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遊記

環球旅遊的隨記,北美,歐洲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老安遊記《西南歐埃及三周遊》第十篇:西班牙-格拉納達

(2025-07-10 00:15:50) 下一個

老安遊記《西南歐埃及三周遊》第十篇:西班牙-格拉納達

上一篇講我們在埃及的旅遊經曆,從本篇開始,講我們在西班牙的旅遊行程。2025年5月9日,在當地時間清晨3點半(東三區),我們乘坐奧地利航空(Austrian)的班機(OS866)從埃及開羅(CAI)起飛。三個半小時後,當地時間6點(東二區),到達奧地利維也納(VIE)。

下圖是飛機在維也納機場清晨落地後的景象。

圖1. 飛機停在維也納機場(清晨)

我們通過維也納機場的海關,在護照上蓋了入境章,就算進入歐盟了(歐盟算是一個國家)。在維也納機場停留三個多小時後,上午9點半,從維也納(VIE)起飛。飛機是奧地利航空(Austrian)的班機(OS385)。

下圖是飛機在維也納機場上午起飛前的景象。

圖2. 飛機停在維也納機場(上午)

我們的飛機從奧地利維也納(VIE),跨越地中海,飛往西班牙馬拉加(AGP)。下圖是飛機在地中海(Mediterranean Sea)上空時,我所拍攝的雲層。

圖3. 飛機在地中海上空時的雲層

飛機很快就要在西班牙領土上著陸,我們趁機溫習一下西班牙的地理和曆史。西班牙王國(西:Reino de España,英:Kingdom of Spain),通稱西班牙,是位於歐洲西南部君主立憲製國家。領土總麵積約505萬平方公裏,占伊比利亞半島總麵積的六分之五。

西班牙地理

西班牙的領土還包括大西洋加那利群島地中海巴利阿裏群島以及非洲休達梅利利亞。西班牙大陸南部與直布羅陀接壤,東南部靠地中海,北倚法國安道爾比斯開灣,西邊是葡萄牙和大西洋。首都及最大的城市是馬德裏(Madrid)。

西班牙的地勢以高原為主,間以山脈。中部的梅塞塔高原是一個山脈環繞的閉塞性高原,占全國麵積的60%,平均海拔600-800米。北有東西綿亙的坎塔布裏亞山脈比利牛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是西班牙與法國的界山,長430多公裏,有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峰。

西班牙的最高點在南部的內華達山,主峰穆拉森山海拔3478米,是伊比利亞半島的屋脊。由於山脈逼近海岸,平原很少而且狹窄,比較寬廣的隻有東北部的埃布羅河穀地和西南部的安達盧西亞平原(Andalusia Plain)。

主要河流有埃布羅河,杜羅河塔霍河瓜迪亞納河瓜達爾基維爾河。最長的是塔霍河,長1007公裏,該河下遊位於葡萄牙境內。埃布羅河長910公裏,全程在境內,有時被看作西班牙的第一大河。這些河流由於跌宕曲折,大部分河流無法航運。

沿海的北部和西北部溫帶海洋性氣候,南部和東南部為溫帶地中海型氣候,中部的高原地區為溫帶大陸性氣候。西班牙東有地中海,北有比斯開灣,陽光充足,春秋多雨。

下麵是西班牙地形圖。

圖4. 西班牙的地形圖

西班牙簡史

大約42,000年前,現代人類首次抵達伊比利亞半島。古老的伊比利亞和凱爾特部落以及其他當地民族居住在該地區,與地中海文化保持聯係。在迦太基征服伊利比亞後,是漢尼拔遠征羅馬的重要助力。第二次布匿戰爭後被羅馬統治,建立西班牙行省

西羅馬帝國衰亡後,中歐北歐部落向伊比利亞半島遷移,西哥特人在5世紀成為半島的主導力量,建立西哥特王國。8世紀初,半島的大部分地區被倭馬亞哈裏發征服,在伊斯蘭統治的早期,安達盧西亞成為以科爾多瓦為中心的半島主導力量。

