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正文

華夏智慧:孔子家語-聽孔子自己講忠孝---天大的誤解

(2021-05-15 14:40:17) 下一個

 

華夏智慧:孔子家語-聽孔子自己講忠孝---天大的誤解


對於大部分中國人來說,忠孝代表的是順從,是毫無條件的聽話,是幾千年來對人性的束縛和壓迫。更有像魯迅和鄧曉芒等大思想家認為,中國人的“奴性”就是這兩個字造成的。看來,忠孝的罪惡確實不小,應該批倒批臭, 才能實現人格和精神的徹底解放!

孔子作為人類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難道隻是統治者愚民教育的幫凶嗎?如果真是如此,難怪有人對儒學不屑一顧了。那麽孔子到底如何看待忠孝?這裏正好有一篇孔子教育弟子子貢的文章,談的就是忠孝。

子貢問老師孔子:“兒子聽從父親,就是孝順;臣子聽從君主,就是忠貞;難道還有其他疑問嗎?”孔子說:“子貢你太淺薄了!你真的很糊塗。從前有萬輛戰車的大國,其君王有七人諍諫,因此君王不會有錯誤的舉措;有一千乘戰車的國家,其君主有五人諍諫,因此國家社稷平安無事;有一百乘戰車的大夫,他家裏有三人諍諫,因此家族可以永保榮祿;父親有諍諫的兒子,不會冒犯禮法;學士有諍諫的朋友,不會做違背道義的事。因此兒子服從父親,如何算是孝?臣子聽從君主,如何算是忠?隻有能審察明辨命令的人,才能稱作孝,才能稱作忠啊。”

孔子狠狠地批評了子貢對忠孝的理解!聽話不是孝,順從不是忠!忠是盡心盡力,忠於職守,不是死心塌地追隨君主;孝是善於幫助父母,不是一味順從,不問是非。相反,真正愛護父母的孝子,看到父母有不對的地方,一定竭力勸阻;真正的忠臣,看到君王有錯誤的舉措,一定拚死阻擋,不是一個,可能有五個甚至七個這樣的爭臣拚命地挽救!當君王走錯了方向,國家社稷在滑向深淵的時候,爭臣以死相救,用自己的身體阻擋車輪的滑落。

所以孔子所講的忠孝,不是用來愚民的,反而是忠於道義,忠於人格,是人性和人格的充分展現和解放。隻有這樣的忠,才可以成為一個爭臣,一個敢於和皇帝爭吵,一個以死勸阻的大臣。

 


附錄:

原文:

子貢問於孔子曰:“子從父命,孝乎;臣從君命,貞乎;奚疑焉?”孔子曰:“鄙哉賜!汝不識也。昔者明王萬乘之國,有爭臣七人,則主無過舉;千乘之國,有爭臣五人,則社稷不危也;百乘之家,有爭臣三人,則祿位不替;父有爭子,不陷無禮;士有爭友,不行不義。故子從父命,奚詎為孝?臣從君命,奚詎為貞?夫能審其所從、之謂孝、之謂貞矣。”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