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詩外傳1.19:魯公甫文伯死
原文:
魯公甫文伯死,其母不哭也。季孫聞之,曰:“公甫文伯之母、貞女也。子死不哭,必有方矣。”使人問焉。對曰:“昔、是子也,吾使之事仲尼,仲尼去魯,送之,不出魯郊,贈之,不與家珍。病、不見士之視者;死、不見士之流淚者;死之日,宮女縗絰而從者,十人。此不足於士,而有餘於婦人也。吾是以不哭也。”《詩》曰:“乃如之人兮,德音無良”。
譯文:
魯國的公甫文伯死了,他的母親卻沒有哭。季孫聽說後,說:“公甫文伯的母親是個高潔的女士。兒子死了不哭,一定有說法的。”派人去探問,回答說:“從前這孩子,我叫他去追隨事奉孔子。孔子離開魯國時,他送別孔子卻沒有送到郊外,贈別的禮物也不是家裏珍貴的東西。生病了,沒有賢士去探望;死了,沒有賢人為他流淚;死亡那天,身邊隻有十個婢女穿著喪服。這不足以為士人,而對女人的恩義卻有餘。所以我不哭。”《詩經》說:像這個人哪,言語和德行不好。
俠客心得:
兒子沒有德行,母親覺得可恥,兒子死了不掉一滴眼淚。其實公甫文伯作為季孫氏的輔相,在魯國權勢很大,並不是無名小輩。就從他妻妾十人,可見其富貴之一斑。但是母親重視的不是兒子的大富大貴,而是他的品德。不給老師好禮物,說明他不仁;不送老師到郊外,說明他不義;士人都不在乎他,說明他不敬賢;隻有婢女在身邊,說明他沉湎於兒女私情。不仁不義,不敬賢不納士,整天圍著一幫女人轉悠,這讓有賢德的母親情何以堪。
但是在私下,母親一定會為兒子的過世而痛哭流涕,痛恨自己沒有教育好兒子啊!
這正是:
愧對賢士恩義薄
富貴顯赫妻妾多
病床貞母無顏見
暗處淚撒一筐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