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個人資料
正文

韓詩外傳2.8:高牆豐上激下

(2022-05-24 05:19:59) 下一個

韓詩外傳2.8:高牆豐上激下

 

原文:

高牆豐上激下,未必崩也;降雨興,流潦至,則崩必先矣。草木根荄淺,未必撅也;飄風興,暴雨墜,則撅必先矣。君子居是邦也,不崇仁義,尊賢臣,以理萬物,未必亡也;一旦有非常之變,諸侯交爭,人趨車馳,迫然禍至,乃始憂愁,乾喉焦唇,仰天而歎,庶幾乎望其安也,不亦晚乎!孔子曰:“不慎其前,而悔其後。”嗟乎!雖悔無及矣。《詩》曰:“掇其泣矣,何嗟及矣。”

譯文:

牆高而上麵寬大,下麵有激流,牆未必會崩塌;但是天降大雨,洪水泛濫,它一定會先坍塌。草木根不深,不一定會傾倒;但是疾風來,暴雨下,他一定會先癱倒在地。君臨一國,不崇尚仁義,不尊重賢臣,國家沒有賢臣治理,也不一定會滅亡;但是一旦有變故,諸侯互相交戰掠奪,人狂奔,車飛馳,災禍突然降臨,此時才知道憂愁,喊得口幹舌燥,仰天長歎,僥幸希望國家平安,不是太晚了嗎?!孔子說:“先前不謹慎小心,後來懊悔也無濟於事。”哎呀!悔之莫及啊。《詩經》說:“揩掉你的鼻涕,嗟歎還來得及嗎?!“ 

俠客心得:

豐卦之後是旅卦,極大的奢侈之後,接著就是家敗人亡流落他鄉。所以孟子總結中國從堯舜禹湯到文武周公的曆史,發現一個鐵定的規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牆不是不可以高大,但是根基一定要厚實,所以要時時刻刻加固根基才不至於傾倒;草木當然要枝繁葉茂,但是樹根一定要咬定青山不放鬆;國家當然要強大富有,但是其強大的根本不是花天酒地尋歡作樂,不是夜夜笙歌,處處輕歌曼舞,天天歌舞升平,而是施行仁政,崇尚道義,重用賢人。荒淫無道的昏君必定排斥賢人,因為賢臣一定要製止他的墮落,令他不爽。昏君的墮落導致整個社會的道德敗壞,於是亂象叢生,天下大亂,君王死於非命。

古代昌明的聖君,沒有一個敢於享受安樂。都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重用賢臣,聽從賢相的勸戒,儉以養德,然後才能換來國泰民安的太平盛世。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才可以有真正的盛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