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個人資料
正文

易經智慧-郭雍妙解複卦上六:迷途不返,災禍及身

(2022-01-23 10:29:55) 下一個


易經智慧-郭雍妙解複卦上六:迷途不返,災禍及身

 

地雷複,易經第二十四卦。五陰淹沒一陽,天下物欲橫流,道德淪喪,良知一息尚存於君子初九。六二近水樓台,又處中得正,依靠初九恢複自己的良知;六三好動,屢複屢失,終日乾乾,夕惕若厲,含章含得很艱難;六四處眾陰之中位,獨與初九相應,從善如流,所以中行獨複;六五是坤體的中位,生性篤厚柔順,接受君子的道德教育,無怨無悔。那麽作為最後一爻的上六呢?爻辭如是說:

上六,迷復,凶,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凶,至於十年不克征。象曰:迷復之凶,反君道也。

上六,迷途不返,凶險,會有天災人禍。興師動眾,最後依然大敗。國君如此執迷不悟,至國家於危險,窮兵黷武永遠沒有勝算。孔子在小象辭說,迷途不返的凶險,是因為背離了君王的仁道啊。

郭雍是福建福清人,宋朝著名的經學家、醫學家,程頤的弟子。他是如此解讀複卦上六的:

在複卦的最後,依然迷途不返。上六就是孔子所說的“下愚不移”之輩,愚昧而頑固不化。複歸根本,對於天道和人事都極其重要。迷途不返,不回歸根本,就是對上忤逆天道,對下與人事做對,凶險不是必然的嗎?“迷複”,事事迷於歪門邪道,所以其凶險也是無以複加的。複卦,回歸仁心之根本,有自我複歸的(初九),有自己不能複而跟隨他人複的(六二),有複歸以後失去,接著再複的,這些都是複。上六在複卦最上,屬於國君,國君最好是能追隨賢人學善。上六既不能自我複歸仁善,又不能追隨初九從善,可以說是背離君主的仁道的。有人說,“迷複”是迷以後再複,不是的!如果能複,就算迷了也不會有凶險啊?“冥豫成,有渝”才是能改過遷善的,太甲就是個能從善的君王。

春秋戰國時期的孔子,就是複卦之初九,社會僅存的良心。但是孔子的仁道影響不了高高在上的諸侯國君們。這些上六們崇拜的是霸道。他們不顧人民的死活,連年征戰,而覺得孔子的仁道不現實,大而無用。這就是典型的“迷複”之徒,他們的前途周公講得很清除,“有災眚”,“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凶,十年不克征”。果然,他們一個個滅亡了。

曆史上的上六們都成了塵埃,現今想稱霸的上六呢?關於他們的命運,易經不是講得很清楚嗎?哪裏還需要占卜呢?!

 

郭雍原文:

處復之終,迷不知反。孔子所謂下愚不移者,與夫天道人事皆貴復焉。迷不知復,則上逆天道,下乖人事,其凶宜矣。“迷復”,無所不失,故其凶至亦無不有之。復,有自復者,有不能自復而從人復者,有失而頻復者,皆復也。上六居一卦之上,有君之道,君道以能從人為善,上六自不能復,又不能從人之復,可謂反君道矣。或謂迷而後復,非也。苟能復矣,雖迷何凶?“冥豫成,有渝”是也,太甲是也。

-------《周易解注傳義辯正》卷五至八,長沙彭申甫編輯,第116頁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