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冶長篇第二十、二十一:季文子三思而後行
原文:
5.20: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5.21: 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譯文:
5.20: 季文子三思而後才行動。孔子聽說後,說:“思考兩次,就可以了。”
5.21: 孔子說:“寧武子在國家清明的時候,就出來顯示智慧才能;在昏暗無道的時候,就裝作愚蠢無知。他才智的發揮是可以趕得上的,他的大智若愚是趕不上學不來的。”
短評:
孔子覺得考慮三次就過了,兩次就可以了,第三次私心雜念就出來了。第二次考慮的時候,初心還在,方向不變,隻是執行方麵的細節而已。第三次考慮,初心有可能被私心淹沒,方向因此發生變化,事情也就徹底毀掉了。所以孔子認為三思不妥,過了就錯了,錯了就壞了。
寧武子能在黑暗的年代裝傻,掩藏智慧,明哲保身,這需要修養的功夫,水淺了是藏不住蛟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