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遊記《美國車牌背後的故事》第十篇:第41-45州
上一篇講到美國的第36-40州,本篇講美國的第41-45州。
第41州:蒙大拿(Montana,MT)
蒙大拿州的車牌上寫著它的別稱,“財寶州”(The Tresure State)。
圖1. 蒙大拿:財寶州
蒙大拿州的礦產很豐富,有金有銀,有銅有煤,還有石油。高山地區擁有豐富的森林資源,有雲杉,有冷杉,有紅鬆,還有雪鬆。平原地區有星羅棋布的農場和牧場。農場中種植小麥,大麥,燕麥和黑麥。牧場裏養馬,養牛,養豬,還養羊。這些都構成了該州的財寶(Treasure)。
所以該州獲得了一個別稱“財寶州”(Treasure State)。蒙大拿州的麵積大,人口少,沒有熙熙攘攘的繁華大都會,隻有安寧恬靜的城鎮和村莊。明朗清澈的天空看起來,好像一直在吞咽著廣褒的大地。所以該州被也稱為“大天空的國度”(Big Sky Country)。
蒙大拿州的州名(Montana)來源於西班牙語,意思是山(Mountain)。該州的東部的2/3是起伏的丘陵和廣闊的平原,該州西部的1/3有很多山脈。落基山脈是北美大陸的分水嶺,以東的河流向東流再向南流,最後注入與大西洋相連的墨西哥灣。以西的河流向西流,奔向太平洋。
本州的氣候也由分水嶺來決定。西部太平洋上空的濕潤暖流很難向東跨過落基山。同樣東部大平原上空的幹冷空氣也隻能呆在那裏。分水嶺東部的氣候,夏季幹燥炎熱,冬季寒冷多雪。分水嶺西部的氣候,無論夏季和冬季,都是相對的濕潤與溫和。
蒙大拿州地圖像一個直角梯形。北麵是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阿爾伯達省和薩斯卡切溫省,以北緯49度線為界。東麵是北達科他州和南達科他州,以西經104度線為界。南麵是懷俄明州,以北緯45度線為界。西麵和西南麵是愛達荷州,邊界是彎彎曲曲的落基山脈主山脊。
下麵是蒙大拿州的地圖。
圖2. 蒙大拿州(Montana,MT)的地圖
蒙大拿州的建州時間是1889年11月8日。最大城市是本州東南部的比靈斯(Billings),首府是本州中部的海倫娜(Helena)。
2023年7月3日,我來到海倫娜參觀“蒙大拿州議會大廈”(Montana State Capitol)。我來到議會大廈的時候,天空湛藍,白雲飄動,紅花綠草,格外清新。於是在“蒙大拿州議會大廈”的花壇前麵拍下了一張照片。下圖是我在“蒙大拿州議會大廈”前麵的留影。
圖3. 我在“蒙大拿州議會大廈”前麵的留影
蒙大拿州議會大廈,是一座新古典主義建築,是美國國家史跡名錄。議會大廈所用的材料,包括正麵的砂石岩,基座的花崗岩,上麵的青銅頂,都是在本州采集的。1899年獨立日奠基,1902年獨立日建成,正好用三年。州議會大廈前麵有一個人的騎馬像,騎馬的人是一個什麽將軍。
進入州議會大廈後,大廳的正麵是一個樓梯。樓梯頂棚上的油畫是“敲上金釘”(Driving the Golden Spike)。故事描述在1883年,“北太平洋鐵路”通車時敲上的最後一顆“金釘”。見下麵的圖(左)。
在二樓的正麵,是一對夫婦的站立雕像。他們是本州的名人,曼斯菲爾德夫婦(Mike & Maureen Mansfield)。麥克-曼斯菲爾德曾任美國眾議員(1942-1952),美國參議員(1952-1977),美國參議院議長(1961-1977),美國駐日本大使(1977-1989)。見下麵的圖(右)。
圖4. 議會大廈樓梯頂棚上的油畫(左)與樓上一對夫婦的站立雕像(右)
在二樓的對麵,是一左一右兩個人的雕像。左邊的男人是韋伯-桑德斯(Wilbur Sanders),右邊的女人是珍妮特-朗金(Jeannette Rankin)。韋伯-桑德斯是本州的著名律師,曾任參議員多年,還是“蒙大拿曆史協會”的奠基人。
珍妮特-朗金是本州著名的和平倡導者,還是第一個當選為美國國會的女性議員。下圖是韋伯-桑德斯(左)和珍妮特-朗金(右)的站立雕像。
圖5. 議會大廈二樓的韋伯-桑德斯(左)與珍妮特-朗金的雕像(右)
在歐洲人到來之前,這裏是印第安原住民的天下。早在1萬多年前就有人居住。近代以來,許多印第安人的部落都住在這裏,能叫得出名字的就有:烏鴉族(Crow),黑腳族(Black Feet),平頭族(Flat Head),篩眼族(Cheyenne),還有名氣更大的拉科他族(Lakota)。
1700年,法屬的魁北克人曾經來到過密蘇裏河上遊,是到達落基山地區最早的歐洲人。1803年,由於“路易斯安納購買”,此地歸屬於美國。1805-1806年,路易斯和克拉克(Lewis & Clark)的探險隊,曾經反複幾次穿過該州,去尋找密蘇裏河的源頭。
如今在比靈斯(Billings)的北邊,有一個石柱,上麵刻著克拉克在1806年7月25日的簽名。印第安人女向導薩卡卡維亞(Sacagawea),在他們西進的過程中幫助很大。為了感謝她,克拉克稱這個石柱為“龐培石柱”(Pompey Pillar),因為克拉克把她總是揹在背上的小兒子叫龐培。
在美國向西部擴張的過程中,這些印第安部族與白人殖民者發生過很多衝突,甚至戰爭,最後都失敗了,被迫進入保留地。目前本州有十一個印第安人部落,大多數都居住在七個保留地裏。
1862年,本州發現了金礦,大批淘金者蜂擁而至。1864年,蒙大拿成為美國的領地,越來越多的美國白人從東部遷移過來。1870年代,由於白人殖民者與當地印第安人不斷發生衝突,美國政府派軍隊來鎮壓。曾經發生過幾次與印第安人的戰爭,其中最大的一次是“小大角河穀戰役”。
1876年6月25日,由美軍中校卡斯特(George Custer)率領的騎兵團,與印第安人的首領“瘋馬”(Crazy Horse)和“坐牛”(Sitting Bull)所率領的印第安聯軍,在小大角河穀相遇發生了激戰。卡斯特隻有兩百多人,印第安聯軍卻有兩千多人。結果美軍大敗,卡斯特也被打死了。
卡斯特中校在美國向西擴張過程中是個出名的人物。但早年在西點軍校學習時,卻是個“白搭”(Poker),在班級裏的排名總是敬陪末座。但是時勢造英雄,內戰爆發後他成了軍官,而且還是一個意氣風發的軍官。他天不怕地不怕,總是帶頭衝鋒陷陣。下圖是美軍中校卡斯特。
圖6. 美軍中校卡斯特
他在與印第安人的戰鬥中殺死過很多人,南達科他州的“傷膝溪大屠殺”(Wounded Knee Creek Massacre)就是他一手製造的。這次他總算是遇上了滑鐵盧,連性命都搭上了。不過,他戰死的消息一下子成了新聞的頭版頭條,死後的名氣比生前還大。
如今在小大角河穀戰場的遺址開辟了“小大角戰場國家紀念碑”(Little Bighorn Battlefield National Monument)供人們參觀。2023年7月13日,我曾到過這裏。除了訪客中心的介紹外,還到附近的死難將士公墓去看了。
下圖是“小大角戰場國家紀念碑”的指示牌,再下圖是小大角戰場上的陣亡將士墓地,第三圖是陣亡將士墓地裏的紀念碑。
圖7. “小大角戰場國家紀念碑”的指示牌
