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正文

述而篇三十一: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

(2021-05-08 00:07:14) 下一個

述而篇三十一: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

原文: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孔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

譯文:

陳國的大司寇問孔子魯昭公是不是懂得禮法?孔子說:“懂。”孔子退出,大司寇禮請孔子的弟子巫馬期進見, 說:“我聽說君子不結黨,難道君子也結黨嗎?魯昭公迎娶吳國同姓女子為妻,稱作吳孟子。如果魯君懂禮法,誰還不知道禮法呢?”巫馬期出來告訴孔子。孔子說:“我很幸運,一有過錯,就一定有人知道。”

短評:

孔子是魯國人,魯昭公是魯國的先祖。出於對先人的敬意,孔子不願意提起魯昭公的短處,因此他回答“知禮”。陳國的大司寇就不懂,進一步給孔子的弟子提起這個問題,說你的老師不是君子,因為他袒護魯國的先祖,與魯國結為一黨,不是君子之所為。孔子聽說後,沒有辯解,覺得自己很幸運,一犯錯就有人指出來。其實孔子沒有錯。他不指出魯昭公的過錯,是因為不揭先人之短是君子的基本修養,不是因為他與魯君同黨,偏袒魯君。

孔子對待批評的態度,不是值得學習嗎?想想自己,一聽到別人的批評就氣血翻湧。汗顏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