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友明: 我的美國飯

(2004-05-24 22:23:29) 下一個
我的美國飯                 ·友明·   我到美國之後,中國的朋友常問我“吃西餐習慣嗎?”其實我在美國很少吃西餐,吃純中餐的機會也不多,更多吃的是“雜餐”——不東不西的雜飯。   首先說吃西餐。在談這個話題時,還得先從個人的成敗說起。在美國華人中,凡是幹大事業成功的人比如大律師、大商人、大學者、大企業家等等,要經常出入高級餐廳赴宴,吃西餐的機會就多。那些幹大事業卻不成功的人,也大都在上流社會混過一場,吃西餐的禮數也很瀟灑。總之,吃西餐也以成敗論檔次,越是大成大敗者吃的西餐檔次越高。但成功和失敗者的華人畢竟是少數,大多數是平平淡淡的過日子,無所謂成功或失敗。我就是屬於不成不敗的平淡者,又對中餐愛口難改,所以至今使用西餐餐具還很生手。   現在,我每月大約有一次吃較正式的西餐,那還是我們公司老板請的客。隻要公司當月賺錢,下月初老板就免費請全體職工吃一頓西式午餐。當然,午餐前要集中全廠職工開一次每月例行的總結性大會,但時間很短,一般隻有二十幾分鍾。   開會後就是吃飯,如果把全廠的一百多號人馬都開到餐廳,既浪費時間又不成體統,老板就讓西餐車送來。如果是在風和日麗的夏季,不需餐車送,老板就親自係上圍裙,和幾位行政部門經理和工作人員在公司大門外的停車場現場烤肉和配調西菜。不管是餐車餐還是烤肉,都是大呼隆的西餐替換:披薩、烤牛肉、三明治、熱狗、漢堡、沙拉和生切的花椰菜、洋蔥片、生菜葉等等,還有飲料和慶賀當月生日職工的蛋糕。這種飯對我來說味道不是很好,但營養已是足夠,更何況是老板的一片心意,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   在美國,老板請全體職工一起吃月飯的並不多,老板是好老板,但大家都心知肚明:吃了飯下月更要加油幹,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不是有人剛吃過飯就被他炒了嗎?   有一次老板在請大家吃烤肉前,先開了一個追悼會,悼念以一位剛病逝的職工。先是老板致幾分鍾的悼詞,許多人流了淚,接著是人們把藍色的汽球升上天空,以示人們對他的懷念天長地久。那天天氣非常晴朗,當氣球在藍天消失了後,大家的心情也平靜下來,輕輕鬆鬆地接著吃飯。從飯前開總結會、追悼會到飯後,隻用八十分鍾。如果你吃了這頓“西餐”,你就會體會到我們這個企業的特色:一餐多用,飯菜簡單,卻意味深長。有什麽比藍天白雲的思念更深情?那飄逝的氣球悼辭人間一片淚,飛往永恒的空間不再悲傷,這是這次月飯留給我的最有意義的想念。把吃的話題放一邊,這種追悼會的形式很值得中國人學習。記得我在國內企業搞行政時,每逢職工或其直係親戚有人去世,我就要忙一整天,組織大批人馬停工開追悼會和遊行送葬。   如果你運氣好的話,你的部門被評為月先進單位,老板就請你們部門全體人員到餐館吃西餐。菜由你自己點,吃不完的你也可打包帶回。在豪華的餐廳和老板一起吃飯反倒不自在,看見大家都隻點幾樣小菜,自己也不敢開大口,常常隻吃個半飽,回來還要吃點心,看來我這個人天生就是上不了大場麵。   還有一次吃西餐是為慶賀我父母六十年鑽石婚禮辦的晚宴。因老人家無法從頭到尾在現場,需要有短暫休息的房間,而西雅圖的中餐館場地都太小,又沒有包房,所以我們做兒女的包了一家大旅館的餐廳做慶宴場地,又在裏麵開了一間房讓兩老歇息。