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出飛花

怕什麽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胡適)
個人資料
正文

百篇紀念:有涯與無涯,誰主沉浮?——先知哈巴穀的天問

(2021-12-24 10:29:06) 下一個

        中國戰國時期,楚國大夫、文學家屈原著有長詩《天問》,詩人對天地萬物、自然人世的諸事發問,如“九天之際,安放安屬?”、“日月安屬?列星安陳?”,作品充滿了作者綺麗奇幻的想象和對宇宙萬物的探索,堪稱楚辭中的奇文。後世東漢文學家王逸在其《楚辭章句》中解釋說:“何不言‘問天'?天尊不可問,故而成為‘天問'”。

       在舊約的以色列諸先知中,有一位先知哈巴穀,也像屈原一樣執意問天,但他卻是滿心煩亂,滿腹疑惑。以色列的“天尊”耶和華神答複了先知,令先知心悅誠服,內心獲得了平安和喜樂。這就是我們剛剛結束了查經的小先知書《哈巴穀書》。

       

       【注】上圖來自林清暉牧師在YouTube“聖經簡報站之《哈巴穀書》”的視頻截圖。

     《哈巴穀書》總體結構大體可分兩部分,前一部分是先知與耶和華神的兩輪問答,後一部分則是先知充滿頌讚和平安的祈禱詩。

      一、第一輪問答《哈巴穀書1:1-11

      當時以色列北國已經被亞述帝國所滅,南國猶大獨木難支,國勢已呈敗像:律法鬆弛,罪孽橫行,公理顛倒,充滿了強暴奸惡和爭端相鬥,因此先知憤懣地向神發問:“耶和華神啊,四處滿了不公不義的行為,你為什麽視而不見、聽之任之呢?你的百姓這般敗壞墮落,我這般懇切呼求你,你為什麽不拯救、不應允呢?你還是我認識的那位聖潔、公義的神嗎?!”

      耶和華從容不迫地回答了先知的問題:我要“行一件事”,我將從遙遠的東方興起迦勒底人,讓這殘忍暴躁的好戰之民懲罰你們,巴比倫將是你們的末路。這件事在百年前“雖有人告訴你們,你們總是不信”( 《哈巴穀書1:5-6》 )。現在審判的時候到了。

      【注】迦勒底人與巴比倫

      迦勒底位於巴比倫的南部,因新巴比倫王國由迦勒底的貴族所建,所以在聖經中常用“迦勒底人”指代新巴比倫王國。

      神所說“雖有人告訴你們”,是指以色列南、北國最強盛的時期,即南國猶大希西家王、北國耶羅波安二世執政期間,神就已差遣了兩位先知以賽亞和彌迦對南國猶大發出審判的預言:

      先知以賽亞警告了希西家王這位猶大王:“日子必到,凡你家裏所有的,並你列祖積蓄到如今的,都要被擄到巴比倫去,不留下一樣。這是耶和華說的”( 《以賽亞書39:5-7》 )。

      在《彌迦書4:10》中,神預言了住在耶路撒冷的猶大民將要被擄到巴比倫去,但同時也給了他們將蒙解救的應許。

          

      【注】上圖來自趙傳道2021年5月6日“聖經概論—先知文學”的查經內容截圖。

      二、第二輪問答《哈巴穀書1:122:20

      先知哈巴穀聽了神的回答後不禁風中淩亂:什麽!那個剛剛崛起的新巴比倫?!那不是毫不顧惜地時常殺戮列國國民、搶掠不止的迦勒底人嗎?他們是邪僻奸惡、驕傲詭詐的惡人, “判斷和勢力都任意發出”,“以自己的勢力為神”( 《哈巴穀書1:7,11》 ),目中無人、心中無神,耶和華神你居然用他們來懲罰我們——神的子民和百姓?

