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正文

孟子.盡心上30-31:孟子曰堯舜性之也

(2022-03-05 09:49:49) 下一個

孟子.盡心上30-31:孟子曰堯舜性之也

原文:
 
30. 孟子曰:“堯舜,性之也;湯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歸,惡知其非有也。”
 
31. 公孫醜曰:“伊尹曰:‘予不狎於不順。’放太甲於桐,民大悅。太甲賢。又反之,民大悅。賢者之為人臣也,其君不賢,則固可放與?”
 
孟子曰:“有伊尹之誌,則可;無伊尹之誌,則篡也。”

譯文:
 
30. 孟子說:堯舜的仁心善道是發自於自然,商湯和武王的仁心善道是竭力躬行,春秋五霸的仁心善道是假仁假義。長久的偽裝,他們如何知道自己根本就沒有仁義啊。

31. 公孫醜問:伊尹說:“我看不慣不順應道義的人。”於是把太甲安置在桐地反省,人民都很高興。後來太甲變好了。伊尹又把太甲接回來做天子,人民又是很高興。賢士做人家的大臣,如果君主不順應天道,可以把他流放反省嗎?

孟子說:有伊尹的誌向就可以,沒有就是篡奪權力。

短評:

春秋五霸為了稱霸天下,偽裝善道騙取民心,到後來都忘了自己是假仁假義了。現今世界除了民主自由、尊重人權的一些國家,極權國家都是極其霸道凶殘的。

太甲接替王位的時候是個不懂事的孩子,作為宰相的伊尹把他送到一個叫做桐的地方進行反省教育,三年以後太甲知道了如何做一位仁君,伊尹把他請了回來,把國家交還給了他。伊尹的作為在當時是很平常的,在現在是有些不可思議了,到手的天下哪有還回去的道理呢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