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七、別迦摩Pergamos在當時是怎樣的一個所在?
1.從七個教會的地理位置上看,別迦摩已屬於內陸山區,距地中海約20餘公裏,號稱“四百年首府之城”。
在古希臘帝國時期,即為呂西馬庫Lysimachus城邦的首府直至公元前一世紀;
而後成為阿塔羅斯Attalaus王國的首都。主前133年,阿塔羅斯的末代國王阿塔羅斯三世在遺囑中將王國贈予羅馬,別迦摩成為了羅馬在亞細亞省的行政中心。
2.別迦摩城是當時小亞細亞地區的文化中心,建有可容納1萬人的大劇院,其圖書館館藏多達20多萬冊,全是羊皮紙書,終結了之前流行多年用埃及蒲草紙Papyrus書寫的曆史。
這羊皮紙正是別迦摩人發明的書寫工具,英文中的“羊皮紙parchment”一詞即由“別迦摩Pergamon”的名字演變而來。
3.別迦摩也是古希臘和羅馬帝國的宗教中心,建有諸多的神廟,如希臘神話中宙斯、醫神、酒神、雅典娜等。
別迦摩城遺址在現今的土耳其西部,因眾多的諸神廟宇遺跡,被考古學家稱為“廟宇之城”。
最知名的是醫神阿斯克勒庇俄斯Asclepius廟,醫神的徽記是蛇,後來逐漸演變為醫藥的通用標識,現世界衛生組織的標識上也以單杖蛇作為標誌。
【注】上圖來自網絡,為希臘神話中醫神阿斯克勒庇俄斯Asclepius之杖和其女兒藥神與健康女神許癸厄亞Hygieia之碗,均有單杖蛇為記。目前歐洲很多藥店依然以單杖神環繞的許癸厄亞Hygieia之碗為標記。
【注】上圖來自網絡,為世界衛生組織的標識。
別迦摩熱衷崇拜的醫神阿斯克勒庇俄斯Asclepius的標記是蛇,而撒但亦是那“古蛇”,因此別迦摩被主耶穌稱為撒但的居所。
《啟示錄12:9》9大龍就是那古蛇,名叫魔鬼,又叫撒但,是迷惑普天下的。它被摔在地上,它的使者也一同被摔下去。
別迦摩在山上的一個磐石上建造的宙斯祭壇高達40尺,遠觀如同一個巨大的寶座。主耶穌在給別迦摩教會的信中說,別迦摩是“有撒但座位之處”,可能就是指別迦摩濃鬱的拜偶像之風而言。
4.別迦摩還是當時亞細亞省第一個獲準為當時在位活著的羅馬皇帝奧古斯都建神廟的城市,是官方的凱撒敬拜中心;羅馬?皇帝?圖拉真?和?塞維魯?在位?期間,別迦摩?又?蓋?了?兩?座?這樣?的?神殿。
在這個盛行偶像崇拜的別迦摩,當時的基督徒因此遭受了更大的逼迫和迫害,有主耶穌忠心的見證人安提帕遇害,為主殉道。
《啟示錄2:13》13我知道你的居所,就是有撒但座位之處;當我忠心的見證人安提帕在你們中間、撒但所住的地方被殺之時,你還堅守我的名,沒有棄絕我的道。
六十八、在給別迦摩教會的信中,主耶穌自稱為“那有兩刃利劍的”,有何深意?