      我的神啊!用“惡人吞滅比自己公義的,你為何靜默不語呢?”,你不是亙古而有的聖者嗎?你不是我們的磐石和依靠嗎?在你的恩典中我們本“必不致死”,難道現在卻要把我們置於死亡的危險之下、用比我們更惡的惡人來懲治我們嗎?!( 《哈巴穀書1:12-17》 )

      彼時巴比倫正日漸強盛,先於公元前612年摧毀了當時的強權帝國亞述的首府尼尼微城;八年後又繼續東進,在公元前605年擊敗了古老的東方強國埃及。現在,以殺戮為樂的迦勒底人又把魔爪伸向了 猶大國。

     

        

      【注1】以上兩圖來自趙傳道2021年10月21日《哈巴穀書》的查經信息。

      【注2】本文中所引用趙傳道帶領查經時的三張圖片,已經趙傳道本人同意。

      哈巴穀先知滿懷怨念,憤憤不平,登上望樓的守望所,等候神的回答。

      這次神的回答分兩個層次,首先是一個總綱:“惟義人因信得生” ( 《哈巴穀書2:4》 ),這句話被使徒保羅在《羅馬書1:17》、《加拉太書3:11》和《希伯來書10:37-38》中三次引用。

      這句話是神解決哈巴穀先知疑問的鑰匙,也是神要教導哈巴穀先知的核心。神的公義必要彰顯,對惡人的審判定不可免,要承受神忿怒之杯的是不信神、持續作惡的人,而那些在困境中依然持守信心的義人必憑信得生、因信而活。

      神指示哈巴穀,這句默示要“明明地寫在版上”,用人容易理解和醒目耀眼的方式四處傳揚,《哈巴穀2:2》形象地形容為“隨跑隨讀”,要讓這個信念廣為人知,深入人心,以這樣的信心來抵禦目前或將來要麵臨的困境與考驗。

           

        【注】上圖來自林清暉牧師在YouTube“聖經簡報站之《哈巴穀書》”的視頻截圖。

      接著,神曆數了迦勒底人的“五禍”:強暴搶奪、謀財害命、罪孽深重、邪淫貪杯、禮敬偶像等,並宣判:這等自高自大、心不正直的國民必將滅亡,這就是迦勒底人“必然臨到”、“並不虛謊”的結局( 《哈巴穀書2:3a》 )。約七十年後,神的這一預言應驗了。

      中國先秦哲學家莊子在《莊子·養生主》中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在聖經《詩篇102》也形象地反映了這種對比:神是創造天地萬物的主,而人的年日不過是“如煙雲消滅”、“如日影偏斜”,如同骨被火燒,如草枯幹。人有限的生命與“必存到永遠”的無限之神,本就不在一個維度,要以人的思維衡量神的作為,那就是危險的無用功。

      更何況,人對神的認知還受到空間、時間和見識的限製。同樣還是莊子,在其《秋水》篇中就借“河神”和“北海神”的對話闡述了這個道理:“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曲士不可以語於道者,束於教也。”囿於空間,井底之蛙想象不到海之寬廣;囿於時間,夏蟲無法得知冬之寒冰;囿於學識,與鄉鄙之人也無法談經論道。

      哈巴穀隻看到自己所在猶大國的一畝三分地,耶和華神卻是全地萬物之主;

      哈巴穀專注於眼前的困境,神卻在百年前就預知並警告了猶大將被擄到巴比倫的結局,現在又宣告了如日中天的巴比倫國將來被滅的下場。神是掌管人類曆史的主,列邦列國都在神公義的審判之下;

      哈巴穀隻想著以色列民是神的百姓和子民,而全人類都是神按照自己的形象和樣式創造的有靈的人,難道日頭就隻會照在以色列人的頭上嗎?

      哈巴穀不能理解神用“殘暴”的巴比倫審判已然充滿了“強暴”的猶大國,也沒有想到巴比倫隻不過是神手裏用來審判猶大的工具。在哈巴穀看不到的將來,“顯為有罪”、以人血建城的巴比倫同樣也會被公義的神所審判。

      在第二輪的問答之後,先知哈巴穀刷新了對神的認知,看到了神的作為,得出了兩個結論( 《哈巴穀書2:14,20》 ):

      其一,“認識耶和華榮耀的知識,要充滿遍地,好像水充滿洋海一般”。

      這句經文來自《以賽亞書11:9》,是神借先知以賽亞之口,對將來耶穌基督要來建立神的國度時的預言。使徒保羅在《羅馬書11:33-36》中也感歎:“深哉!神豐富的智慧和知識,祂的判斷何其難測!祂的蹤跡何其難尋!誰知道主的心?誰作過祂的謀士呢?誰是先給了祂,使祂後來償還呢?因為萬有都是本於祂,倚靠祂,歸於祂。願榮耀歸給祂,直到永遠。阿們!”

