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個人資料
正文

易經智慧:由萃卦彖辭說開去--中國人的情與理

(2021-04-10 23:00:25) 下一個

易經智慧:由萃卦彖辭說開去--中國人的情與理


 

 

萃卦彖辭說:

彖曰:萃,聚也。順以說,剛中而應,故聚也。

萃卦是地上有水澤之象,水在地上匯集成江河湖泊,可以引申為人的聚合。男女結合成家,百姓聚集成鄉、成邑,甚至成國。桃園三結義、幾個人一起成立一家公司等也是一種聚集。

萃卦下體是坤地,德性柔順;上體是兌澤,德性和悅;所以彖辭說萃卦有“順以說(悅)”之德。水流入江河湖海,一是同性相悅,二是沿水道順勢而下,所以“順以說(讀yue4)”成聚。這裏的“說“字就是“悅”,樂意的意思。遠古沒有“悅”字,就用“說”字代替。要想匯集在一起,僅僅“順以說”還不行,還需要“剛中而應”,就是湖底還要厚實,不能漏水掉鏈子。“剛中”是指九四、九五兩個陽爻德性剛健,能接納匯集過來的水。當然還需要“而應”,意思是地勢高低合適才能匯流進來。“剛中而應”是從九五和六二的完美對應來的。“順以說”講的是情相悅,“剛中而應”說的是理相得,合情合理才能聚合在一起。

兩情不相悅,無論多麽合理的姻緣,在一起都不會幸福。兩情相悅,但是兩家是世仇,沒有應與關係,像羅米歐和朱麗葉那樣,也走不到一起。成立一家公司,找一個才德都不錯的合夥人,可是性情合不來,那也不是最好的搭檔。為了公司的利益,隻有忍受遷就他,這樣你每天上班的快樂蕩然無存,犧牲豈不是很大?另外一種情況是性情合得來,可是能力和德性較差。這種人更不能要,前者隻是不愉快而已,而德性不好的人能把公司給毀了。找配偶不也是一樣嗎?一味地追求兩情相悅,而忽視品德修養,結果也不會好。

萃卦講的是合乎情理的結合,情理兼顧才可以長久。太過注重任何一方,都會失之偏頗,不能善終。中國人更重視情,“情理情理”,情在先,而理在後。這和西方的契約精神完全不同,他們更重視法理,是理在先。但是西方人兄弟之間、甚至父子之間都依賴法律文件,這對於中國人來說,不是太不近人情了嗎?而中國人重視人情,處處稱兄道弟,做事完全忽視法理,這不正是社會腐敗的亂源嗎?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