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正文

4.6裏仁篇第六:我未見好仁者

(2021-04-03 05:48:22) 下一個

4.6裏仁篇第六:我未見好仁者

原文:

子曰:“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好仁者,無以尚之;惡不仁者,其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於仁矣乎?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

譯文:

孔子說:“我沒有見到過好仁道的人,也沒見過真正厭惡不仁道的人。好仁道的人,是道德的最高境界;厭惡不仁道的人,在行仁義的時候,不想有不仁義的行為。有能一整天致力於仁義的人嗎?我沒有見到過沒能力做到的。也可能會有,我從來沒有見到過。”

短評:

孔子沒有看到有人真諦喜歡做個仁人,也沒有看到有人痛恨不仁義的事,甚至沒有一個人願意用一天致力於仁義。行仁義不難,所謂“德輶(輕)如毛”,輕而易舉。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想做。因為一旦人被欲望嗜好捆綁,就由不得自己了。

可見在孔子年代,仁者已經差不多絕跡了。我們今天學習仁道,更不能期望自己,或者別人能做一個仁者。但是知道這個理想,就像了解北鬥星,關鍵的時候它能給我們指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