      人之於神,如一滴水之於海洋。神教導哈巴穀要放眼天下,充分認識到自身的局限性;同時也要相信神會洞察一切,能掌控萬事萬物,祂從始至終都是公義審判的全地之主( 《以賽亞書40:12-15》 )。

      其二,“惟耶和華在祂的聖殿中;全地的人都當在祂麵前肅敬靜默”。

      耶和華神依然是先知所認識的那個聖潔公義的主:“眼目清潔,不看邪僻,不看奸惡”( 《哈巴穀書1:13》 ),對罪惡絕不姑息容忍,但神有自己的至高主權和執行計劃的時間表。“耶和華在天上,在地下,在海中,在一切的深處,都隨自己的意旨而行”( 《詩篇136:5-6》 )。

      對於超出我們想象和理解範圍的事,要謙卑下來,反省自身,安靜等待神的作為,也要耐心等候神的時間,因為神的時間“雖然遲延,還要等候,因為必然臨到,不再遲延”( 《哈巴穀書2:3b》 )。

      但同時我們也不能隻聽天由命,無為而治,坐等神的安排,而是要安心做好自己當做的事,在日常生活中活出神的見證,其餘的事就交托給神,並順服神的旨意( 《馬太福音5:16》、《提多書2:7-8》、《彼得前書12:12,15》 )。

      因此,先知哈巴穀不再糾結於一時一地的事,轉而祈求神的憐憫:“主耶和華啊!你若究察罪孽,誰能站得住呢? 但在你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你( 《詩篇130:3-4》 )”。於是有了下文的祈求與頌讚。

      三、先知哈巴穀的祈禱詩《哈巴穀書3》

      哈巴穀的這首祈禱詩是可以在聖殿裏頌讚的詩歌( 《哈巴穀書3:19b》 ),流離調第一次出現在《詩篇7》中,多指旋律快速、激昂奔放的詩歌,這種情緒在先知哈巴穀熱情洋溢地謳歌耶和華神的大能大力、榮耀威嚴時顯露無遺。

      哈巴穀“肅敬靜默”後,充分認識到在充滿榮光的全地之主麵前,猶大國的百姓與殘暴好戰的迦勒底人並無本質的不同,都已全然敗壞,在神公義的審判下並無活路。

      既然聖潔公義是耶和華神的屬性,那麽,先知哈巴穀又有什麽資格和底氣來求告神會對猶大國法外施恩呢?

      其一,“惟義人因信而生”,這是神賜給天下人的盼望。

      在人的眼中,“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天經地義。哈巴穀之前認為,猶大國雖然罪孽深重,日益敗壞,但還是有一些謹守神律法的“義人”,不應該被神“派定為刑罰人”的迦勒底人懲治( 《哈巴穀書1:12》 ),否則就是不公不義。

      但神眼中的“義人”卻與人眼所看的“義人”不同,要比人眼中看到的內涵更豐富,外延更廣闊,不僅僅以善與惡作為唯一的標準,而應該是效法和追隨他們的老祖宗亞伯拉罕“因信稱義”的人( 《創世紀15:6》、《羅馬書4:1-12》 )。

      猶大國一樣要為自己“公理顛倒”的罪孽付出代價,這是神管教自己百姓的一種方式。神要借此警告悖逆神誡命的以色列人認清自己的罪,挽回他們背離的心,最終讓他們能回轉歸向神。在將來必然臨到的逆境和困窘中,持守信心的人才能忍耐到底。

      其二,耶和華神給以色列人的寶貴應許,是以色列人能抓住的真正盼望。

      當初神從天下萬民中,揀選了以色列人為屬神的子民,與他們的祖先立約,目的是“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以賽亞書43:21》、《彼得前書2:9》 ),讓世人通過以色列人看到神的祝福、大能和榮耀。這是神賜給以色列人的特別恩典,也是以色列人在困境中的真正盼望。