那天的慶宴開得很派頭,餐廳有四十多米長,近三百人光臨。   在晚宴上我們用大屏幕放映了我父母六十年婚姻曆史的錄影片“神恩浩蕩六十年”。此片由我的二哥製作,我那讀電腦專業的兒子調控播放,很有點專業水平。還有聞名遐邇的中國民族樂器演奏家張文龍夫婦現場獻藝,有原中國中央樂團的大提琴琴師的出神入化的彈撥表演,有由中國著名的舞蹈家李衡達創辦的舞蹈學院小演員的載歌載舞,我們七兄弟姐妹也上台合唱,把慶賀我們父母六十年美滿婚姻的晚宴辦得滿堂生輝。   唯一不足的就是這家餐廳隻供應自助西餐,赴宴的又大多數是華人,開飯後要一個一個排隊去領菜,前麵的人吃飽了,後麵的人還在排隊。有的人餓了,隻能吃擺在餐桌上的零食蔬菜,如生椰菜花、生紅蘿卜和生芹菜,大多數人是挨餓也不去啃那些東西,臉上笑著牢騷卻留在肚裏。有的朋友千裏迢迢從別的州趕來赴宴,餓得發慌臨時也找不到一塊蛋糕。人說大有大的難處,要中西合璧,人人皆大歡喜的晚宴太難辦,真是應了“大熱鬧、大失禮”這句老話。   再說吃中餐,我所看到的美國華人家庭中,幾乎家家戶戶煮中餐吃,但吃來吃去卻沒有吃過一頓像樣的中餐。因為美國的商場不賣鮮肉賣凍肉,所有的肉煮起來都留著一股臊味,最高明的廚師也沒有辦法把去臊納鮮。如我的家人喜歡喝豬骨湯,在煮湯前要先滾一大鍋開水燙豬骨,燙出來的第一遍湯像汙水,倒掉再煮,有時要燙兩次倒兩次,等髒東西燙掉了,味道也燙走了一半。沒有鮮肉,哪有好菜,正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在中國時常殺雞宰鴨,來美國十年我僅殺過兩隻雞,吃過兩次有鮮雞湯的中餐。那是幾年前我在西雅圖中國城時突然聽到雞叫,原來是流動商販賣鮮雞,價格也挺便宜,十元就買一隻活蹦亂跳的雞,讓我碰上兩次各買一雞。不料幾個月後雞聲絕耳,據說賣雞的被警察趕跑了。也多虧那些賣雞的,否則我要吃鮮雞肉還要等回到中國呢!   如果你要吃較好的中餐,那得上中餐館。中餐館的禽肉類菜肴因肉不鮮,無法和中國的中餐館比,但吃中味海鮮還是絕對一流的,螃蟹對蝦和各種魚兒就在玻璃櫃裏遊著,想吃就叫廚師撈出來。價格也很便宜,像一隻重三磅的大磅蟹每磅3美元就可在華人商場買到,合人民幣每斤還不到四十元,比在中國大陸買大閘蟹還便宜。   西雅圖的海鮮雖夠檔次,但在幾百家中餐館中,賣活魚活蝦的還是少數。許多中餐館的菜是騙不識貨的美國人嘴巴的,很簡單炸幾樣肉炒幾樣菜,擺來擺去就那幾個花樣。菜單一大本,卻沒幾個好菜,華人都不想進。當師傅也很容易,隻要有力氣拋鍋,一回生兩回熟,“趕鴨子上架”就搞定。   說起鴨子也很有意思。前些年西雅圖好的中餐館都集中在中國城,不到中國城就買不到烤鴨,而居住在中國城的華人隻占華人總數的零頭。許多人專門為了吃烤鴨開車進城,進城的最大問題是很難泊車,稍不小心就被警察罰款,“吃鴨不成觸老本”的故事我就聽說過幾回。   這幾年西雅圖好的中餐館已跨出中國城的圍牆,人們不用進城就能吃到與城裏同檔次的中餐,又不必當心泊車難,所以我上中餐館的次數也多了。但味道還是很一般,溫哥華的中餐就好多了,在列治文有許多港式中餐足以和中港台中餐媲美。西雅圖的不少香港人每到周末就跑溫哥華,有個朋友告訴我,他有時下了夜班就開車到溫哥華吃夜宵,抹幹嘴又趕回來睡覺,睡幾個小時揉揉眼又去上班。吃一次中餐要開車五、六小時,來回跑近一千公裏,正是“夢裏尋他千百回,驚回首”,全是為了一個“情有獨‘中’”。   