1.“兩刃利劍”是指神的道,即神的話語,如主的命令、安慰、同在等,同時也指神的公義與審判。
神的道是我們抵擋魔鬼的詭計和誘惑的有力武器。
《以弗所書6:10-13,17》10我還有末了的話:你們要靠著主,倚賴祂的大能大力作剛強的人。11要穿戴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就能抵擋魔鬼的詭計。12因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原文是摔跤;下同),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13所以,要拿起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好在磨難的日子抵擋仇敵,並且成就了一切,還能站立得住。……17並戴上救恩的頭盔,拿著聖靈的寶劍,就是神的道。
2. 神的道也成就了基督徒的屬靈生命。比起人的外在,神更注重人的內心:神的道—“兩刃利劍”具有強大的力量,可以洞察人心裏最隱秘的心思意念,幫助信徒堅固信心。
《約翰福音6:63》63叫人活著的乃是靈,肉體是無益的。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就是生命。
《希伯來書4:12-13》12神的道是活潑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兩刃的劍更快,甚至魂與靈,骨節與骨髓,都能刺入、剖開,連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13並且被造的沒有一樣在祂麵前不顯然的;原來萬物在那與我們有關係的主眼前,都是赤露敞開的。
3.比起別迦摩城人們所敬拜的諸神和羅馬皇帝,主耶穌才是那位勝過了世間一切的政治和宗教權柄的真神,祂的口中利劍—神的道也幫助信徒們抵擋仇敵和魔鬼的誘惑。
《巴克萊釋經》中提到:“然而所有窮兵黷武者早已蕩然無存,猶如影兒投在鏡麵,一閃便迅即消失;但多世紀以來,仍然以勝利者的姿態出現,就是那坐在驢駒上,沒有配劍的基督。”
4.祂的道—兩刃利劍在末日時將要對那些棄絕神、不領受神之道的人實施審判。
《約翰福音12:48》48棄絕我、不領受我話的人,有審判他的——就是我所講的道在末日要審判他.
《啟示錄2:16》16所以,你當悔改;若不悔改,我就快臨到你那裏,用我口中的劍攻擊他們。
六十九、巴蘭是聖經中提到最多的外邦先知。在哪些經文中提到過這位巴蘭先知?
巴蘭是以色列曠野時期的一個外邦先知,他收受了摩押王巴勒和米甸長老的禮金,為他們在背後暗戳戳地咒詛在曠野的以色列人,誰知耶和華神把巴蘭的四次咒詛都變成了祝福。
巴蘭一計不成,又施一計,他慫恿以色列人在什亭之地與摩押女子行淫亂,順從這些女子吃祭偶像之物,又跪拜外邦偶像,引發耶和華神的震怒,導致2.4萬以色列人因瘟疫而死。
巴蘭也因此在以色列人與米甸人的複仇之戰中被以色列人所殺。
七十、主耶穌責備別迦摩教會服從“巴蘭的教訓”和“尼哥拉一黨人的教訓”是指什麽?
1.巴蘭的教訓:指外邦的先知巴蘭因為人性的貪婪,為了錢財向摩押王屈服,咒詛以色列人,引誘他們離棄神,放縱肉體,禮敬偶像。
2.尼哥拉一黨人的教訓:與巴蘭的教訓類似,“照樣”教導錯誤的整理,讓人與世界妥協,放縱自己,背離神的訓誨。在主耶穌給以弗所教會的信中也提到尼哥拉一黨的人,以弗所教會恨惡尼哥拉一黨的人;但到了別迦摩教會,卻“服從”了尼哥拉一黨的教訓。
當教會麵臨外在的逼迫時,如士每拿教會的基督徒所麵臨的試煉、迫害,甚至死亡的威脅時,基督徒也許會鼓起全部的信心和勇氣麵對,對主“至死忠心”;
但像別迦摩教會這樣,有假使徒與世界聯合,以眼目的情欲、內心的驕傲相誘惑,教唆人們貪愛世界,事奉瑪門,為了個人的私欲而向世界妥協,從教會內部分裂信徒。在當時的曆史背景下,羅馬政府要求人們拜皇帝為神,在這樣的試煉中,人們更難有意識地抵擋這樣似是而非的錯誤教導,往往落在魔鬼的圈套裏而不自知。
七十一、主耶穌給別迦摩教會的信中,應許得勝的基督徒將會有怎樣的兩個獎賞?