圖8. 小大角戰場上的陣亡將士墓地
圖9. 陣亡將士紀念碑的正麵(左)和側麵(右)
印第安人的部落首領“瘋馬”(Crazy Horse)的故事,主要發生在南達科他州。另一個印第安人的部落首領“坐牛”(Sitting Bull),卻是本州出了名的人物。他精力充沛,擅長騎射,頭腦清晰,深孚眾望。他聯絡鄰近的部落組成聯軍,在小大角戰場打敗了卡斯特。
下圖是印第安人的部落首領“坐牛”。
圖10. 印第安人的部落首領“坐牛”
戰後他和他的部落成了當局的眼中釘,於是他們逃到加拿大。但是寒冷和饑餓迫使他們不得不回來投降。可是他回來之後又進行抗爭,目的是為印第安人爭取更大的自治權。終於被當局逮捕,最後不明不白地死了。他死之後,印第安人沒有首領,不久全都被趕進保留地。
蒙大拿州的故事並不總是悲慘的,本州西北部的“冰川國家公園”(Glacier National Park),就是一個令人心情舒暢的地方。那裏森林密布,河流縱橫,有二十多個冰川和幾百個大小湖泊。是個休閑度假的好地方。下圖是冰川國家公園的指示牌,再下圖是公園裏的雪山白雲。
圖11. “冰川國家公園”的指示牌
圖12. “冰川國家公園”裏的雪山白雲
公園裏還有一條“通往太陽之路”,是一條觀景自駕車道。從東大門的入口開始,忽高忽低,左盤右旋,蜿蜒曲折,有驚無險,一直到西大門的出口。2015年7月20日,我曾經到過這個公園參觀遊覽。走了一路玩了一路,飽覽了湖光山色和冰山大川,痛痛快快地娛樂了一番。
下圖是我在“冰川國家公園”裏的留影。
圖13. 我在“冰川國家公園”裏的留影
“通往太陽之路”的最後終點,不是“太陽”,而是一個風景如畫的小湖。一群孩子們在湖邊玩耍戲水。眼看著歡天喜地的孩子們,我的心情也一下子快樂了起來了。下圖是我在小湖邊逗弄孩子們。
圖14. 我在小湖邊逗弄孩子們
第42州:華盛頓(Washington,WA)
華盛頓州的車牌上寫著它的別稱,“常青州”(Evergreen State)。
圖15. 華盛頓:常青州
華盛頓州的入口指示牌上,也寫著同樣的別稱。
圖16. 華盛頓州的入口指示牌
華盛頓州的森林資源非常豐富,全州充滿了高聳的冷杉和鬆樹,還有地麵上鬱鬱蔥蔥的苔蘚和綠葉蕨類植物。全州50% 以上的麵積被原始森林所覆蓋,所以,本州獲得了“常青州”(Evergreen State)的別稱。
華盛頓州位於美國本土大陸的西北角,北麵是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以北緯49度線為界。東麵是愛達荷州,兩州交界的大部分是西經117度線,隻有東南角是由斯內克河分界。南麵是俄勒岡州,兩州交界的西段是哥倫比亞河,東段是北緯46度線。
華盛頓州的西麵是浩瀚的太平洋,但西北角卻有著崎嶇的海岸線。古代冰川所形成的皮吉特灣(Puget Sound)深深地插進本州大地,形成一係列錯綜複雜的渠道和大大小小的島嶼。下麵是華盛頓州的地圖。
圖17. 華盛頓州(Washington,WA)的地圖
華盛頓州的地理樣貌分為東西兩大部分,由南北走向的碦斯碦特山脈分開。山脈從加拿大南下,經過本州和俄勒岡州,一直延伸到加裏福尼亞州。山脈中有許多石灰岩溶洞和火山岩洞,山頂則有很多活動的冰川。山脈的西邊是太平洋雨林區,屬海洋性氣候,夏天涼爽冬天溫暖。
碦斯碦特山脈的東邊,是半幹旱的草原和沙漠,由於西麵的山脈擋住了太平洋溫暖濕潤的海風,所以是大陸性氣候,夏天炎熱冬天寒冷。另一方麵,東麵的落基山脈,也擋住了來自加拿大的北極寒流,所以東邊的氣候雖然不及西邊的溫暖,但比起相同緯度的其他州來說,還是溫和得多。
哥倫比亞河發源於加拿大的落基山脈,從東北部進入本州後,再彎彎曲曲地向南流,一直流到與俄勒岡州的邊界,然後改向西方流去,最後注入太平洋。哥倫比亞河是美國的第四大河,也是太平洋水係中流量最大的河流。它從高山峽穀中奔流而下,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
在哥倫比亞河主幹流上,先後築起14座攔河大壩,人為地形成很多人工湖和水庫。其中最大的是大古力水壩。水壩上遊的河水被逼成羅斯福湖,蜿蜒曲折地向東北延伸到加拿大邊界。其實它已經不再是“湖”,而是一條彎曲寬闊的“河”。下圖是“大古力水壩”上遊的“羅斯福湖”。
圖18. “大古力水壩”上遊的“羅斯福湖”
“大古力水壩”(Grand Coulee Dam),是華盛頓州哥倫比亞河上的重力水壩。水壩的基礎是花崗岩。水壩最高處是168 米,壩頂長度是1272米,是哥倫比亞河上最大的水壩。大古力水壩的主要功能,是水力發電和實施灌溉。大壩後麵的發電廠房共有三座。
1933年水電站開工,1941年投入運行。發電能力196萬千瓦,控製流域麵積19.2萬平方公裏,總灌溉麵積40.5萬公頃。“大古力水壩”完成後,水壩前的人工湖命名為“羅斯福湖”,用以紀念小羅斯福總統。
下圖是大古力水壩的混凝土壩體,再下圖是大古力水壩的遊客中心。
圖19. “大古力水壩”的混凝土壩體
圖20. “大古力水壩”下遊的遊客中心
華盛頓州的早期經濟以伐木,漁業,畜牧,小麥和菓園為主。如今雖然各種工農業都已經發展起來了,但本州的蘋果產量仍然全國第一,占全國市場的一半以上。我常去華盛頓州購物,覺得蘋果很便宜,也吃了不少。讀了資料才知道,原來本州是出產蘋果最多的州。
1579年,英國探險家弗朗西斯-德雷克,曾經從海上到達此地。1592年,希臘船長胡安-德富卡,受西班牙派遣來到北美探險,駛入皮吉特灣。1775年,布魯諾-德海卡塔在西海岸登陸,宣稱此地屬西班牙。1778年,英國船長詹姆斯-庫克測繪了海岸地圖,英國宣稱擁有此地的所有權。
1782年,美國船長羅伯特-格雷,航行進入哥倫比亞河,宣布此地屬於美國。1805年,路易斯和克拉克受傑斐遜總統的派遣,把通向西北的俄勒岡小道,延伸到太平洋岸邊。1819年,西班牙與美國簽約,把這一地區讓給美國,但是英國仍宣稱對此地擁有主權。
1846年,美國與英國簽訂了俄勒岡條約,從而解決了多年的邊境紛爭。劃定北緯49度線為美英(今加拿大)邊界。1853年,建立華盛頓領地,1889年11月2日,華盛頓加入聯邦,成為美國的第42個州,州首府是奧林匹亞(Olympia)。
奧林匹亞是華盛頓州的首府,“華盛頓州議會大廈”(Washington State Capitol)是州議會及州長辦公室所在地。興建於1922年到1928年,是新古典主義的建築。2010年8月23日,我來到奧林匹亞去參觀州議會大廈。當時秋高氣爽,天空晴朗,於是在大廈前麵拍下了一張照片。
下圖是我在“華盛頓州議會大廈”前麵的留影。
圖21. 我在“華盛頓州議會大廈”前麵的留影
對於這個州的州名,我至今不解。建州時華盛頓已經去世90年了,他生前從未踏足本州大地或者參與本州的事件。但是不僅州名用他的名字,連州屬公路標記也畫上他的頭像。西雅圖的內湖叫“華盛頓湖”,此湖與太平洋連接的水道叫“華盛頓運河”,西雅圖的大學叫“華盛頓大學”。
下圖是州屬20號公路的標記,再下圖是西雅圖的華盛頓運河,第三圖是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