聊西餐說中餐,其實我在美國最常吃的是不中不西的雜餐。   在中國我們老家有句話叫“吃飯皇帝大”,意思之一是坐著吃才有吃相,之二是個人天大事放一邊,之三是旁人不打擾。所謂飯餐能上“中”或“西”的檔次,我想有個椅子坐是基本條件之一吧。   可是在美國後吃飯是非常小的事,不要說皇帝大,像一隻貓兒狗兒蹲在牆腳吃也是常事。比如人們所經常參加的家庭“pot lot”,總是各自帶一盤菜,不管是中味或西味,往桌上一擺,成為大桌菜。人到齊了,菜也涼了。然後每人拿著一個紙盤,每樣菜夾一點,放滿盤,盤盤是雜飯諒菜。開吃了,有人站,有人坐,有人蹲,小孩跑來跑去,就象“小小貓,跳跳跳”,你說這不是雜餐是什麽?   “雜餐”的更確切的叫法應是“雜飯”,“餐”比“飯”聽來高雅一點,正規一點,比如我們習慣說“到餐館用餐”和“在家裏吃飯”,而我常吃的“飯”都不像飯,不敢高攀上“餐”級。   “雜飯”之一雜是吃剩飯菜。我在中國上班時,中午11點半就可以騎腳踏車回家吃飯,5 分鍾就到家,下午一、二點才去上班,在夏天甚至可以到三點。午間時間可以聊天、上街、泡電視和睡覺。   而我在這個公司工作,中飯時間隻有30分鍾,飯菜自備,公司的食堂隻提供微波爐讓你回暖食物,還有外麵食品公司放置的自動附費食品機,賣飲料和糖果餅幹等。許多美國人根本不把中飯當成一回事,塞進幾個硬幣買一瓶飲料和幾塊糖餅就搞定。我們亞洲人很少光顧食品機,都是把自備飯菜放進微波爐回暖,進爐的飯大都是剩飯。我在這公司做了許多年,幾乎天天中午吃剩飯,隻有吃老板“月飯”例外。   我每天帶的剩飯菜一般是前一個晚上煮的,有時還是兩、三天前的剩飯。不是小氣舍不得扔那些剩飯,而是沒時間煮飯菜,所以在周末休息時間就故意多煮些,可多用幾天。我的一位親戚剛到美國時,打工上學忙得團團轉,一天隻睡三、四個小時,電飯煲煮一鍋飯要吃一星期。   美國人吃飯不像中國人那樣浪費,在餐館裏吃飯,要把剩飯打包回家,去赴正規大宴後接過主人打包的剩飯也大大方方,反正家家戶戶有大冰箱存放。能把打包過的剩飯帶到公司當中餐,已經是很享受了。   如果你不想在公司吃剩飯的話,可以學美國人吃麵包或三明治當中餐。為了節省時間做飯,我和我的太太都試過上班帶麵包當飯,但每次試驗都不超過三天就受不了,又重新帶剩飯,冰箱裏剩下麵包每人問津,過幾天就扔了。我那21歲的兒子就不一樣,他吃麵包最愛啃那原裝的麵包幹,就象讀他的計算機專業課程那樣認一個“幹脆”。他今年就畢業了,不知明年是繼續啃麵包還是找一家公司端飯碗。   說起麵包,我就想起在中國吃麵包。閩南人開麵包店還是八十年代才流行起來的,賣的大都是東方式的甜麵包,吃麵包喝豆漿當早餐或夜宵盛行,想吃麵包有時還舍不得掏錢。在美國超級市場你很難看到東方式的甜麵包,雖然品種很多,但都不合我的口味,甜的讓你甜得入嘔,淡的淡到無味,還有我一口都吞不下的鹹麵包。   雖然在亞洲人開的的商場裏可以買到東方式的甜麵包,但離家遠,周末才有時間去買。所以那時我在試驗麵包當飯時隻好到美國商場買淡麵包,一條一尺長的切片麵包,一、兩元就可買到,有的幾毛錢。很便宜,就是我“不識貨”。我真佩服美國人,兩片麵包中間夾點果醬,喝著生牛奶就當飯,或是麵包夾肉片配生菜、洋蔥片和西紅柿片,喝著可樂又是一頓。在我看來,那是難以下肚的“雜飯”,老美卻個個人高馬大,正是“江山易改,口胃難調”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