公元732年,法國的鐵錘查理終結了穆斯林勢力在歐洲的擴張。伊比利亞北部出現了幾個天主教王國,主要是萊昂卡斯蒂利亞阿拉貢,葡萄牙和納瓦拉。他們向南進行斷斷續續軍事擴張,稱收複失地運動。這場戰爭最終以天主教國家擊滅格拉納達酋長國而告終。

下圖是古西班牙的諸天主教王國。

圖5. 古西班牙的諸天主教王國

公元1492年初,“天主教雙王”(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拉一世與阿拉貢國王斐迪南二世)在格拉納達接受穆斯林摩爾酋長投降,收複失地運動結束,“西班牙王國”(Kingdom of Spain)建立,首都仍在卡斯蒂利亞首府“托萊多”(Toledo)。

下圖是描述格拉納達受降儀式的油畫。白馬白衣者是伊莎貝拉一世,紅馬紅衣者是斐迪南二世,黑馬黑衣者是穆斯林摩爾酋長。

圖6. “天主教雙王”接受穆斯林摩爾酋長投降

1492年末,“天主教雙王”召見哥倫布,資助他穿過大西洋探險。由於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所以開啟大航海時代

下圖是描述“天主教雙王”接見哥倫布的油畫。

圖7. “天主教雙王”接見哥倫布

1581年,吞並葡萄牙王國後,西班牙達到極盛,殖民地版圖擴張到歐亞美三大洲。帝國的廣袤疆域使得現今全球有5億人口使用西班牙語,令西班牙語成為世界上使用人數第三多,母語人數第二多的語言

17世紀的三十年戰爭後,西班牙開始衰弱。之後被法國英國荷蘭數次擊敗,淪為歐洲二流國家。1898年的美西戰爭中,西班牙喪失幾乎所有海外殖民地。1931年,西班牙爆發騷亂,國王阿方爾索十三世被迫退位,同年4月14日,西班牙共和國建立。

然而由於右翼矛盾極為尖銳,西班牙內戰於五年之後爆發。1939年,右翼勢力取得全麵勝利,共和國政府倒台,獨裁者佛朗哥執政。佛朗哥在位期間,用巧妙的外交手段,避開第二次世界大戰,並在冷戰中倒向美國

佛朗哥去世前,已經指定胡安-卡洛斯為接班人。國家政體也由共和國,轉變成君主立憲製的王國,胡安-卡洛斯成為國王。1977年,在胡安-卡洛斯的推動下,西班牙開始民主化。今天的西班牙是議會民主製君主立憲製國家,國王費利佩六世為國家元首。

西班牙還是聯合國歐盟歐元區歐洲委員會二十國集團伊比利亞美洲國家組織地中海聯盟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和許多其他國際組織的成員。

2025年5月9日,在當地時間下午1點(東二區),飛機飛行三個半小時後,到達西班牙的馬拉加(AGP)。我在飛機降落前,透過飛機的窗戶拍攝了幾張照片。下圖是綠色農田,再下圖是高速公路,第三圖是馬拉加國際機場。

圖8. 馬拉加附近的綠色農田

圖9. 馬拉加附近的高速公路

圖10. 馬拉加國際機場

馬拉加(Malaga),是位於西班牙南部安達盧西亞地中海太陽海岸的一個城市,是西班牙第六大的城市。馬拉加位於安達盧西亞地中海的盆地。有兩條重要河流經過該市,最終注入地中海,在此地形成了一個沿海衝積平原。馬拉加山脈穿過該市的東北部。

下圖是馬拉加在西班牙的相對位置。

圖11. 馬拉加在西班牙的相對位置

約公元前1000年,由腓尼基人興建了Malaka。約七個世紀以後,羅馬帝國征服包括馬拉加在內的迦太基西班牙地區。從5世紀開始,西哥特人將馬拉加置於統治之下。在8世紀,隨著摩爾人征服了西班牙,馬拉加成為重要的貿易中心。

我們預訂定的目標是格拉納達,怎麽跑到馬拉加來了?馬拉加不是新加坡西邊那個馬六甲海峽(Malacca Strait)嗎?我們從非洲飛往歐洲,怎麽飛到亞洲了?我的神經有點錯亂。當初我看到目標機場的代號(AGP),就覺得奇怪,是格拉納達嗎?