圖22. 華盛頓州屬20號公路的標記
圖23. 西雅圖的“華盛頓運河”
圖24. 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
到處都是“華盛頓,華盛頓,… … ”。唯一的解釋就是他的名氣實在是太大了,以至於無論用什麽方式來紀念他,都不足以表達美國人民對他的懷念,崇敬和感激之情。
西雅圖(Seattle)是華盛頓州最大的城市,在普吉特灣與華盛頓湖之間,距美加邊境174公裏。西雅圖是美國與東亞的貿易門戶。4000年前,已經有美洲原住民在此地區居住。1851年,阿瑟-丹尼的探險隊從波特蘭乘坐帆船出海,抵達現今西雅圖地區,建立了第一個定居點。
1853年,該定居點以“西雅圖酋長”之名,命名為“西雅圖”(Seattle)。西雅圖第一個產業是伐木業。但在19世紀後期的阿拉斯加淘金熱中,成為通往阿拉斯加途中的商業和造船業中心。大蕭條時期受到影響,二戰後逐漸恢複。這得益於波音(Boing)公司將其製造中心定於此地。
從上世紀的80年代起,西雅圖發展成為一個科技中心。不少像微軟(Microsoft)這樣的公司在西雅圖地區創立。西雅圖的咖啡消費量極大,是“星巴克”(Starbucks)品牌的誕生地。第一家門店就開設在西雅圖。
西雅圖的官方別名為“翡翠之城”(Emerald City)。其他別名還有“雨城”(Rainy City),“常青之城”(Evergreen City),“阿拉斯加門戶”(Gateway to Alaska),“女王之城”(Queen City)和“噴氣機之城”(Jet City)。
“西雅圖中心”(Seattle Center),在市區的西北部,是1962年舉辦21世紀博覽會的地方。此地的“太空針”(Space Needle),是西雅圖著名的地標。太空針是一個高大的塔形建築物,巨大的三腳架支撐著一個飛碟狀的圓形瞭望塔。下圖是“西雅圖中心”的“太空針”。
圖25. “西雅圖中心”的“太空針”
2010年8月21日,我來到“西雅圖中心”參觀“太空針”。下圖是我在“天空針”的入口處留影紀念,再下圖是我從“太空針”的頂上俯瞰西雅圖。
圖26. 我在“太空針”入口處留影紀念
圖27. 我從“太空針”頂上俯瞰西雅圖市區
下圖是我從70號遊船碼頭眺望“太空針”,再下圖是我在遊船上遠望西雅圖的“天際線”。
圖28. 我 從70號遊船碼頭眺望“太空針”
圖29. 我在遊船上眺望西雅圖的“天際線”
第二次來西雅圖時,我才知道,“哥倫比亞中心”(Columbia Center),比太空針還高。於是,2010年8月30日,我又去了“哥倫比亞中心”,並且登上樓頂,從另外角度俯瞰城市和海灣。城市和海灣的風景,既相似,又不同。
下圖是“哥倫比亞中心”的指示牌,再下麵的兩圖是我在“哥倫比亞中心”頂上俯視城市和海灣。
圖30. “哥倫比亞中心”的指示牌
圖31. 我在“哥倫比亞中心”頂上俯瞰市區
圖32. 我 在“哥倫比亞中心”頂上俯瞰海灣
西雅圖是美國航空之都,世界上最大的飛機製造商波音公司就設在這裏。據說西雅圖一半的就業人口都與波音有關。我有一個朋友在波音工作,建議我參觀波音飛行中心。2011年8月19日,我來到“波音飛行中心”,跟隨導遊參觀波音787的裝配生產線。
下圖是停在“波音飛行中心”外麵的飛機。
圖33. 停在“波音飛行中心”外麵的飛機
2014年5月1日,我到“飛行博物館”(Museum of Flight)去參觀。博物館原來是飛機工廠。現在早已沒有生產線,專門展出各個時期的飛行器。在一個展廳裏,還看到一架帶有八一軍徽的中國戰鬥機,真不知老美是怎麽搞到手的。
下圖是“飛行博物館”。再下圖是中國的戰鬥機。
圖34. 西雅圖的“飛行博物館”
圖35. “飛行博物館”裏的中國戰鬥機
在另一個幾層樓高的大廳裏,還有一個航天飛機(Space Shuttle),遊人可以進到裏麵去參觀。下圖是“飛行博物館”裏的航天飛機。
圖36. “飛行博物館”裏的航天飛機
華盛頓州的名人當首推“微軟公司”(Microsoft)創辦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這個哈佛大學來不及畢業就趕緊出來創業的曠世奇才,用他的計算機軟件改變了全世界人民的生活方式。我與絕大多數人一樣,對他崇敬有加。下圖是比爾-蓋茨。
圖37. 比爾-蓋茨
2014年8月16日,我專程到“微軟公司”總部去參觀。可惜周末大門緊閉,隻好在門前照了一張像。下圖是我在“微軟公司”總部門前的留影。
圖38. 我在“微軟公司”的總部門前的留影
華盛頓州的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有三個著名的國家公園。第一個是“雷尼爾山國家公園”(Mt Rainier National Park),位於西雅圖的東南方。公園的主體是一座圓錐形的活火山,海拔高度14411英尺。山頂上的積雪終年不化,還有20多個冰川沿坡而下。
山麓下有原始森林,湖泊和瀑布,從而吸引大批本地人和外來的觀光客,夏季健行,冬季滑雪。2010年8月23日,2014年8月11日,我曾經兩次到過這個公園。每次都試圖登頂,但這實在不是我的年齡和身體所能承擔的。即便是如此,壯麗的山間美景,仍然令我流連忘返。
另外我曾經幾次在飛機上俯視雷尼爾山。從高空觀察這個冰封雪蓋的山頂,的確別有一番風味。下圖是我在“雷尼爾山國家公園”大門前麵的留影,再下圖是我在“雷尼爾雪山”腳下的留影。第三圖是我在飛機上拍攝的“雷尼爾雪山”。
圖39. 我在“雷尼爾山國家公園”大門前麵的留影
圖40. 我在“雷尼爾雪山”腳下的留影
圖41. 我在飛機上拍攝的“雷尼爾雪山”
第二個是“奧林匹克國家公園”(Olympic National Park),位於本州西北部的奧林匹克半島。這個公園為遊人提供了三個截然不同的風景區。一是冰雪覆蓋的險峻高山,二是潮濕悶熱的熱帶雨林,三是風景優美的陽光海岸。
2010年8月22日,我用了整整一天的時間遊覽這個公園,首先是在寒風凜冽的“颶風山脊”(Hurricane Ridge)上瞭望“奧林帕斯山”(Mt Olympus)。然後在“豪雨林”(Hoh Rain Forest)裏觀賞布滿青苔的參天古樹。最後在“紅寶石海灘”(Ruby Beach)上觀看漂亮的海灘。
在一天之內,我就體會了從寒帶,經溫帶,再到熱帶的全程過渡。下圖是“奧林匹克國家公園”的指示牌,再下圖是奧林匹克國家公園裏的“颶風山脊”,第三圖是奧林匹克國家公裏的“豪雨林”,第四圖是奧林匹克國家公園裏的“紅寶石海灘”。
圖42. “奧林匹克國家公園”的指示牌
圖43. “奧林匹克國家公園”裏的“颶風山脊”
圖44. “奧林匹克國家公園”裏的“豪雨林”
圖45. “奧林匹克國家公園”裏的“紅寶石海灘”
第三個是“北碦斯碦特國家公園”(North Cascade National Park),位於本州的中北部,該公園以高山景色見長。公園內有許多冰川,峭壁和峽穀。那裏的天空湛藍,湖水清澈,群山倒影,寧靜淡泊。確實是個休閑度假,遠足垂釣,劃船打獵的好去處。
