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告子上8:牛山之木嚐美矣
原文:
孟子曰:“牛山之木嚐美矣,以其郊於大國也,斧斤伐之,可以為美乎?是其日夜之所息,雨露之所潤,非無萌櫱之生焉,牛羊又從而牧之,是以若彼濯濯也。人見其濯濯也,以為未嚐有材焉,此豈山之性也哉?雖存乎人者,豈無仁義之心哉?其所以放其良心者,亦猶斧斤之於木也,旦旦而伐之,可以為美乎?其日夜之所息,平旦之氣,其好惡與人相近也者幾希,則其旦晝之所為,有梏亡之矣。梏之反覆,則其夜氣不足以存;夜氣不足以存,則其違禽獸不遠矣。人見其禽獸也,而以為未嚐有才焉者,是豈人之情也哉?故苟得其養,無物不長;苟失其養,無物不消。孔子曰:‘操則存,舍則亡;出入無時,莫知其鄉。’惟心之謂與?”
譯文:
孟子說:牛山的樹木不是不繁茂美麗,因為牛山在一個人多的城邑旁邊,天天斧頭砍伐,它能繁茂美麗嗎?它日夜生息,雨露滋潤,不是沒有長出嫩芽,而是牛羊又來啃吃,因此它光禿禿的。人們看到它光禿禿的樣子,以為它從來就不生草木,這哪裏是山的本性啊?但是存在人胸腔的,難道就不是仁義之心嗎?他之所以失去良心,就如同用斧頭砍伐樹木啊,天天砍伐,它還能華茂美麗嗎?但是他日夜所產生的蓬勃生機,也就是仁心,就是清晨的蓬勃朝氣,這種平旦之氣的好壞與普通人相差不多。但是他白天的所作所為,把這種蓬勃的生機鉗製至死亡。不斷反複壓製破壞它,於是夜裏產生的仁心元氣也就存不下來了;仁心不能保留下來,那他與禽獸也相差不多了。人們看他禽獸不如,還以為他生來就沒有仁心,這哪裏是人的實情啊?所以如果能得到培育,沒有不成長的;如果不加以培養,沒有不消亡的。孔子說:‘操持就存在,舍棄就沒有;出入無常,不知它去的方向。’這講的不就是心嗎?
短評:
仁心就是勃勃的生命力,仁心之發用就是良知良能。仁心就是待人接物之前,太陽剛剛升起時,你心中那片寧靜和淡定,那塊淨土。如何能在經曆一天的紛擾之後,還能保持那塊淡定的淨土,就看你修養的功夫了。孟子通過牛山,說明人人都有本善之心,隻是我們沒有好好護養它,所以看不到它繁茂的枝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