我兒告訴我,訂票時沒找到直接飛往格拉納達的航班,馬拉加是最近的城市。從馬拉加到格拉納達,有100多公裏,需要坐火車或長途汽車才行。於是我們求教於機場信息中心,營業員告訴我們,乘坐機場大巴可以到汽車總站去買票。

她還給了我一張馬拉加市的地圖和安盧西亞地區的地圖。馬拉加市區地圖沒啥用,但是,安達盧西亞地區地圖還有用,因為可以解開馬拉加的疑團,找到馬拉加的位置。下午2點,我們乘機場大巴到汽車總站去買票。但最近的一班車票已售光,下班車要等6點以後。

另外,火車也要等到6點以後才有,我們聽了很著急。我們去格拉納達的主要目的是參觀阿爾罕布拉宮。由於大洋遊輪公司的“黑心”,讓我們無法按照原計劃(2025年5月8日)到達。明天是5月10日,我們將離開格拉納達,今天已經是5月9日了,怎能不著急。

格拉納達,是當年“天主教雙王”接受伊斯蘭摩爾酋長投降的地方,也是西班牙正式結束“收複失地運動”的地方。城市雖小但意義重大,是我們這次暢遊西班牙非來不可的重點城市之一。而阿爾罕布拉宮,又是格拉納達旅遊景點中,重點中的重點。

我們原定日期是5月8日到格拉納達,5月9日在格拉納達做一日遊。今天已經5月9日,變成格拉納達半日遊了。現在看來,連格拉納達半日遊也危險了。正當我們焦急地商討怎麽辦的時候,引起了旁邊一個人的注意,他已經盯著我們很久了。

我們不斷地重複格拉納達(Granada)和阿爾罕布拉宮(Alhambra)。這兩個詞的英文西班牙文和中文,發音都很相似,熟悉其中任何一種語言的人,都能夠辨別出來。此人是當地的一個出租車司機,此時他已經明白了我們的意圖:

著急去格拉納達參觀阿爾罕布拉宮,但是無論長途汽車還是火車,都無法買到及時的車票。於是他主動前來搭訕,說他可以跑一趟長途,從馬拉加到格拉納達,到酒店或者阿爾罕布拉宮都可以。他還保證說在一個半小時之內一定到格拉納達。

我兒問價錢,他說:“單程130多公裏,往返三個多小時,今天再無生意,現金100歐元”(意思是不收信用卡不開收據)。我與我兒商量一下,這是今天最好的辦法,最後答應了。他還建議買午飯路上吃,有道理,我兒在餐館裏買兩份西班牙“肉夾饃”和飲料。

下午3點半,我們從馬拉加出發,駛向格拉納達。一路上我邊吃邊看地圖,原來馬拉加在這兒呀。汽車先是沿著高速公路A45向東北開,遇到一個三岔口,如果繼續沿著A45,是向西開,通往塞維利亞和科爾多瓦。但是我們向東開,拐進A92,一直開到格拉納達。

我們明天(5/10),將乘坐長途大巴去塞維利亞,大後天(5/12),將乘坐高鐵去馬德裏。下圖是安達盧西亞地區的地圖,圖中標出了我們這幾天的交通路線。

圖12. 安達盧西亞地區的地圖

當天下午5點,我們的出租車到達在格拉納達,下圖是格拉納達在西班牙的相對位置。

圖13. 格拉納達在西班牙的相對位置

下圖是格拉納達地圖。

圖14. 格拉納達地圖

在格拉納達的地圖中,標出了我們今天到過的地方:1.客棧,2.主教堂,3.皇家禮拜堂,4.阿爾罕布拉宮,5.長途汽車總站(明天)。

出租車直接開到我們在格拉納達住宿的客棧,給出租車司機100歐元現金,他就離開了。下圖是我們在格拉納達住宿的客棧,桑塔泰瑞莎街15號。

圖15. 我們在格拉納達的客棧

格拉納達(Granada),是安達盧西亞自治區格拉納達省省會。格拉納達位於內華達山脈山麓,海拔738米,在達羅河赫尼爾河匯合處。該市占地麵積88平方公裏,該市的市區人口23萬,在西班牙王國排名第13位。