2010年8月24日,我曾經到過這個公園。美麗的高山湖泊晶瑩剔透,各種鬆樹杉樹環繞四周,幽深的峽穀美不勝收,穀裏的草甸繁花似錦。呼吸著清新的山間空氣,眼望著不盡的曠野風光,倍感無憂無慮,心曠神怡。
下圖是我在“北碦斯碦特國家公園”指示牌前的留影,再下圖是我在“北碦斯碦特國家公園”裏群山前的留影。
圖46. 我在“北碦斯碦特國家公園”指示牌前的留影
圖47. 我在“北碦斯碦特國家公園”群山前的留影
“聖海倫斯火山”(Mt St Helens Volcano),位於華盛頓州的西南部,是碦斯碦特山脈中比較年輕的一座火山。它在沉睡了123年之後,1980年5月18日突然爆發,噴出的火焰直衝雲霄,火山的濃煙遮天蔽日,整個山的北坡分崩離析。
緊接著又引發了巨大的雪崩,泥石流和森林大火。附近的河流被阻塞,森林和農田被毀壞,方圓幾十英裏內交通癱瘓,生物絕跡,火山的灰燼甚至飄移到鄰近的兩個州。現在,在火山的周邊開辟了“聖海倫斯火山紀念碑”(Mt St Helens Volcanic Monument)。
2011年8月20日,2014年8月10日,我曾經兩次參觀過這個公園。沿著北坡的小徑從各種角度觀看坍塌的山體,想象火焰噴發時驚心動魄的場麵,禁不住心情顫動兩腿發抖。與大自然相比,人類實在是太渺小了。
下圖是我在“聖海倫斯火山”指示牌前的留影,再下圖是“聖海倫斯火山的坍塌山頂”。
圖48. 我在“聖海倫斯火山”指示牌前的留影
圖49. “聖海倫斯火山”的坍塌山頂
在該州西南部的哥倫比亞河北岸,有個小城“溫哥華”(Vancouver),但“此溫”非“彼溫”。不是加拿大的“溫哥華大都會”,而是早期西方人來此地探險時所建的要塞。雖然已經發展成居民城鎮,但是“溫哥華要塞國家遺址”(Fort Vancouver National Site)仍然是名勝古跡。
2014年9月10日,我參觀了這個景點。要塞本身很平常,美國有很多類似的建築。但出乎意料的是,這裏還有個“馬歇爾故居”(Marshall House),主人就是二戰之後提出“馬歇爾計劃”的那個美國將軍。中國人稱他為“馬歇爾元帥”,其實美國從來沒有“元帥”這個軍銜。
他的軍銜是四星上將,姓氏“馬歇爾”(Marshall)這個英文詞,含義是“元帥”,而他又是一個職業軍人,所以在翻譯時誤打誤撞地給他晉升了軍階。
下圖是“溫哥華要塞國家遺址”的指示牌,再下圖是“馬歇爾故居”的指示牌,第三圖是馬歇爾故居的房子,第四圖是馬歇爾將軍的肖像。
圖50. “溫哥華要塞國家遺址”的指示牌
圖51. “馬歇爾故居”的指示牌
圖52. “馬歇爾故居”的房子
圖53. 馬歇爾據將軍的肖像
華盛頓州還有一個有趣的地方很值得一提,即西北角的“羅伯茨點”(Point Roberts)。名字叫“點”,其實不是“點”,而是一個小小的半島,可以叫“海角”。由於1846年的俄勒岡條約,把北緯49度線作為美加邊界,所以這個半島的南部,就從加拿大割了下來歸屬美國。
下麵的地圖顯示了“羅伯茨點”的地理位置。
圖54. “羅伯茨點”的地理位置
盡管此地是美國,但是如果經陸路去本州的其它地方,就得先進加拿大,開車20多英裏後,再進美國。在這個海角的西北角,仍然豎立著當年的第一號界標,注明是北緯49度線。
現在那裏開辟為一個小公園,2013年10月15日,我專程從加拿大開車過去遊覽了那個小公園,並在那個界標旁邊攝影留念。下圖是“羅伯茨點”的第一號界標。
圖55. “羅伯茨點”的第一號界標
為了實現我的退休養老計劃,我於2013年8月份進行了最後一次橫跨美國的長途 “大搬家”。費時七天,住宿六晚,途經七州(密歇根,威斯康星,明尼蘇達,南達科他,蒙大拿,愛達荷,華盛頓)。最後一天到華盛頓州百靈罕(Bellingham),停好車,吃午餐,買食品,駛向新家。
下圖是我在百靈罕停車場上的留影。
圖56. 我在百靈罕停車場上的留影
第43州:愛達荷(Idaho,ID)
愛達荷州的車牌上寫著本州的綽號,“著名的土豆”(Famous Potatoes)。
圖57. 愛達荷:著名的土豆
凡是在美國生活過的人,恐怕沒有人不知道愛達荷的土豆是著名的。下圖是卡通漫畫“百分之百認證的愛達荷土豆”(Certified 100% Idaho Potatoes)。
圖58. 卡通漫畫“百分之百認證的愛達荷土豆”
愛達荷州的地圖很像一個大寫的“L”。北麵是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以北緯49度線為界。東麵是蒙大拿州和懷俄明州,與蒙大拿州的邊界很複雜,蜿蜒曲折不整齊,是落基山脈主山脊。與懷俄明州的邊界是西經111度線。南麵是內華達州和猶他州,以北緯42度線為界。
愛達荷州的西麵是華盛頓州和俄勒岡州,該州與兩州的大部分邊界都是西經117度線,隻有中間一段邊界是彎彎曲曲的斯內克河。下麵是愛達荷州的地圖。
圖59. 愛達荷州(Idaho,ID)的地圖
愛達荷州在地理上大致可以分為南北兩大部分。南部以首府博依西(Boise)為中心,是人口稠密的地區,I-84,I-86號州際公路橫跨南部。北部地區大多被森林覆蓋,有雪山峽穀,高原丘陵和湖泊瀑布,有大量未開發的荒蕪土地,保持著原始的風貌。
愛達荷州的北部地區以小城柯達林(Coeur d’Alene)為中心,I-90號公路穿州而過。該州的南北兩個部分,在州內沒有高速公路相連。而是向東繞道蒙大拿州,由 I-15號公路,把 I-90號以及 I-84,I-86號公路連接起來。
該州正式名稱“愛達荷”的來源反而不太受關注,是來自柯達林印第安部落成語(ah-d’hoo),意思是“驚喜的問候”(Greetings by Surprise)。2013年,我因搬家曾經三次穿過柯達林,看著地圖上的名字,無論如何也讀不成音,到了訪客中心才搞清楚來龍去脈。
氣候上,由於愛達荷州位於高聳的落基山脈以西,受到太平洋暖流的影響,雖然緯度很高,但是與相同緯度的其它各州比較起來,冬季的氣候還比較溫和。愛達荷州四季分明,夏季溫暖多雨,冬季也不是過分寒冷。
經濟上,長期以來以農業,林業和采礦為主。農業在東南部,林業在中北部,礦業在北部。早期的礦業以黃金為主,但是已經開采殆盡。不過還有銀,鉛,鋅,銅和磷等礦藏。所以仍然保持著別稱“寶石州”(Gem State)。
1805年,路易斯和克拉克(Lewis & Clark)受傑斐遜總統的派遣,率領探險隊翻過落基山,來到如今愛達荷地區,成為第一批到達此地的歐洲人。他們得到印第安婦女向導薩卡卡維亞(Sakakawea)的幫助,克服了很多困難,終於完成了任務。
下圖是薩卡卡維亞與路易斯和克拉克在一起的青銅雕像。
圖60. 薩卡卡維亞與路易斯和克拉克在一起
1809年,英屬加拿大人大衛-湯普遜(David Thompson)在此建立第一個毛皮貿易站。1836年,傳教士亨利-斯鮑丁(Henry Spaulding)夫婦建立第一個修道院,開辦了第一所學校,翻譯了當地的語言,出版了一些書籍,創造了灌溉係統並開始種植土豆。
