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正文

12.1顏淵篇第一:什麽是仁

(2021-06-12 10:36:21) 下一個


12.1顏淵篇第一:什麽是仁

原文:

12.1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複禮為仁。一日克己複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譯文:

顏淵問什麽是仁。夫子說:“仁就是克己複禮。一旦克己複禮,天下所有的事物都歸於仁道。仁德的修行在於自己,還能在於別人嗎?”顏淵問有哪些條目。夫子說:“不合禮儀的不看,不合禮儀的不聽,不合禮儀的不說,不合禮儀的不動。”顏淵說:“我雖然不聰敏,會恭敬地照做。“

短評:

仁字是二人以仁義相交往。“仁”字與“元”字同源,都是“人”字與“二”字組成的。“二”字其實是“上
”字,遠古的“上”字是“一”字上麵有一短橫,指示為上。所以“仁”和“元”都是由“人”字和“上”字組成的。人的上麵是頭,所以稱元;人的上麵有天,是天理天道,所以是仁。易經四德的“元亨利貞”的元就是此意。孔子用“仁”字來代表存乎人心的“元”,也就是人的本性;而元則代表更廣義的宇宙萬有的生機。元是宇宙一切良善的發端,當然也包括我們人在內;仁是元在人身上的落實,是待人接物應有的良善態度,是人達到元善純良的修行階梯。

克己複禮是曾經被批判的封建餘孽。其實它和封建統治者沒有任何關係。夫子的克己複禮是恢複人的誠敬心,也就是人人都有的純良的仁心。具體在言行所需要注意的就是“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也就是禁止一切違背良知的言行。其實一般人平時都能做到四勿,但是有時候感官欲望如同烏雲壓頂,完全遮蔽良知,四勿就跑到腦後去了。如果能處處做到,時時做到,自然而然沒有半點委屈,那就是仁道的境界了。到了這樣的境界,天底下所有的事物自然歸化為仁,物我合一;一切接應都能合情合理和於內心。這樣的心不為物所牽累,它是自由的;不為物所蒙蔽,它是靈明的;不為物所煩擾,它是愉悅的;物我不分天人合一,所以沒有生死;這就是圓滿的人性,是儒家追求的人生終極理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孤島俠客 回複 悄悄話 上達仁道境界,心不為物所牽累,它是自由的;不為物所蒙蔽,它是靈明的;不為物所煩擾,它是愉悅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