格拉納達的市徽中有一隻石榴,在西班牙語中,石榴就叫“格拉納達”。摩爾人的皇宮,阿爾罕布拉宮就在格拉納達。這座曆史名城融合伊斯蘭教,猶太教基督教的風格,成為西班牙的一個文化和旅遊熱點。格拉納達的經緯度是:37°11’N,3°36’W。

我與我兒放下行李就離開客棧,去參觀阿爾罕布拉宮,原計劃的三個景點,由於時間關係,隻能參觀一個,無論如何也不能再錯過了。沒想到,另外的兩個景點,格拉納達主教堂與皇家禮拜堂,就在客棧附近,我們正好路過。

不過,我們時間緊迫,不能兼顧所有景點。於是我們有點像“大禹治水,過家門而不入”,直接乘公交車C-32去參觀阿爾罕布拉宮。阿爾罕布拉宮才是格拉納達的“拿摩溫”(Number One)。(注)舊時上海工人稱工頭為“拿摩溫”,當時廣為接受,現在早已遺忘。

“格拉納達主教堂”的位置,見前麵格拉納達地圖中的第2點。“格拉納達皇家禮拜堂”是“天主教雙王”(伊莎貝拉一世與斐迪南二世)的陵墓。皇家禮拜堂的位置,見前麵格拉納達地圖中的第3點。

下圖(左)是格拉納達主教堂,下圖(右)是皇家禮拜堂。

圖16. 格拉納達的主教堂(左),與皇家禮拜堂(右)

皇家禮拜堂安葬著:

卡斯蒂利亞女王伊莎貝拉一世(1451-1504)

阿拉貢國王斐迪南二世(1452-1516)

他們的女兒卡斯蒂利亞和萊昂女王胡安娜(1479-1555)

胡安娜的丈夫卡斯蒂利亞國王費利佩一世(1478-1506)

長孫阿斯圖裏亞斯王子米格爾-達拉巴斯(1498-1500)

我們沒有進去參觀,因為時間不夠。下圖是“天主教雙王”夫妻。

圖17. “天主教雙王”伊莎貝拉一世(左),與斐迪南二世(右)

阿爾罕布拉宮(Alhambra Palace),是西班牙南部城市格拉納達的“清真寺-宮殿-城堡”建築群。阿爾罕布拉宮原是摩爾人在格拉納達的王宮,現在是穆斯林“建築文化博物館”198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之中。

下圖是阿爾罕布拉宮遠眺。

圖18. 阿爾罕布拉宮遠眺

下圖(左)是我們在去阿爾罕布拉宮的路上遇到的一個商業大樓。下圖(右)是我們遇到的一座雙人紀念雕像,很可能是“天主教雙王”。

圖19. 格拉納達的商業大樓(左),與雙人紀念雕像(右)

我們在那個有紀念像的廣場上,乘坐公交車C-32 去阿爾罕布拉宮。半個小時後,我們到達阿爾罕布拉宮。阿爾罕布拉宮的位置,見前麵格拉納達地圖中的第4點。

到阿爾罕布拉宮的入口處一看,積聚了很多人。售票處的房子和招牌都在,但是窗口不開,屋裏沒人。院子裏的一個保安人員對大家說,預售的門票已經買到六月份,今天無論如何也不可能買到票了。

阿爾罕布拉宮真是名不虛傳,格拉納達的“拿摩溫”(Number One)。其實,我在家裏上網查過,大家都建議提前預訂,否則當場可能買不到票。我卻半信半疑,認為他們有些誇張,還是想來碰碰運氣。如今看來,沒有人是有運氣的。

不過,保安人員又說,你們可以到後門去參觀,在那裏可以看外景,不能進裏邊,外景也不錯。大家一聽,紛紛從左側的盤山道往上爬,我們也不例外,跟著他們爬。但是剛爬了一段,肚子就不樂意了,似乎馬上就要“兵臨城下”,甚至要“衝出城外”了。

不得已,我看周圍沒人,就在旁邊的雜草樹叢裏“就地解決”。馬拉加的“夾肉饃”可不是好玩的,吃著香,吃完就出問題。弄不好拉稀住院,還怎麽旅遊?萬幸的是,最後卻沒有“衝出城外”,而是“留在樹後”了。我們繼續爬呀爬,終於爬到後門。