      【注】神與以色列立約

      在舊約中記載了神與以色列始終如一的約定:

      1.亞伯拉罕之約,詳見《創世紀12:1-8;15;17:1-13;22:15-18》

      2.摩西之約(又稱為西奈山之約), 詳見《出埃及記19:5-6;24:1-8》

      3.大衛之約,詳見《撒母耳記下7:8-16》

      以色列人並不比其他的萬族更美善,猶大國現存的兩個支派也並不比已被亞述帝國所滅的以色列國另十個支派的以色列人更加公義、更加配得神的拯救,雖然以色列人一再悖逆、離棄神,但耶和華神是信實守諾的神,祂始終如一,對自己的子民不離不棄,“向眾支派所起的誓都是可信的”( 《哈巴穀書3:9》 )。

      於是,哈巴穀先知不再向神求公義,轉而懇求神的慈愛,求神的憐憫臨到祂的子民,“在發怒時以憐憫為念”,就像“古時”的以色列民出埃及、在曠野、進迦南時蒙神帶領,屢次被救助一樣,“拯救你的百姓”和“受膏者”,“複興你的作為” ( 《哈巴穀書3:2,13》 )。

      哈巴穀追憶古時,回顧曆史,再現了神降臨時的威榮、出手時的威力,意識到神公義的審判臨到時的威嚴,不禁在“所立之處戰兢”,心中充滿了對神的敬畏和敬服。

      但神所承諾的“惟義人因信而生”的應許和與以色列人的約定,又讓哈巴穀先知對未來的展望充滿了信心,“我隻可安靜等候災難之日臨到,犯境之民上來”,哪怕將來身處的“流奶與蜜”之地到了無奶無蜜的境地。然而,在忍耐與盼望中的先知還是“要因耶和華歡欣,因救我的神喜樂”,就像以色列人心目中最偉大的大衛王所奏響的勝利凱歌一樣,深信那些全心倚靠耶和華的“義人”,腳必快如鹿蹄,又可穩行在高處( 《撒母耳記下22:34》、《詩篇18:33》、《哈巴穀書3:16-19》 )。

      當你自以為義地質疑神時,當你抱怨神的審判延遲時,當你認為神的審判不公時……不妨翻一翻《哈巴穀書》,從中學習認識神的功課:

      其一,認識到自己的“有涯”,相信上帝的公平公義。我們既然沒有“上帝視角”,對自己無法全麵了解、未知究竟的事就無法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的真相。而神本性聖潔公義,掌控萬有,我們要將目光投注在神身上,相信我們所想所求的,聖潔公義的神會在自己的旨意裏成全。

      其二,靜下心來,專心禱告,把我們的呼求和盼望告訴神。當你不再執著於眼前的“不幸”、“不公”, 願意持守信心,忍耐等候,心懷盼望,在耶穌基督裏把一切交托神時,神就會賜下平安,保守我們的心懷意念,讓我們在一切的事上得著從神而來的力量和智慧,戰勝困境,得勝有餘( 《羅馬書8:24,37-39》 )。

      詞曲:古晧 Hao Ku

      製作:肺腑音樂 Fever Music

      編曲:洪子龍 TL Hong

      混音:李詠恩 Joshua Lee

      錄音室:荒原錄音室 Wasteland Studio 大小眼錄音室 Twin Eyes Studio

      錄音師:陳逸宏 Ian Chen、陳以霖 Yi-Lin Chen   

      ※特別說明

      昨晚經朋友推薦,觀看了由“香柏木領導力機構”在zoom上主辦“2021平安聖誕夜—我有平安如江河” 的“12天使報平安·音樂盛典”,其中有一首肺腑音樂製作的《何以》讓人印象深刻:歌詞真誠明了,旋律平實舒緩,動畫線條簡單卻含義深刻,內容暗合今天的這篇博文。感謝神讓我遇見,也感謝該曲“仆人團”諸位弟兄姐妹的辛勞和上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