1846年,俄勒岡條約(Oregon Treaty)簽訂後,規定美國對俄勒岡領地的自治權,包括今天的愛達荷州。1850年代,成千上萬的拓荒者從東部乘坐大篷車,穿過愛達荷到加裏福尼亞去淘金。1860年,此地也發現了金礦。1863年,林肯總統宣布建立愛達荷領地。
1865年內戰後,大批人湧入愛達荷,包括摩門教徒,南方難民,愛爾蘭人,還有淘金和修路的中國人。1890年7月3日,愛達荷加入聯邦,成為美國的第43個州。州首府設在愛達荷州西南部的博伊西(Boise)。
博伊西名字的來由,始於到此地探索的“陷阱捕獸者”(Trapper)。他們跨越一片幹旱地區後,發現這片遍布白楊樹的河邊地方,於是給這個地方取名為博伊西(Boise),意思為“多樹的”。因為這個原因,博伊西後來即被稱為“樹城”(City of Trees)。
2011年8月23日,我來到博依西參觀“愛達荷州議會大廈”(Idaho State Capitol)。此時天空瓦藍,豔陽高照。於是在州議會大廈前找好角度,拍下了一張照片。
下圖是我在“愛達荷州議會大廈”前麵的留影,再下圖是“愛達荷州議會大廈”前麵的林肯總統站立像。
圖61. 我在“愛達荷州議會大廈”前麵的留影
圖62. “愛達荷州議會大廈”前麵的林肯總統站立像
然後我進入“愛達荷州議會大廈”內部參觀。印象最深的是大廳裏有一個完全鍍金的華盛頓將軍騎馬像,還有一個勝利女神的大理石雕像,是法國巴黎盧浮宮裏“勝利女神”的複製品。
下圖是鍍金的華盛頓將軍騎馬像,再下圖是“勝利女神”的大理石雕像。
圖63. 鍍金的華盛頓將軍騎馬像
圖64. “勝利女神”的大理石雕像
在博依西市的東南方,I-84號公路的沿線上,有一個“黑格曼化石床國家紀念碑”(Hagerman Fossil Beds National Monument)。這是3-4百萬年前的動物化石床,主要是淡水魚和小型哺乳動物,還有一個古代馬的整體骨骼化石。
2007年8月26日,我與我妻曾經到過這個景點,沿著自駕線路參觀遊覽。在訪客中心裏,我們意外地發現,不遠處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叫“密尼道卡臨時集中營國家紀念碑”(Minidoka Internment National Monument),是二戰時期關押日裔僑民臨時集中營的遺址。
1941年12月7日,日本人偷襲珍珠港,美國被迫對日宣戰。將日裔僑民關押在美國若幹個集中營裏,以防止可能的間諜活動,密尼道卡便是其中之一。下圖是關於“密尼道卡臨時集中營國家紀念碑”的小冊子。
圖65. 關於“密尼道卡臨時集中營國家紀念碑”的小冊子
我與我妻當即決定去參觀,臨時集中營原來有600多間房屋,占地3萬多公頃。現在隻剩下殘垣斷壁,立了幾塊銅牌作以說明。其實,美國對於敵國的僑民已經算是很講人道的了,集中營裏不僅有住房,還有商店,郵局,醫院和學校。除了不能擅自離開之外,在裏麵活動還是自由的。
這與法西斯德國關押猶太人的死亡營,根本無法相比擬。與日本法西斯在中國令人發指的暴行,更是不可同日而語。下圖是“密尼道卡臨時集中營國家紀念碑”裏的剩殘垣斷壁,再下圖是我妻在這些剩殘垣斷壁處的留影。
圖66.“密尼道卡臨時集中營國家紀念碑” 裏的殘垣斷壁
圖67. 我妻在“密尼道卡臨時集中營國家紀念碑”殘垣斷壁處的留影
就在幾年前,克林頓總統為此事向日裔美國人作了公開道歉,說曾經對他們有過不公正的對待。反觀日本人,不僅不為自己對鄰國的侵略罪行懺悔,反而大肆渲染核爆慘狀。好像他們才是戰爭的受害者。這一反一正,美日的倫理觀念何其不同!
不過最近查看資料,發現這個景區的名稱起了微妙變化,改為中性詞“密尼道卡國家曆史遺址”(Minidoka National Historic Site)。有關當局可能感覺到,“集中營”畢竟不是什麽好事,既使是“臨時性的”也不大光彩吧。
在愛達荷州的中南部,有一座2000年前爆發過的死火山,美國國家公園局在這裏開辟了“月球火山口國家紀念碑”(Craters of the Moon National Monument)。公園占地麵積很大,有大量的火山口,火山溶洞以及火山岩漿筍柱,其火山熔岩地貌與月球上的環形山很相似。
2007年8月27日,我與我妻曾經來到這個公園。沿著7英裏長的自駕路線參觀遊覽。自駕路的兩旁到處可見凝固的火山熔岩流,熔岩管道和火山渣錐。從而實現了不必登月的月球景色觀賞和月麵行走的體驗。下圖是我在景點指示牌旁邊的留影,再下圖是我妻在火山熔岩堆裏的留影。
圖68. 我在“月球火山口國家紀念碑”指示牌旁邊的留影
圖69. 我妻在火山熔岩堆裏的留影
美國國家宇航局(NASA)為使宇航員熟悉月球上的火山地貌,特別安排他們在此地訓練。愛達荷州沒有出過總統這樣的名人,但是卻出了一位宇航員傑弗瑞-阿什比(Jeffery Ashby)。他是愛達荷大學的畢業生,曾經駕駛哥倫比亞號航天飛機(Space Shuttle Columbia)升空。
第44州:懷俄明(Wyoming,WY)
懷俄明州的車牌上畫著一個馴馬的牛仔(Cowboy),背景是本州的魔鬼塔(Devils Tower)。
圖70. 懷俄明:牛仔州
懷俄明州的別稱“牛仔州”(Cowboy State),這與懷俄明州早期曆史密不可分。當年西班牙人從墨西哥北上,占據了美國西部的廣袤疆域。從他們營地裏逃跑的馬匹,很快繁殖成為遍地可見的野馬。懷俄明牧民將馴服野馬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所以“牛仔州”成了懷俄明州的別稱。
馴馬的牛仔騎在一個身體前傾,尥起蹶子的野馬上。這個形象已經成為懷俄明州的象征。在該州的入口指示牌上,也有個馴馬的牛仔。另外,2007年發行的懷俄明州紀念硬幣,背麵也是一個馴馬的牛仔。下圖是懷俄明州的入口指示牌,再下圖是懷俄明州的紀念硬幣。
圖71. 懷俄明州的入口指示牌
圖72. 懷俄明州的紀念硬幣
“魔鬼塔”(Devils Tower),是一座花崗岩孤山,它像一個饅頭一樣突然冒出來,比周圍地麵高出867英尺,其山頂四周的山體幾乎垂直。這是史前火山爆發時,岩漿冷卻後所形成的奇觀。
1906年9月24日,第26任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宣布此地為“魔鬼塔國家紀念碑”(Devils Tower National Monument)。可能因為它是第一個宣布的紀念地,形狀又像個紀念碑,所以叫“國家紀念碑”。後來凡是比國家公園規模小的,不管是什麽形狀,一律稱為“國家紀念碑”。
2007年8月30日,我與我妻曾到“魔鬼塔國家紀念碑”遊玩了大半天。下圖是“魔鬼塔國家紀念碑”,再下圖是我在“魔鬼塔國家紀念碑”指示牌前麵的留影。
圖73. 高聳的“魔鬼塔國家紀念碑”
圖74. 我在“魔鬼塔國家紀念碑指示牌”前麵的留影
懷俄明州坐落在美國西部的心髒地區,地圖是個標準的長方形。東麵是南達科他州和內布拉斯加州,以西經104度線為界。南麵是猶他州和科羅拉多州,以北緯41度線為界。西麵是愛達荷州和猶他州,以西經111度線為界。北麵是蒙大拿州。以北緯45度線為界。
