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正文

13.3子路篇第三:名正言順

(2021-06-23 07:12:34) 下一個

13.3子路篇第三:名正言順

原文:

子路曰:“衛君待子而為政,子將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於其所不知,蓋闕如也。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事不成,則禮樂不興;禮樂不興,則刑罰不中;刑罰不中,則民無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於其言,無所苟而已矣。”

譯文:

子路問:“如果衛國國君讓先生主政,先生首先做什麽?”“一定是先正名啦!”。子路說:“是這樣嗎,先生太迂腐了!名有什麽好正的?”夫子說:“子路你這個野人!君子遇到不了解的事情應該抱有不知道的態度。(哪能像你這麽亂講!)名分不正,說話理就不順;理不順,政事就辦不成;政事辦不成,禮樂製度就不能大行其道;製度運轉不靈,法律就不能合理執行;法律不靈,百姓就不知所措。所以君子必須有名位才可以說政事,政事說了就一定能做到。君子對於他說出去的話,不可馬虎了事。”

短評:

當時衛國國政極為混亂。國君輒把父親蒯聵(kuai kui)趕出國外,而父親夥同晉國要打回來奪取政權。父子兩個名位混亂,搞得下麵的臣民不知道應該擁護誰。擁護在位的兒子輒吧,他有父親在呀,本來應該是他父親繼承君位的;擁護父親吧,他流亡海外,不在當政。於是臣民沒有方向,國家機器陷入混亂,就是孔子講的“禮樂不興”。所以孔子的解決方案是先正名,先定下誰是衛國的國君。具體如何正名,孔子沒有講。有的儒者認為孔子一定是勸說兒子迎回父親執政。如果父親覺得兒子比自己做得好,可以讓位於兒子,如此天下信服,名正言順。這樣父子二人也能落個父慈子孝的好名聲。可惜他們都沒有如此高的修養,結果是互相殘殺。一個靠著晉國,一個靠著齊國,打打殺殺好多年。百姓生靈塗炭,最後父子二人都死於非命,成為千年笑柄。

而後他們的子孫繼續互相殘殺,都是這父子二人帶的好頭啊!

嗨,如果他們聽孔子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孤島俠客 回複 悄悄話 名不正,言不順,如何成事?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