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正文

孟子.告子下25:孟子居鄒

(2022-02-01 10:01:36) 下一個
孟子.告子下25:孟子居鄒
 
原文:
 
 
孟子居鄒,季任為任處守,以幣交,受之而不報。處於平陸,儲子為相,以幣交,受之而不報。他日由鄒之任,見季子;由平陸之齊,不見儲子。屋廬子喜曰:“連(屋廬子的名子)得間矣。”問曰:“夫子之任見季子,之齊不見儲子,為其為相與?”
 
曰:“非也。《書》曰:‘享多儀,儀不及物曰不享,惟不役誌於享。’為其不成享也。”
 
屋廬子悅。或問之。屋廬子曰:“季子不得之鄒,儲子得之平陸。”
 
 
譯文:
 
孟子住在鄒地,季任去任地做官,給孟子送去幣帛,孟子接受了沒有回禮拜謝。孟子在平陸時,儲子是宰相,給孟子送幣帛,孟子接受了也沒有回禮拜謝。有一天,孟子從鄒地到任地,去拜見了季任;可是孟子從平陸到齊國時,卻不拜見儲子。屋廬子高興地說我知道差別了。問道:“先生去任地見季子,而去齊國不見儲子,因為儲子隻是個宰相吧?”
 
孟子說:“不是。《尚書》說:‘送禮的禮儀很多,禮儀不配禮物就不合適,是因為其心不到位。’因為儲子送禮的禮節不到位。”
 
屋廬子心悅誠服。有人追問他哪裏不到位:“季子是因為上任而不能親自去鄒地拜訪孟子,而儲子卻是可以去平陸拜訪孟子的,(而他卻沒有去,隻是送了幣帛)。”
 
 
短評:
 
送禮是“享”還是“不享”,差別是心夠不夠真誠。孟子當時是權貴都想結交的大儒,季任禮到人不到,不能親自拜訪孟子,是因為他剛剛赴任,公務纏身,情有可原,所以他的心是真誠的,禮節是到位的,享!而儲子完全可以親自帶著禮物去拜訪孟子,而卻隻是送去禮物,顯得有些傲慢,更談不上真誠,禮節不算到位, 不享!所以孟子就沒有去拜訪儲子。孟子如此對待儲子,一是為了禮節的對等,而是為了教育儲子如何做人,唯獨沒有的是報複心理,否則他就不是聖人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