該州麵積97000平方英裏,人口56萬,是美國人口最稀少的州。下麵是懷俄明州的地圖。
圖75. 懷俄明州(Wyoming,WY)的地圖
懷俄明州地處落基山區和美國中部大平原的交匯處。西部的1/3是落基山區,北美大陸分水嶺。東部的1/3是大平原的西邊界。中部的1/3是大盆地。全州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平均海拔6700英尺,是美國第二高的州,僅次於科羅拉多州。境內有三條主要河流,都發源於落基山。
第一條是格林河(Green River),向南流入猶他州,最後匯入科羅拉多河。第二條是斯內克河(Snake River),向西流入愛達荷州,最後匯入哥倫比亞河。第三條是黃石河(Yellowstone River),向北流入蒙大拿州,最後匯入密蘇裏河。
該州的正式名稱“懷俄明”,源於本地印第安人成語(mecheweaming),意思是“在大平原上”(On the Great Plain)。有人用三個以字母 w 開頭的詞來形容這個州:遼闊 (wide),西部(west),大風(wind),形容得相當貼切。
在整整齊齊的長方形大地上,東西寬360英裏,南北長280英裏。縱向有 I-25,橫向有 I-80和 I-90,再加上聯合太平洋鐵路,縱橫交錯的州內公路,把全州連成一片,還不遼闊(wide)嗎?至於西部嘛,更是毋庸置疑。
本州高速公路的入口指示牌上,寫著“西部”(West),而且還是“永久的”(Forever)。大風(wind)更是本州的特色。懷俄明在美國各州中,是風最大的一個州。雖然並不是什麽值得誇耀的好事情,但卻是無法回避的客觀現實。
懷俄明州的氣候總體來說,屬於半幹旱的大陸性氣候,夏季白天炎熱晚上涼爽,冬季嚴寒風大。本州各地的全年降雨量稀少。全州各個地區的氣候不一樣,取決於當地的緯度和海拔的高度。中南部大平原常有暴風雨和龍卷風。
本州的礦業資源十分豐富,煤炭生產全國領先,鈾礦生產全國第二。另外,還有石油,天然氣,石膏和黏土,所以采礦業是本州重要的經濟支柱。另一個經濟支柱是旅遊業,豐富的旅遊資源是本州的搖錢樹。例如黃石國家公園,僅2010年7月份的一個月,就有100多萬人光顧。
第三個經濟支柱是畜牧業,1862年的家園法令(Homestead Act)鼓舞大批農民來到本州拓荒。一些德州的牧牛大款(Cattle Tycoon),帶著他們的德州長角牛來到這裏,從而使畜牧業得到飛速發展。目前本州羊毛和羊肉的產量全美國第二,僅次於德州。
懷俄明大地在曆史上是印第安人的家鄉。1743年,西班牙和法國的探險家曾到過這裏,但都沒有久留。1803年,因為路易斯安納購買而歸屬美國。1806年,路易斯和卡拉克的探險隊從該州北部穿過,但探險隊成員約翰-科爾特(John Colter)卻離隊留了下來,不久發現了黃石風景區。
1834年,在本州東南部建立第一個毛皮貿易站,“拉勒米堡”(Fort Laramie),地名是紀念美國陸軍準將大衛-拉塞爾。十九世紀中葉,越來越多的拓荒者,經本州的俄勒岡小道向西部移民。為了保護和幫助這些拓荒者,1849年,美國政府收購了拉勒米堡。
2007年9月2日,我與我妻從南達科他州總統山回來的時候,路過拉勒米堡,於是到“拉勒米堡國家曆史遺址”(Fort Laramie National Historic Site)參觀了大半天。在這個曆史遺址中,再現了當年拓荒者的生活場景,保存著當年拓荒者的實物和文件。
下圖是我在“拉勒米堡國家曆史遺址”指示牌前的留影。
圖76. 我在“拉勒米堡國家曆史遺址”指示牌前的留影
1867年,聯合太平洋鐵路修到這裏,為西遷的移民提供了更加便利的交通。1868年,建立懷俄明領地。1890年7月10日,懷俄明領地加入聯邦,由“領地”(Territory)升為“州”(州),成為美國的第44個州,首府設定在該州東南角的夏延。
夏延(Cheyenne),是懷俄明州的首府和人口最多的城市,是廣闊的落基山脈南部山前之北端。1867年7月5日,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將這裏的一個小鎮地點劃上了標記。居民們將該鎮命名為“夏延鎮”,以紀念夏延族印第安人。1890年成為懷俄明州的首府。
“懷俄明州議會大廈”(Wyoming State Capitol),建於1886年。2011年6月11日,我來到夏延參觀州議會大廈,卻發現大樓正在維修不對外開放,隻好在樓前照了一張相。下圖是我在“懷俄明州議會大廈”前麵的留影。
圖77. 我在“懷俄明州體會大廈”前麵的留影
其實我不止一次路過此城,因它恰好位於高速公路 I-25與 I-80的交叉口,但是每次都錯過了。錯過的部分原因是這個城市在美國不太出名,而且這個城市的印第安名字(Cheyenne)太拗口,不知怎麽發音。這次巧了,有個保安正在值班,於是我前去請教怎麽讀,他說叫“篩眼”。
“篩眼”就是“篩子”上的“眼”。當我頭腦中反映出這兩個中文字的含義時,不禁啞然失笑, 當然他不知道我笑什麽。回家後,仔細查閱美國地圖冊,又上網查閱懷俄明州首府,才知道標準的中文譯名是“夏延”。
但我發誓,我的中文譯名與那個保安的標準英語發音完全一致。兩個字分別是第一聲和第三聲。不像地圖冊中那兩個字分別是第四聲和第二聲,而且第一個字的輔音也譯得不準確。其實美國有許多地名來源於印第安語,不請教當地人還真讀不出來。
“篩眼”就是篩子的“網眼”,這個“網”字讓我想起了一個翻譯佳作“萬維網”(www)。當代資訊非常發達,用搜索引擎什麽都能查到。美國人搞出一個“世界範圍的網絡”(world wide web = www),三個 w 的前綴縮寫早已廣為人知。
不知是哪位天才,譯成了“萬維網”,真是精妙絕倫。中文漢語拚音的前綴,也正是同樣的三個前綴 w(wan wei wang = www)。幾何上一維是直線,二維是平麵,現實的立體空間隻有三維。你的網絡有“世界範圍”那麽大,我的網絡有“萬維空間”,涵蓋的範圍比你絕對隻大不小。
2023年7月10日,我又一次來到懷俄明州的首府夏延。這次不僅在外麵照相,還參觀了內部。下圖是參議院會議廳,再下圖是眾議院會議廳。
圖78. “懷俄明州議會大廈”裏的參議院
圖79. “懷俄明州議會大廈”裏的眾議院
懷俄明州最吸引遊客的景點,是美國第一個,也是世界上的第一個國家公園。1872年建立的“黃石國家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公園裏有各種峭壁,峽穀,瀑布,河流,湖泊和森林。最著名的景點有老忠實噴泉,大棱鏡彩虹,黃石峽穀,黃石瀑布,黃石湖等。
黃石公園最大的特色是“沸泉”(Geyser)。由於公園坐落在地球上最大的活火山的火山口上,所以在巨大的地下岩漿裏,仍然滾熱沸騰冒著氣泡。湧到地麵就形成了沸泉。因為沸泉裏的藻類和細菌的分解,泥漿呈現出鮮豔的五顏六色。下圖是五顏六色冒著氣泡的沸騰岩漿。
圖80. 冒著氣泡的沸騰岩漿
