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正文

易經智慧-程頤詳解坎卦六四:艱難之際,以誠相交

(2022-03-03 10:29:04) 下一個

 


易經智慧-程頤詳解坎卦六四:艱難之際,以誠相交


上坎下坎習坎,易經第二十九卦。水,內明而外暗,體剛而用柔。一陽光明含藏於內而以昏愚外露,所謂的韜光養晦;本體剛健果敢而以柔順應物,所謂內剛外柔。水可以無視懸崖峭壁,溝壑險灘,麵對任何危險都能勇往直前,是因為他能牢牢持守心中一陽,定住自己的內心,所謂“有孚維心”。它可以完全遵循自然環境的安排,毫不猶豫地往前流動。水的柔順是以內心的剛明為條件的,它不是隨波逐流毫無目的,而是朝著生命的歸宿,大海,奮不顧身!麵對艱難險阻,人要象水一樣為了理想而奮勇前行。而不是象初六打退堂鼓反而陷入更深的危險。要像九二那樣能慢慢克服困難,從“有小得”開始累積功業。到了六三,身不正而且壓製君子九二,因此前後都是危險,所謂“來之坎坎”,深陷危難,什麽也做不了。哪麽六四呢?爻辭說:

六四,樽酒,簋貳,用缶,納約自牖,終無咎。象曰:樽酒簋貳,剛柔際也。

六四,一樽酒,兩盒飯,用瓦器盛之,從窗戶傳遞進去,終究沒錯。孔子小象辭說,一壺酒兩盒飯的簡單聚餐,是君臣交心的好辦法。

程頤說,六四陰柔而且下麵沒有相應的助手,不是能拯救天下的人。因為他在高位,所以講的是臣子的處險之道。大臣在艱難的時候,隻有對君王表現出忠心,他們的關係才能牢固而不可離間,如果再能使君王覺悟,就可以保證不犯錯了。想要君王完全信任自己,唯一的辦法是質樸實在。太多禮儀而崇尚文飾,不如簡單的宴席,所以用宴席比喻。意思不應該崇尚浮華,而應該質樸實誠。一壺酒,兩盒飯,用的還是泥瓦做的器具,這是樸實的最高境界。如此樸實,還需要“納約自牖”。“納約”是與君王交心的方法。牖,開通的意思,屋裏很暗,所以設立窗子以通光亮。“自牖”,意思是從光明照入的地方,以此比喻從君王能理解的角度來開導他。

“樽酒簋貳用缶”,代表簡單質樸的禮儀,包含的卻是一顆至誠的心;“納約自牖”,打開窗戶說亮話,君臣交心(“納約”)靠的是雙方坦誠相待(“自牖”)。在艱難的環境下,上下級之間不應該有太多禮儀,繁文縟節反而使雙方有距離和隔閡,所以簡單質樸以誠相待是上下級溝通的最佳方式。

 

程頤原文:

六四陰柔而下無助,非能濟天下之險者。以其在高位,故言為臣處險之道。大臣當險難之時,唯至誠見信於君,其交固而不可間,又能開明君心,則可保無咎矣。夫欲上之篤信,唯當盡其質實而已。多儀而尚飾,莫如燕享之禮,故以燕享喻之。言當不尚浮飾,唯以質實。所用一尊之酒,二簋之食,復以瓦缶為器,質之至也。其質實如此,又須納約自牖。“納約”謂進結於君之道。牖,開通之義,室之暗也,故設牖所以通明。自牖,言自通明之處,以況君心所明處。   

-------《周易解注傳義辯正》卷五至八,長沙彭申甫編輯,第267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