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正文

易經智慧-楊時詳解頤卦初九:舍棄靈性,飛蛾撲火

(2022-02-11 14:40:35) 下一個

 


易經智慧-楊時詳解頤卦初九:舍棄靈性,飛蛾撲火


 


 

山雷頤,易經第二十七卦。初九為下顎,上九為上顎,中間四陰為牙齒。下體震動,上體山止。下顎往上動,上顎止下顎之動,進食咀嚼之象。頤卦是張嘴,進食頤養肉體,養精;慎言以養德,養氣。頤卦講“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過度放縱飲食,不但養不了精,堆成的是一身贅肉,精氣就被拖垮了,因此頤卦講“節飲食”。言行是做君子的關鍵,言語過多,不僅僅禍從口出,心神散亂,進而煩燥不安,這也不是存心養性之道,因此要“慎言語”。頤卦從第一爻就點出其宗旨,爻辭說:

初九,舍爾靈龜,觀我朵頤,凶。象曰:觀我朵頤,亦不足貴也。

初九,舍棄了自己的靈性,被欲望世界誘惑,凶。孔子在小象辭說,看著人家大快朵頤自己垂涎三尺,也是挺可恥的。

楊時進一步解釋說,烏龜,是有靈性的動物。初九從外來之陽氣,入主於內,成為震體。六四在艮體有阻止的功能,而初九在下體與之對應,初九動而止於六四,大快朵頤的樣子。一陽在最下位,有剛明的特性,但是他卻向六四索要食物,有舍棄靈性而放縱欲望的意象。舍棄自己靈明的本性,而被食欲吸引,是被人輕賤的,所以凶。“爾”,與“我”相對。“爾”是初九,六四是“我”。“爾”並不是六四對初九的稱呼,隻是假設而已。

食色之性是最難控製的。初九生就有靈明的天性,象靈龜一樣敏銳,是可以洞察天機的。可是一旦他看到別人大快朵頤,自己垂涎三尺,靈龜離他而去,成了被欲望套牢的獵物。董卓是貂蟬的獵物,吳王是西施的獵物,唐明皇是楊貴妃的獵物,為了楊玉環而亂倫,最後葬送了大唐盛世。他們本來都是有靈龜的英雄,卻形同老鼠義無反顧地索取誘餌,其教訓不夠深刻嗎?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無論世上有多少誘惑,別人如何縱情享樂,我堅守自我!守住自己的靈性,保持自己的明哲,方可保身哪!否則飛蛾撲火,焚如,死如,棄如啊!

我們本來都是有靈龜的,隻是你的靈龜還在嗎?


 

楊時原文:

龜,靈物也;初自外來而為主於內,震之體也。四止於上,而初動於下以應之,朵頤之象也。一陽在下,有剛明之才,而求養於上,捨靈龜之象也。舍靈龜而觀朵頤,則人賤之矣,故凶。爾,對我之辭。爾,謂初,四謂我。爾非四謂之也,假之辭耳。p202-203


-------《周易解注傳義辯正》卷五至八,長沙彭申甫編輯,第202-203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