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個人資料
正文

韓詩外傳3.33:伯夷叔齊目不視惡色

(2022-07-23 10:24:09) 下一個

韓詩外傳3.33:伯夷叔齊目不視惡色

 

原文:

伯夷叔齊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橫政之所出,橫民之所止,弗忍居也;思與鄉人居,若朝衣朝冠坐於塗炭也。故聞伯夷之風者、貪夫廉,懦夫有立誌。至柳下惠則不然,不羞汙君,不辭小官;進不隱賢,必由其道;厄窮而不憫,遺佚而不怨;與鄉人居,愉愉然不去也,雖袒裼裸裎於我側,彼安能浼我哉!故聞柳下惠之風,鄙夫寬,薄夫厚。至乎孔子去魯,遲遲乎其行也,可以去而去,可以止而止,去父母國之道也。伯夷、聖人之清者也,柳下惠、聖人之和者也,孔子、聖人之中者也。《詩》曰:“不競不絿,不剛不柔。”中庸和通之謂也。

譯文:

伯夷叔齊眼睛不看醜惡的事物,耳朵不停醜惡的聲音;不是他的君主不侍奉,不是他的百姓不使喚;政府蠻橫的國家,民眾蠻橫的地方,不忍心住下;他認為與鄉下人住在一起,就如同穿著上朝的衣冠而坐在爛泥或灰炭上。因此聽到伯夷的高風亮節,貪婪的人變得廉潔,懦夫變得有誌氣。到柳下惠就不一樣,不覺得侍奉有汙點的君主羞恥,官職大小也不介意,薦舉時不隱沒賢良,一定按照自己的原則做事;窮困不可憐,沒人用也不怨天尤人;與鄉下人住在一起,高高興興不願意離開,雖然光膀子露胳膊的人在身邊,他們怎麽能玷汙到我呢!所以聽到柳下惠親和之風的人,鄙陋的人變得寬容,刻薄的人變得厚道。而孔子離開魯國時,一路上慢慢騰騰的,該離開就走,不該離開就留下,這是孔子離開父母之邦的態度。伯夷是聖人中清高的,柳下惠是聖人中親和的,孔子是用中正之道的聖人。《詩經》說:“不爭不急,時時用中。”就是中庸通達的意思。

俠客心得:

就當時魯國的情況,國君沉迷於齊國送來的美色,不理政事,清高的伯夷叔齊一定憤然離開,而和氣的柳下惠就不在乎君主的墮落,繼續留下了協理朝政。孔子是能時時用中的聖人,他既不會像伯夷那樣憤怒,也不會像柳下惠那樣視若無睹。孔子選擇離開,但是他慢慢走,給魯君一個悔過的機會。如果國君追上來求他協助朝政,他就會掉頭回去。結果令人失望,魯君在溫柔鄉裏哪裏有可能醒悟呢?!於是孔子開始了他十幾年的周遊列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