無良,二三其德。”
譯文:
所謂庸俗的人,口裏沒好話,不懂先王的道德與仁義,出來做事漫無目的,回家不知道心安於何處。每天都被事情左右,也不知道什麽是最重要的。不知道任用賢人而把前途交給他們,隨波逐流,不知道飄向何方。心中沒有主心骨,屈從感官欲望,道德敗壞到不可恢複的地步,因此動就置身於危險,不動聲名就受到侮辱。《詩經》說:“那人不好,沒有懿德。”
俠客心得: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一個三心二意的人,一定會栽跟頭,一定會丟人顯眼。聖人仰觀俯察,發現天地一切都是有恒的,譬如晝夜變化,四季輪回,月盈月缺;發現人也需要有恒心才能吉祥亨通。譬如,夫妻要從一而終,工作要一心一意,學習要全神貫注。這就需要有一個堅定的信仰。儒家堅信自己是個正人君子,甚至是個聖人。有了信仰便有主見,便不會被事情牽著鼻子走,才能有恒心立懿德。
正是:
天生烝民,
有物有則,
民之秉彞,
好是懿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