下圖(左)是我在阿爾罕布拉宮的後門外的留影,下圖(右)是後門外的小溪流。

圖20. 我在阿爾罕布拉宮後門外的留影(左),與後門外的小溪流(右)

從阿爾罕布拉宮的後門進去後,就看到有人在排隊走進一個大門,據說是國王“卡洛斯五世宮殿”(Palace of Carlos V)的後門。我們沒有票,當然不能進。於是我們就往左邊走,穿過一個拱門,據說叫“正義之門”(Gate of Justice)。

下圖(左)是“卡洛斯五世宮殿”外麵排隊的人群,下圖(右)是“正義之門”。

圖21. “卡洛斯五世宮殿”外麵排隊的人群(左),與“正義之門”(右)

進不了宮裏參觀,宮外照相也不錯。下圖是卡洛斯五世宮殿的入口,再下圖是阿爾罕布拉宮城堡的側麵,第三圖是阿爾罕布拉宮城堡的正麵,當時逆光,非常刺眼。

圖22. “卡洛斯五世宮殿”的入口

圖23. 阿爾罕布拉宮城堡的側麵

圖24. 阿爾罕布拉宮城堡的正麵

“卡洛五世宮殿”不讓進,就在外邊照個相吧。下圖是我(右)與我兒(左)在“卡洛斯五世宮殿”外麵的留影。

(注):這裏的“卡洛斯五世”,是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他在西班牙的正式稱號是“卡洛斯一世”。提到“一世”必為“卡洛斯”,提到“五世”必為“查理”。不存在“卡洛斯五世”。在我後麵買到的中文書裏,譯者錯誤地譯成“卡洛斯五世”。

在此特作說明。

圖25. 我(右)與我兒(左)在“卡洛斯五世宮殿”外麵的留影

在休息室的衛生間,我又解決了一次,免得再次出醜。在一個書攤上,我買一本中文書《漫步阿蘭布拉宮》,11歐元。下圖是中文書《漫步阿蘭布拉宮》的封麵。譯者李智惠(Chih Hui Lee)把(Alhambra)譯成“阿蘭布拉宮”,可能是香港人或台灣人吧。

圖26. 中文書《漫步阿蘭布拉宮》的封麵

最後,我們實在走不動了,不想再坐公共汽車,排隊乘出租車回到客棧,花掉6.60歐元。雖然有點貴,但是輕鬆,還是值得。

2025年5月10日,吃過早飯後,我們來到格拉納達長途汽車總站,準備乘車去塞維利亞。汽車票是我們在家裏預定的,並且打印出來隨身攜帶,上麵有二維碼,每人26.65歐元。下圖是格拉納達長途汽車總站,其位置見前麵格拉納達地圖中的第5點。

圖27. 格拉納達長途汽車總站

有些人沒有預訂,也要擠上來,司機說早就沒有空位了。看著這些失望的人群,我們暗自慶幸提前買了車票,不然也會成為失望人群中的一員。

上午10點整,大巴正點發車。但是,剛剛離開格拉納達不久,我突然感到自己腹痛難忍。車上有衛生間,但是門卻鎖著。我兒找到司機,說我是老人病人,弄髒了車廂就不好了。好說歹說司機開恩給了鑰匙,這才解決了問題。我自己對肚皮說,千萬爭氣,別再出醜。

你還別說,在三個小時的行程中,肚皮還真爭氣不再鬧騰,一直到達目的地。也使我在這一路上,有興致欣賞路邊風光。安達盧西亞是個大平原,此話不假。公路兩邊,到處都是低矮的灌木叢。有野生的,有人栽的,都是成排成行。

灌木叢高度約2米左右,成團成簇,排列成行。我估計,這種灌木是當地有用的經濟作物。下麵的兩圖顯示出安達盧西亞大平原上的灌木叢。

圖28. 安達盧西亞大平原上的灌木叢-1

圖29. 安達盧西亞大平原上的灌木叢-2

下午1點,我們的長途大巴進入塞維利亞市區。塞維利亞(西:Sevilla,英:Seville),是安達盧西亞自治區塞維利亞省的首府,是西班牙的第四大城市,僅次於馬德裏巴塞羅那巴倫西亞

