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對丁香的印象,主要來自戴望舒在現代詩《雨巷》中描畫的那一幕場景:在寂寥、悠長的雨巷中,一個像丁香一樣的姑娘,撐著油紙傘,如夢幻一般走過詩人身旁,飄逸輕靈又哀婉動人。
這份寄托在丁香上的愛與哀愁,一方麵因為丁香花的淡雅高潔,被詩人們當作潔身自好的象征;
另一方麵,丁香的花期多在晚春,文人們傷春惜春,如南唐李後主的一句“丁香空結雨中愁”,被年輕的現代詩人戴望舒活學活用在《雨巷》一詩中,更多了一份朦朧而淒婉的意境。
另外,丁香花形柔弱纖細,花筒稍長,未開放時花蕾密布枝頭,成簇開放,卻又似乎欲盡未放、意韻悠長,被多情的詩人們稱為“丁香結”,丁香花因此又被稱為“百結花”,被詩人們賦予愁思難遣、欲語還休的情愫,用來表現離愁別緒,如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芭蕉不展丁香結,同向春風各自愁”,同期馮延巳《醉花陰》詞“霜樹盡空枝,腸斷丁香結”等。
然而,這次在羅徹斯特高地公園的看到的丁香節,卻一掃這些詩詞裏的頹靡氣息,上百種丁香花肆意怒放,潑香流彩,帶來了蓬勃鮮活的生命力,人在其中,如同走進了香雪海。
各種顏色、各式花形的丁香花在五月的明媚夏日裏,自得山林趣,綻放七裏香,但見枝頭簇玉英,香雪壓碧枝,繽紛花影,餘馥襲人;時而星星點點,時而簇擁成團,如煙霞,似霓裳,格外明豔動人。
丁香枝上,豆蔻梢頭,端是好年華;
呼朋引伴,淺夏同遊,煞是好心情。
據介紹,羅徹斯特丁香節上的各類花已超過500個品種,分布在1200個灌木叢中,其中最出彩的當然是品種繁多、花色多樣的丁香花。
Lilac的中譯名為“丁香”,取其花身細長如釘,花香濃鬱芬芳的特色,倒也貼切。
在高地公園四處綻放的丁香花,繁茂碩大,或獨木成林,或獨自美麗,有的皎潔似雪,有的腓紫貴氣,時疏時密,時濃時淡,若隱若現的淡雅花香縈繞鼻端,揮之不去,真是看不盡,賞不夠。
羅徹斯特丁香節到2023年已經舉辦了125年,有緣來年再見啦~~~
專門去複習了惠特曼這首《曾是丁香滿庭時》的長詩,原來在丁香上寄托哀思,無論中外如出一轍。
謝謝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