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正文

述而篇第八、九、十:不憤不啟

(2021-05-01 01:35:28) 下一個

述而篇第八、九、十:不憤不啟

原文:

7.8: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複也。”
7.9: 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嚐飽也。
7.10: 子於是日哭,則不歌。

譯文:

7.8: 孔子說:不到憋悶不解到要爆發的時候,不要啟發他;不到想說而說不出來的時候,不要啟發他;講一方麵,不能弄明白其他三方麵的,就不要再講啦。”
7.9: 孔子在有喪事的人旁邊吃飯,從來沒有吃飽過。
7.10: 孔子在哭喪的當天,就不唱歌。

短評:

7.8 這是聖人教育人的方法。不能舉一反三的人,不是虛心求教、求知若渴的人,講了也沒用,他聽不進去。蒙卦說,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不是因為老師高貴,一定要學生請求老師。而是如果學生沒有饑渴的求知欲,老師對學生的啟發教育就沒有效果。
7.9,7.10 聖人在悲哀的環境下,吃不下飯,不想唱歌,也是人之常情。聖人的情感與常人無異,隻是平常人有時會做違背良知的事情,而聖人不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