塞維利亞城市人口70萬,是西班牙南部的藝術,文化與金融中心。瓜達爾基維爾河從市中穿流而過。瓜達爾基維爾河是安達盧西亞最長的河流,全長657公裏。可以通過一條長90公裏的主幹道航行,從大西洋河口到西班牙唯一的內陸河港塞維利亞。

塞維利亞是西班牙唯一的一個有港口的內陸城市,距離大西洋約90公裏。瓜達爾基維爾河可從其河口通航到塞維利亞。市中的那座聳立在瓜達爾基維爾河畔的十二等邊形黃金塔, 1221年建造。古時外壁曾鋪上金磚,顯示當時塞維利亞的繁榮。

塞維利亞的氣候是典型的地中海氣候,降雨量多變,夏季幹燥炎熱,冬季溫和往往多雨。冬季降雨量占全年的一半以上。根據“柯本氣候分類”,對應於Csa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9.2°C,是歐洲大陸平均氣溫最高的城市。

塞維利亞擁有西班牙王宮,與馬德裏,巴塞羅那和帕爾馬,是西班牙王室擁有官方住所的四個城市之一。塞維利亞是歐洲編目古跡最多的城市之一。塞維利亞的曆史中心是西班牙最大的中心城區之一。

塞維利亞老城區麵積4平方公裏,是西班牙最大老城區,也是歐洲第六大,僅次於羅馬那不勒斯威尼斯佛羅倫薩熱那亞。塞維利亞曾經是一個重要的港口,西班牙船隊從新大陸運來大批黃金白銀,經塞維利亞轉運往歐洲各地。

塞維利亞舉辦過1992年的世界博覽會。瓜達爾基維爾河上的一座阿拉米略橋是為此而建。塞維利亞擁有發達的公路和鐵路運輸網絡以及國際機場。從而強調了航空工業軍事工業在該市的曆史存在。

2014年,在拉卡爾圖哈島上,建造了塞維利亞塔摩天大樓。由於其可能的視覺影響,這個大樓受到爭議。同年,塞維利亞水族館,在德利西亞斯碼頭上建造。水族館主題的一部分靈感,來自麥哲倫-埃爾卡諾探險隊,紀念他們第一次環遊世界的航行。

下麵的幾張圖是我在車上拍攝的塞維利亞市內風景。

圖30. 塞維利亞的大橋-1

圖31. 塞維利亞的大橋-2

圖32. 塞維利亞塔摩天大樓

圖33. 塞維利亞的體育場

下圖是街道旁邊的綠化樹。

圖34. 塞維利亞街道旁邊的綠化樹

最後,我們的長途大巴開進塞維利亞的長途汽車總站。下圖是我所拍攝的長途大巴車頭。司機就站在旁邊等我離開,我不好意思再到遠處取景。由於在畫麵上沒有任何參考背景,所以照片上的長途大巴車頭,顯得有點怪怪的。

圖35. 我們長途大巴的車頭,顯得有點怪怪的

出了長途汽車總站,我們乘坐21路公交車去火車站。我們後天將從這裏出發,乘坐高鐵去馬德裏。還沒到樓前,我就拍了一張火車站的正麵圖。由於距離遠,大樓顯得又矮又長。下圖是塞維利亞的聖胡斯塔火車站。

圖36. 塞維利亞的聖胡斯塔火車站

我兒買了後天的高鐵火車票,每人65歐元。下午3點,我們乘坐公交車LS,去我們在塞維利亞的住處。我在車上看到路旁的方形塔柱上寫有(Mercado),知道是食品商場。說不定明後天的食品,就在這裏買,於是我就把它拍攝下來了。