主耶穌稱讚別迦摩教會在逼迫中還能“堅守我的名”,沒有在環境的壓力下棄絕主的道和主的名。
《使徒行傳4:12》12除祂以外,別無拯救;因為在天下人間,沒有賜下別的名,我們可以靠著得救。
主耶穌更承諾將來得勝的基督徒會有兩個獎賞:
其一,隱藏的嗎哪
1.嗎哪曾是耶和華神賜給出埃及的第一代以色列人在曠野40年的食物,代表著神豐富的恩典和供應。
《出埃及記16:14-15,31,35》14露水上升之後,不料,野地麵上有如白霜的小圓物。15以色列人看見,不知道是什麽,就彼此對問說:“這是什麽呢?”摩西對他們說:“這就是耶和華給你們吃的食物。”……31這食物,以色列家叫嗎哪;樣子象芫荽子,顏色是白的,滋味如同攙蜜的薄餅。……35以色列人吃嗎哪共四十年,直到進了有人居住之地,就是迦南的境界。
【注】“這是什麽呢?”在希伯來文原文中就是“嗎哪”。
《約書亞記5:10,12》10以色列人在吉甲安營。正月十四日晚上,在耶利哥的平原守逾越節。……12他們吃了那地的出產,第二日嗎哪就止住了,以色列人也不再有嗎哪了。那一年,他們卻吃迦南地的出產。
2.嗎哪是來自天上的糧食,也預表耶穌,因為祂就是來自天上的、滋養我們屬靈生命的靈糧。
《詩篇78:23-25》23祂卻吩咐天空,又敞開天上的門,24降嗎哪,像雨給他們吃,將天上的糧食賜給他們。25各人(或作“人”)吃大能者的食物;祂賜下糧食,使他們飽足。
《約翰福音6:30-35,48-51》30他們又說:“你行什麽神跡,叫我們看見就信你;你到底做什麽事呢?31我們的祖宗在曠野吃過嗎哪,如經上寫著說:‘祂從天上賜下糧來給他們吃。’”32耶穌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那從天上來的糧不是摩西賜給你們的,乃是我父將天上來的真糧賜給你們。33因為神的糧就是那從天上降下來、賜生命給世界的。”34他們說:“主啊,常將這糧賜給我們!”35耶穌說:“我就是生命的糧。到我這裏來的,必定不餓;信我的,永遠不渴。”
48“我就是生命的糧。49你們的祖宗在曠野吃過嗎哪,還是死了。50這是從天上降下來的糧,叫人吃了就不死。51我是從天上降下來生命的糧;人若吃這糧,就必永遠活著。我所要賜的糧就是我的肉,為世人之生命所賜的。”
《哥林多前書10:1-4》1弟兄們,我不願意你們不曉得,我們的祖宗從前都在雲下,都從海中經過,2都在雲裏、海裏受洗歸了摩西;3並且都吃了一樣的靈食,4也都喝了一樣的靈水。所喝的,是出於隨著他們的靈磐石;那磐石就是基督。
3.隱藏的嗎哪特別指摩西遵從耶和華神的吩咐放在約櫃裏的嗎哪,當主耶穌再來時,作為賜給得勝者的獎賞。
《出埃及記16:32-34》32 摩西說:“耶和華所吩咐的是這樣:要將一滿俄梅珥嗎哪留到世世代代,使後人可以看見我當日將你們領出埃及地,在曠野所給你們吃的食物。”33 摩西對亞倫說:“你拿一個罐子,盛一滿俄梅珥嗎哪,存在耶和華麵前,要留到世世代代。”34 耶和華怎麽吩咐摩西,亞倫就怎麽行,把嗎哪放在法櫃前存留。
《希伯來書9:3-5》3 第二幔子後又有一層帳幕,叫作至聖所,4 有金香爐,有包金的約櫃,櫃裏有盛嗎哪的金罐和亞倫發過芽的杖並兩塊約版。5 櫃上麵有榮耀基路伯的影罩著施恩座。
其二,刻有新名字的白石
名字代表一個人的歸屬,主耶穌賜下新名字刻在白石上,代表賜給得勝者的特殊獎賞,隻有主耶穌與得新名字的人知曉,外人無從領會。
七十二、主耶穌給教會的七封信中,勸告和應許的順序有何不同?
主耶穌對七個教會的勸告都是一致的,即“聖靈向眾教會所說的話,凡有耳的,就應當聽”,而對七個教會的應許各有不同。
這句勸告在前三個教會,即以弗所教會、士每拿教會和別迦摩教會中,是勸告在前,應許在後。
而對後四個教會,即推雅推喇教會、撒狄教會、非拉鐵非教會和老底嘉教會,則是應許在前,勸告在後,為末四封信的最後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