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個人資料
正文

孟子.告子上6:性無善無不善也

(2022-01-15 09:50:45) 下一個

孟子.告子上6:性無善無不善也

原文: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無善無不善也。’或曰:‘性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是故文武興,則民好善;幽厲興,則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堯為君而有象,以瞽瞍為父而有舜;以紂為兄之子且以為君,而有微子啟、王子比幹。’今曰‘性善’,然則彼皆非與?”
 
孟子曰:“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矣,乃所謂善也。若夫為不善,非才之罪也。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或相倍蓰而無算者,不能盡其才者也。《詩》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夷,好是懿德。’孔子曰:‘為此詩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則,民之秉夷也,故好是懿德。’”

譯文:

公都子說:“告子說:‘性沒有善不善。’或者說:‘性可以善,也可以不善;所以文武王的時候,人民都好善;幽厲王的時候,人民就殘暴。’或者說:‘有的性善,有的性不善;因此堯帝身為君王卻也有象那樣的人,瞽瞍那樣的父親卻也有像舜帝那樣的人;兄長有紂那樣殘暴的兒子,卻也有微子啟和王子比幹那樣賢良的兄弟。’現在說‘性善’,那不是說其他情況都不對嗎?”

孟子說:“如果遵循本有的情性,就可以成為善人,這就是所謂的性善啊。如果不為善,那不是性本身的罪過。人人有惻隱之心,人人有羞惡之心,人人有恭敬之心,人人有是非之心。惻隱之心就是仁,羞惡之心就是義,恭敬之心就是禮,是非之心就是智。仁義禮智,不是外部加給我的,是我本來就有的,隻是不去想它而已。所以說:‘求用就有,不用就丟。’有的一倍,有的五倍,有的算不清楚,都是看能不能然本性盡情發揮而已。《詩經》說:‘天生黎民,事事有法則。人民的秉性,喜歡美德。’孔子說:‘作這首詩的,他是懂得道的啊!所以事情都有法則,人民的本性,是喜歡美好品德的。’”

短評:

天生蒸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夷,好是懿德。人性本善也。但是性本善的人,或落入陷阱,或戴上枷鎖,或引入惡道,本性不能正常發揮,人性不能完全釋放,就可能為惡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