下圖是遠方的這個市場大樓。

圖37. 塞維利亞的市場大樓

下午4點整,終於到達我們將住宿兩天的地方。下麵的三張圖是我們在賽維利亞的住所,大學生宿舍(Residencia Universitaria)。

圖38. 我們在塞維利亞的住宿的大學生宿舍-1

圖39. 我們在塞維利亞的住宿的大學生宿舍-2

圖40. 我們在塞維利亞的住宿的大學生宿舍-3

學生宿舍附近有一個藥房,西班牙的藥房都用綠十字來標示。附近還有一個體育館,看來是一個舉行大型運動會的場所。下圖是藥房,再下圖是體育館。

圖41. 塞維利亞的藥房

圖42. 塞維利亞的體育館

我們的房間號是2164,很滿意。我們終於有桌子又有椅子了。房間裏還有爐灶,微波爐,電冰箱。還有一個上下床,我兒睡上床,我睡下床。我高興地把書本資料都放在桌子上。但是一坐床,問題就出來了:“碰頭”。下床太矮,沒法坐,上床太高,站著能摸天花板。

真不知道西班牙人是怎麽想的,人高馬大的西班牙學生,住下床隻能躺著看書嗎?我不想在這裏吐槽,沒想到後天在馬德裏也遇到類似情況,到時候再細說。先洗洗臉,擦擦身,換件衣服睡個覺,累了一天,休息一下再說吧。

醒來後,回想這幾天的經曆,真是感慨萬千。5月8日夜間,在開羅機場(CAI)候機室。顧不得一整天參觀的疲勞,後半夜起飛去奧地利維也納(VIE)。5月9日,轉機飛往西班牙馬拉加(AGP),在那裏遇到了大麻煩。

買不到適時的長途汽車票,不得已乘坐出租車,長途跋涉趕到格拉納達。緊趕慢趕參觀了阿爾罕布拉宮,但卻隻能看外景。在出租車的行程中,由於吃的午餐是馬拉加的“肉夾饃”,拉肚拉到大樹後。5月10日,乘坐長途大巴,拉肚拉到衛生間。

說好聽的是“有驚無險”,說難聽的是“丟盡了臉”。我從大巴衛生間出來時,看到周圍人異樣的目光,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路上真正體會到古人所說“不經一事,不長一智”,“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我在這裏用一段打油詩來形容:

馬拉加的肉夾饃,雖然好吃油水多。想要拉肚沒廁所,草叢大樹後邊躲。幾天腹痛如刀鉸,三條內褲丟掉了。長途大巴肚子脹,司機開恩才解放。

提起經常拉肚的毛病,不由得想起自己的痛苦經曆。

十多年前,由於切除了部分肝髒,把膽囊也切掉了。肝病切肝,膽囊倒黴,“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從此自己成了一個“半肝無膽”的“老弱病殘”。

甚至連流行的成語都出了問題:什麽朋友之間應該“肝膽相照”。肝切一半,膽囊沒了,還怎麽“相照”?還有你這個人真是“膽大包天”,但是我這個人膽囊沒了,別說“膽大”,連“膽小”的資格都沒有了。

雖然手術切掉一半肝髒,膽囊也被摘除,但是,肝髒還能分泌出膽汁。膽囊與膽汁的關係,有點像“納賽爾湖”與“尼羅河水”的關係。對於正常人,吃飯時如果油水不大,膽汁就能夠幫助消化。但是如果油水太大,膽汁不夠,膽囊就把儲藏的膽汁釋放出來,幫助消化。

但是我現在膽囊沒了,沒有儲藏的膽汁,無法消化多餘的油脂,必然會經常拉肚。沒有了膽囊,就如同沒有“納賽爾湖”,無法儲存多餘的河水。而泛濫的“尼羅河水”,洶湧澎湃,奔流直下,必定會淹沒下遊的田地和村莊。

回想起來,我還要感謝加拿大健全的醫療製度和優秀的醫護人員。在他們的精心照料下,我不僅生存下來,而且活得有滋有味。至今為止,我遊遍了世界上的七大洲,三大洋,和四大海。我是“不幸”還是“幸運”,你說呢?

感慨太多,多謝傾聽,不說了。明天乘坐高鐵去馬德裏,但願別再出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安主 回複 悄悄話 回複海邊紅樹

多謝了,大家共享,力求做得像你說的那樣。

海邊紅樹 回複 悄悄話 文圖並茂,知識性強。介紹的很詳細。平安是福。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