更為吸引人的是,不時有一些噴泉水柱射向天空,甚至高達幾十英尺。噴泉固化之後就成為五顏六色的石灰石山。下圖是湧到地麵並向上噴射的沸泉,再下圖是固化後所形成的石灰石山。
圖81. 湧到地麵並向上噴射的沸泉
圖82. 固化後形成五顏六色的石灰石山
公園裏除了地理奇觀之外,還是野生動物的天堂,各種動物漫遊其間。有野牛,美洲獅,灰熊,黑熊,麋鹿,羚羊,梅花鹿,長角羊,狐狸等等。難怪有人調侃說,懷俄明州動物的比人還多,雖然有些誇張,但也不無道理。下圖是漫遊在公園裏的野牛。
圖83. 漫遊在公園裏的野牛
1996年9月22 日,2007年8月28-29日,2013年8月8日,2023年7月4日,我曾經四次到此公園參觀遊覽。但是仍然感到沒有盡興,如有機會還是要去。第一次去黃石是,趁著長周末,開車數百裏,看完老忠實,馬上就離開。下圖是我在公園北門外的留影。
圖84. 第一次去黃石,我在公園北門外的留影
第二次去黃石是我與我妻同行。這次不是看“黃”石,而是看“彩”石。下圖是我在公園南門外的留影,再下圖是我妻在“五彩石”前的留影。
圖85. 第二次去黃石,我在公園南門外的留影
圖86. 第二次去黃石,我妻在五彩石前的留影
第三次去黃石是由我兒陪同。不僅重複第二次的路線,還到了黃石峽穀,黃石瀑布,黃石湖等。我兒第一次去,興趣濃厚到處去玩。下圖是我與我兒在公園西門外的合影,再下圖是我在“老忠實噴泉”(Old Faithful Geyser)前麵的留影。
圖87. 第三次去黃石,我與我兒在公園西門外的合影
圖88. 第三次去黃石,我在“老忠實噴泉”前麵的留影
第四次去黃石是我的另一個兒子陪同。不僅看了“老忠實噴泉”(Old Faithful Geyser),還參觀了“大棱鏡熱泉”(Grand Prismatic Springs)。下圖是我在公園西門外的留影,再下圖是我兒在公園西門外的留影,第三圖是我在大棱經熱泉前麵的留影。
圖89. 第四次去黃石,我在西門外的留影
圖90. 第四次去黃石,我兒在西門外的留影
圖91. 第四次去黃石,我在“大棱鏡熱泉”前麵的留影
第45州:猶他(Utah,UT)
猶他州的車牌上寫著本州的別稱“蜂房州”(The Beehive State)。
圖92. 猶他:蜂房州
猶他州(Utah)的正式州名,來自當地印第安原住民“猶他人”(Ute),意思是“群山之民”。該州的別稱是“蜂房州”(Beehive State)。人們就奇怪了,猶他州養蜜蜂多嗎?完全不是。“蜂房”代表猶他州的過去現在和將來,代表摩門教教義和理念,還有一個曲折動人故事呢。
“摩門教”(Mormonism)是基督教(Christianity)的一個分支。1827年,紐約州北部一個貧農的兒子約瑟夫-史密斯(Joseph Smith)說:“先知的兒子天使摩洛尼訪問了他,並把用符號寫在金頁上的經文傳授給他。經過他翻譯後,這本金頁經書就成了摩門教的經典。
1830年,史密斯正式創立了摩門教。最先的聖地選在密蘇裏州,後來遷到伊利諾伊州。1844年,史密斯被暴民擊斃。他死後摩門教分成兩派:一派人數不多,否定一夫多妻製。另一派占多數,全盤繼承了史密斯的教義,以楊伯翰為首領,下圖是楊百翰(Brigham Young,1801-1877)。
圖93. 摩門教首領楊伯翰
1847年,楊伯翰率領眾信徒來到大鹽湖地區,在這個沒有人願意居住的地方創建家園。他們開荒墾地,挖渠灌溉,伐木造房,規劃街道,不到一年就成績斐然。盡管1848年美墨戰爭後此地歸屬美國,但是天高皇帝遠,聯邦政府鞭長莫及,這裏實際上是個“國中之國”。
楊伯翰雄心勃勃,企圖建立一個隻有摩門人的州,連州名都想好了,“德瑟萊特”(Deseret)。這是先知史密斯曾經用過一個的詞,意思是“蜂房”(Beehive)。用以讚譽摩門人都能像蜜蜂一樣地辛勤勞動,建設家園。但是當楊伯翰申請建州時,國會卻不批準。
國會認為這個詞容易與“沙漠”(Desert)混淆,不如選取當地印第安名字“猶他”(Utah)。其實更深一層的原因是,聯邦政府不願讓他們坐大,更不讚成他們的一夫多妻製(Polygamy)。從此以後,他們與聯邦政府之間的關係緊張了好多年。
1857年,雙方矛盾激化,聯邦政府派軍隊到猶他,要鎮壓摩門人可能的叛亂。楊伯翰也被迫交出總督權。還好雙方都克製,沒有造成流血事件。1861年,美國內戰爆發後,軍隊調往別處,但是緊張關係一直延續到了十九世紀末。
1890年,摩門教義廢除了一夫多妻製。1896年1月4日加入聯邦,成為美國的第45個州。建州的過程也好事多磨,曆經30多年,遞交6次申請,終於獲得成功。最後雙方各讓一步,正式州名叫“猶他”,別稱叫“蜂房”。有人說,蜂房無蜂不存在,反之亦然,此乃箴言也。
猶他州的地圖是個有缺口的長方形,它的四周邊界都是由經線和緯線劃定的,東北角缺口也是。該州的東麵是科羅拉多州,以西經109度線為界。南麵是亞利桑那州,以北緯37度線為界。西麵是內華達州,以西經114度線為界。北麵是愛達荷州,以北緯42度線為界。
東北角缺口的外麵,是懷俄明州,由西經111度線和北緯41度線分開。下麵是猶他州的地圖。
圖94. 猶他州(Utah,UT)的地圖
在猶他州的東南角,該州與科羅拉多,新墨西哥和亞利桑那等三州構成一個“四角十字”(Four Corner Cross)。其地理位置是西經109度,北緯37度。在這個地方,建立了一個“四角標誌”紀念地。周圍插著八麵旗幟,分別是四個州旗,三個印第安部落旗和美國國旗。
猶他州東半部是科羅拉多高原(Colorado Plateau)的一部分。這個高原從東向西延伸,一直到瓦薩契山脈。瓦薩契山脈南北走向,把猶他州對半分為東西兩半。東半部是科羅拉多高原,西半部是大沙漠和落基山脈的尾端。從此向南不再有山,大盆地(Great Basin)由此開始。
這個大盆地是內流型的,就是說它沒有出海口,盆地內的任何水流,永遠呆在那裏,自生自滅。本州的西北部有著名的大鹽湖(Great Salt Lake),是美國最大的鹹水湖。湖水的鹽分是海水的5倍,比重很大,人躺上去都不會下沉,大鹽湖的西邊是大鹽湖沙漠。
猶他州有三條大河。第一是塞維爾內陸河(Sevier River),由南向北流,最後注入幹枯的塞維爾內陸湖。第二是處女河(Virgin River),從本州流向內華達州,在米德湖注入科羅拉多河。第三是格林河(Green River),來自懷俄明州,蜿蜒曲折向南流,最後注入科羅拉多河。
總體來說,本州自然地理景觀有三大區域:一是落基山脈,二是鹽湖沙漠,三是科羅拉多高原。以科羅拉多高原最為出色,那裏的地勢險峻,岩陡穀深,在長年的風化和水流侵蝕下,形成了許多奇特的景觀,是最優美的風景區之一。
猶他州的氣候屬幹旱的大陸型。西邊的內華達山脈攔住了太平洋暖流,瓦薩契山脈又擋住了東部的濕氣。所以本州絕大多數地區缺水少雨,夏季炎熱,冬季寒冷。但有些局部地區卻雨量充沛,森林密布,冬季降雪很厚,是著名的滑雪勝地,2002年的冬季奧運會就是在鹽湖城召開的。
該州在經濟上,礦產資源非常豐富:金,銀,銅,鉛,鋅,鉬,鈾,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當然還有大鹽湖的製鹽業。本州的土地有一半以上歸聯邦政府所有。除了一些用於軍事國防,如火箭試驗場之外,大部分土地都保護起來,用以開辟旅遊度假休閑遊樂的場所。
