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出飛花

怕什麽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胡適)
個人資料
正文

每周聖經問答題(之八)

(2021-03-28 20:42:40) 下一個

      一、亞伯拉罕一生為耶和華神築了幾座祭壇?

       四座壇

  1.耶和華神第一次向亞伯蘭(亞伯拉罕)顯現

     《創世紀12:6-7》6亞伯蘭經過那地,到了示劍地方摩利橡樹那裏。那時,迦南人住在那地。7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亞伯蘭就在那裏為向他顯現的耶和華築了一座壇。

      2.亞伯拉罕主動求告耶和華神的名。

      《創世紀12:8-9》8從那裏他(指亞伯拉罕)又遷到伯特利東邊的山,支搭帳篷;西邊是伯特利,東邊是艾。他在那裏又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求告耶和華的名。

      3.亞伯拉罕敬拜神

     《創世紀13:1-4》1亞伯蘭帶著他的妻子與羅得,並一切所有的,都從埃及上南地去了。2亞伯蘭的金、銀、牲畜極多。3他從南地漸漸往伯特利去,到了伯特利和艾的中間,就是從前支搭帳篷的地方,4也是他起先築壇的地方,他又在那裏求告耶和華的名。

     4.耶和華神將迦南地賜給了亞伯拉罕

     《創世紀13:14-18》14羅得離別亞伯蘭後,耶和華對亞伯蘭說:“從你所在的地方,你舉目向東西南北觀看,15凡你所看見的一切地,我都要賜給你和你的後裔,直到永遠。16我也要使你的後裔如同地上的塵沙那樣多,人若能數算地上的塵沙,才能數算你的後裔。17你起來,縱橫走遍這地,因為我必把這地賜給你。”18亞伯蘭就搬了帳篷,來到希伯侖幔利的橡樹那裏居住,在那裏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

     二、以撒一生挖了幾口井?

      四口井

  1.相爭井

    《創世紀26:19-20》19以撒的仆人在穀中挖井,便得了一口活水井。20基拉耳的牧人與以撒的牧人爭競,說:“這井是我們的。”以撒就給那井起名叫埃色,因為他們和他相爭(“埃色”就是“相爭”的意思)。

     2.為敵井

     《創世紀26:21》21以撒的仆人又挖了一口井,他們又為這井爭競,以此以撒給這井起名叫西提拿(“西提拿”就是“為敵”的意思)。

     3.寬闊井

    《創世紀26:22》22以撒離開那裏,又挖了一口井,他們不為這井爭競了,他就給那井起名叫利河伯(就是“寬闊”的意思)。他說:“耶和華現在給我們寬闊之地,我們必在這地昌盛。”

     4.無名井

     《創世紀26:23-25》23以撒從那裏上別是巴去。24當夜耶和華向他顯現,說:“我是你父親亞伯拉罕的神,不要懼怕!因為我與你同在,要賜福給你,並要為我仆人亞伯拉罕的緣故,使你的後裔繁多。”25以撒就在那裏築了一座壇,求告耶和華的名,並且支搭帳篷;他的仆人便在那裏挖了一口井。

     三、雅各一生立了幾根柱子?

     四根柱子

  1. 在伯特利夢見天梯,見證神的應許。

     《創世紀28:18-19》18雅各清早起來,把所枕的石頭立作柱子,澆油在上麵。19他就給那地方起名叫伯特利(就是“神殿”的意思);但那地方起先名叫路斯。

     2. 在基利山脫離亞蘭的舅舅拉班,立柱作見證。

     《創世紀31:45-46》45雅各就拿一塊石頭立作柱子,46又對眾弟兄說,你們“推聚石頭。”他們就拿石頭來推成一堆,大家便在旁邊吃喝。

     3.在伯特利真正接受神為自己的神。

     《創世紀35:14-15》14雅各便在那裏立了一根石柱,在柱子上奠酒、澆油。15雅各就給那地方起名叫伯特利。

     4.在伯利恒告別自己在地上的最愛。

     《創世紀35:19-20》19拉結死了,葬在以法他的路旁,以法他就是伯利恒。20雅各在她的墳上立了一統碑,就是拉結的墓碑,到今日還在。

     四、使徒保羅的14封書信中,哪些書信是與他人合寫的?   

     《哥林多前書》:保羅、所提尼

     《哥林多後書》:保羅、提摩太

     《腓立比書》:保羅、提摩太

     《歌羅西書》:保羅、提摩太

     《帖撒羅尼迦前書》:保羅、西拉、提摩太

     《帖撒羅尼迦後書》:保羅、西拉、提摩太

     《腓利門書》:保羅、提摩太

     五、使徒保羅的14封書信中,哪些書信是自己獨立寫的?

     《羅馬書》、《加拉太書》、《以弗所書》、《提摩太前書》、《提摩太後書》、《提多書》、《希伯來書》(存疑)

     六、使徒保羅的書信中被分為“前、後”兩卷書的有哪幾卷書?

    1.《哥林多前書》、《哥林多後書》

    2.《帖撒羅尼迦前書》、《帖撒羅尼迦後書》

    3.《提摩太前書》、《提摩太後書》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