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學欣賞

夏學,就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智慧。在物質極其豐富,科技發達的今天,人最缺乏的是信仰和真正的生命智慧。而以易經為核心的華夏生命哲學,正好可以用來添補空虛的心靈,給人智慧和力量。
個人資料
正文

為政篇第四:吾十有五而誌於學

(2021-03-12 09:59:54) 下一個

為政篇第四:吾十有五而誌於學

 

原文:

子曰:“吾十有五而誌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誌於大學之道,三十歲能立身於其中,四十歲能沒有疑惑,五十歲能夠按照天道生活,六十歲聽到什麽內心都能通達,不會鬱結不快,七十歲就可以自在隨意而事事得當。

短評:

大學之道,就是做人的道理,做一個大人的道理。要做一個大人,其關鍵在於弄清楚人所應該有的德行是什麽,也就是“明明德”。大人的“明德”,來自於人的天性,而天性是上天賦予的。這個“明德”的本質就是仁心,整個修養的曆程就是發揚光大仁德,也就是明、明德的過程。一開始上路,磕磕絆絆,搖搖晃晃,一不小心就摔一跤,甚至滾下山去。這就需要誠惶誠恐,小心翼翼,不斷反思,不停修正。等到三十歲了,才真正上了路了,“立”起來了。四十歲輕車熟路,不再擔心一腳踩空摔下去了,沒有“惑”了。五十歲的時候明白為什麽走這條路了。原來是應該如此,是我們一生下來就有的性德,也就是人生密碼所決定的。六十歲就能感受自然的聲音,感受來自內心的生命協奏曲。七十歲就完全自在隨性自然暢快,不用擔心出任何問題了。最後功德圓滿到達目的地,也是另外一個旅程的開始。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