1540年,西班牙探險家第一次來到猶他州南部。由於此地過於荒涼,他們並未將其作為殖民地。1821年,墨西哥從西班牙手中接管了此地。1847年,摩門教徒為了逃避宗教迫害,在首領楊伯翰(Brigham Young)的率領下,千辛萬苦長途跋涉,從東部來到了大鹽湖地區定居。
1848年,美國從墨西哥手中奪取了這個地區。1850年,設猶他領地,楊伯翰任總督。1869年,聯合太平洋鐵路與中央太平洋鐵路在大鹽湖接軌,第一條橫跨北美大陸的鐵路建成通車。1896年1月4日,猶他加入聯邦,成為美國的第45個州,楊百翰成為第一任州長,首府在鹽湖城。
鹽湖城(Salt Lake City),是猶他州的首府和最大的城市,以緊靠大鹽湖(Great Salt Lake)而得名。2023年7月5日,我駕車到猶他州的首府鹽湖城。直接開上山去參觀猶他州議會大廈。下圖是鹽湖城的“猶他州議會大廈”(Utah State Capitol)。
圖95. 鹽湖城的“猶他州議會大廈”
進入州議會大廈後,看到在大廳中央的地麵上,畫著一個巨大的圓形猶他州州徽,上麵寫明了建州年代,1896。下圖是“猶他州議會大廈”裏的“猶他州州徽”。
圖96. “猶他州議會大廈”裏的“猶他州州徽”
下圖(左)是州議會大廈中央的樓梯,下圖(右)是二樓中央的楊伯翰雕像。
圖97. 州議會大廈中央的樓梯(左)和二樓中央的楊伯翰雕像(右)
下圖是參議院的樓梯(左)與會議室(右),再下圖是眾議院的樓梯(左)與會議室(右)。
圖98. 州議會大廈的參議院
圖99. 州議會大廈的眾議院
其實,這並不是我第一次來鹽湖城。2007年9月5-8日,我與我妻曾經來到鹽湖城開會。順便遊覽了鹽湖城的市中心。下圖是我與我妻在鹽湖城市中心的合影,背景是摩門教聖殿堂。再下圖是我在摩門教聖殿堂樓頂上的留影,背景是猶他州議會大廈。
圖100. 我與我妻在鹽湖城市中心的合影
圖101. 我在摩門教聖殿堂樓頂上的留影
猶他州有五個國家公園,六個國家森林和兩個國家休閑度假地區。這些國家級的風景區,再加上諸多的州立公園,成全了本州的旅遊業。猶他州的交通也很發達,鐵路是連接西部的交通樞紐,航空有鹽湖城國際機場,高速公路有 I-15,I-70,I-80和 I-84。
2006年8月末至9月初,我與我妻曾經到美國西南部的各州旅遊了一次,對於科羅拉多高原上的猶他州南部,印象尤為深刻。我們花了三天的時間,連續參觀了五個國家公園和幾個州立公園。這裏隻是簡單地羅列出這些風景區。
1)“雪鬆間歇國家紀念碑”(Cedar Breaks National Monument),2006年8月28日。這個公園環繞著一個像露天劇場一樣的大深坑,坑裏是風化的砂石。形狀複雜,顏色鮮豔,非常漂亮。下圖是我在景區指示牌前的留影,再下圖是“雪鬆間歇國家紀念碑”的景色。
圖102. 我在“雪鬆間歇國家紀念碑”指示牌前的留影
圖103. “雪鬆間歇國家紀念碑”的景色
2)“宰恩國家公園”(Zion National Park),2006年8月28日。印象最深刻的是形狀奇特,顏色各異的險峰巨石。下圖是我在“宰恩國家公園”指示牌前的留影,再下圖是我在“宰恩國家公園”裏的留影,第三,第四圖是“宰恩國家公園”裏的奇峰異石。
圖104. 我在“宰恩國家公園”指示牌前的留影
圖105. 我在“宰恩國家公園”裏的留影
圖106. “宰恩國家公園”裏的奇峰異石
圖107. “宰恩國家公園”裏的奇峰異石
3)“布萊斯峽穀國家公園”(Bryce Canyon National Park),2006年8月29日。公園最大的特征是在“露天劇場”(Amphitheatre)似的深坑裏,有大片小石柱,叫“虎毒”(hoodoo),大小不等,高低不一,密密麻麻,五顏六色。是砂石被風霜雨雪常年侵蝕的結果。
下圖是我在“布萊斯峽穀國家公園”指示牌前麵的留影,再下圖是我與我妻在“露天劇場”前麵的合影,第三圖是“露天劇場”裏大片的“虎毒”。
圖108. 我在“布萊斯峽穀國家公園”指示牌前的留影
圖109. 我與我妻在“露天劇場”前麵的合影
圖110.“露天劇場”裏大片的“虎毒”
4)“國會礁石國家公園”(Capitol Reef National Park),2006年8月29日。公園中有很多礁石一樣的懸崖,上麵還冠以整塊的巨大圓石,很像美國國會大廈(United States Capitol)的圓屋頂(Dom),因而得名。
下圖是我在景區指示牌前的留影,再下圖是我妻在“國會礁石國家公園”裏的留影。
圖111. 我在“國會礁石國家公園”指示牌前的留影
圖112. 我妻在“國會礁石國家公園”裏的留影
5)“峽穀地國家公園”(Canyonlands National Park),2006年8月30日。公園環繞著一個嚴重風化了的深深峽穀,穿插著許多天然的石橋,拱門和平台。下圖是我在“峽穀地國家公園”指示品牌前的留影,再下圖是我妻在“峽穀地國家公園”裏的留影。
圖113. 我在“峽穀地國家公園”指示牌前的留影
圖114. 我妻在“峽穀地國家公園”裏的留影
6)“死馬點州立公園”(Dead Horse Point State Park),2006年8月30日。公園位於科羅拉多河的一個拐彎處,河邊有鬱鬱匆匆的沙漠綠洲,兩岸是陡峭險峻的懸崖絕壁,從高處往下看是全景,五顏六色十分漂亮。
傳說中一匹野馬不經意地跑到這裏,竟累得渴死了,所以得名。下圖是我在“死馬點州立公園”指示牌前的留影,再下圖是我妻在“死馬點州立公園”裏的留影。
圖115. 我在“死馬點州立公園”指示牌前的留影
圖116. 我妻在“死馬點州立公園”裏的留影
7)“拱門國家公園”(Arches National Park),2006年8月30日。這是南猶他五個國家公園中最漂亮的一個。各種各樣的沙石景觀它都有,石柱,石牆,石尖塔,石魚鰭等不一而足,尤其是砂石拱門,竟有2000多個。
下圖是我在拱門國家公園指示牌前的留影,再下圖是我妻在拱門國家公園裏的留影,其中像眼鏡一樣的“雙窗”(Double Windows)很出名。
圖117. 我在“拱門國家公園”指示牌前的留影
圖118 我妻在“拱門國家公園”裏的留影
最奇特的是“精美拱門”(Deliberate Arch),已經成了猶他州的地標,並畫在本州的車牌上。下圖是“拱門國家公園”裏的“精美拱門”,再下圖是帶有“精美拱門”的猶他州車牌。
圖119. “拱門國家公園”裏的“精美拱門”
圖120. 帶有“精美拱門”的猶他州車牌
謝謝欣賞,共同學習,平安是福。
我也不知道為什麽文學城最近才推薦我的文章,其實我從2021年1月1日起,就開始發布遊記,至今已經有199篇文章了,不知您看過沒有。您對我的文章評價,既中肯,又高估。"中肯"是指,您說出了我的目標和願望。“高估”是指,我遠遠還沒有達到您的期望。我陸陸續續收到不少點評,但像您這樣的還不多,願我們今後共勉。安長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