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遊記《西南歐埃及三周遊》第十三篇:西班牙-馬德裏(上)
上一篇講我們在西班牙托萊多的旅遊經曆,本篇講我們在西班牙馬德裏的旅遊行程。2025年5月14-15日,我們在馬德裏的市內遊覽。馬德裏是西班牙的首都,西班牙的政治中心。所以在講馬德裏之前,先講一下西班牙的政體。
西班牙王國(Kingdom of Spain),是歐洲西南部的一個君主立憲製國家。大部分領土位於伊比利亞半島,占半島總麵積的六分之五,另外西班牙還有一些海外領地。西班牙是君主立憲製政體,有世襲的君主和兩院。
西班牙國王是國家元首和三軍統帥兼宗教領袖。參議院和眾議院掌握立法權。首相(正式名稱是政府主席)所領導的政府行使行政權。首相由國王提名,並且由國王任命。下圖是西班牙國王費利佩六世(Felipe VI)。
圖1. 西班牙國王費利佩六世
目前西班牙實行的是1978年西班牙憲法。這是西班牙的第一部民主憲法,內容由時任議長蘭德裏諾-拉維萊-阿西納等法律界專家起草,1978年實施。從而結束了佛朗哥將近40年的獨裁統治,該憲法是西班牙向民主體製轉變的重要裏程碑。
該部憲法規定西班牙的國家主權屬於全體西班牙人民,政體是議會製君主立憲製,西班牙的君主是虛位元首,隻代表國家但不享有實權。行政權由首相掌理,立法權則由國會參眾兩院掌理。
下圖是西班牙國旗。
圖2. 西班牙國旗
今天的西班牙是混合型資本主義發達經濟體,世界第十六大經濟體。西班牙還是聯合國(United Nations),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世界貿易組織(WTO) ,二十國集團(G20),歐盟,歐元區,地中海聯盟等國際組織的成員。
西班牙的二級行政區劃為自治區,地位相當於美國的州,西班牙的自治區有17個。自治區之下共劃分為50個省,省及自治市內轄有若幹市鎮,全國共有8124個市鎮。西班牙在地中海擁有三個主權地,由中央政府直接管治。下圖是西班牙的行政區劃圖。
圖3. 西班牙的行政區劃圖
西班牙在世界範圍內屬於發達工業國,與東歐的歐盟新成員(波蘭,匈牙利,羅馬尼亞等)相比,西班牙更富裕更先進,屬於世界上高度發展的先進工業國家之列。
西班牙在歐洲和世界上有非常著名的旅遊勝地,有著很舒適的地中海氣候並且陽光充足,是很多旅行者的度假天堂。到西班牙觀光的遊人數量,排在全世界第四位,僅次於第一位的法國,第二位的美國和第三位的中國。
西班牙內河不利航行,海運卻很發達,與世界各大港口之間都有忙碌的海運。西班牙航空事業非常發達,共有47個民航機場,其中26個國際機場。馬德裏機場,與巴塞羅那機場,馬略卡島上的帕爾馬機場,是全國最著名的三大機場。
西班牙的鐵路主要是寬軌線路,由國營的西班牙國家鐵道公司運營。1992年,從馬德裏到塞維利亞之間的高速鐵路投入運行。2008年,馬德裏與巴塞羅那之間也開通了高速鐵路。目前高速鐵路1636公裏,普通鐵路17074公裏,客運量50億人次,貨運量3090萬噸。
西班牙有四種主要語言:西班牙語,通行於西班牙全國各地。加泰羅尼亞語,用於加泰羅尼亞,巴倫西亞和巴利阿裏群島。巴斯克語,用於巴斯克地區。加利西亞語,用於加利西亞地區。西班牙人主要信仰天主教,也有無信仰人士和其他宗教的信徒。
文化上,除了對音樂世界有龐大貢獻(弗拉明戈舞和吉他等),西班牙各地擁有五花八門的文化表現,如塞爾特傳統與舉世有名的料理與建築。西班牙民風可說是奔放熱情。曾經一直受歡迎的鬥牛,今日卻頗受爭議。
教育上,一般說來,西班牙的教育是五育均衡。西班牙是由17個自治區組成的王國。每個自治區都是獨立的,所以全國沒有統一的各學科計劃和大綱。有意思的是,西班牙政府卻嚴格規定了各科的教時。
近年來因大批來自北非,中南美及東歐國家的移民,先以各種渠道偷渡入境西班牙,作為橋頭堡轉進歐盟其他國家。或經由西班牙非法居留,淪為無合法居留證件的“非法移民”,並以打黑工或者行竊,搶劫,販毒等方式謀生。
再者由於西班牙警力不足及缺乏具威嚇力的法律製裁以及遣返困難等因素,導致西班牙的治安急劇惡化。主要大城市如馬德裏,巴塞羅那,塞維利亞,巴倫西亞的治安皆急速惡化,搶竊案件頻傳。
馬德裏(Madrid),是西班牙首都及最大城市,也是馬德裏自治區首府。馬德裏的位置處於西班牙國土的中部,經緯度是:40°23’N,3°43’W。曼薩納雷斯河(Río Manzanares)貫穿市區。市內人口約340萬,都會區人口約627萬,均占西班牙首位。
下圖是馬德裏在西班牙的相對位置。
圖4. 馬德裏在西班牙的相對位置
馬德裏建城於九世紀,是在摩爾人邊貿站“馬格立特”舊址上發展起來的城市。1561年, 費利佩二世將首都從托萊多遷於此。由於其特殊的地位,因而得到迅速的發展,成為以後西班牙殖民帝國的運籌中心。現今已經與巴塞羅那並列為西班牙的兩大對外文化窗口。
馬德裏與其近郊組成的馬德裏大都市區是歐盟第三大城市經濟體,僅次於法國的巴黎和意大利的米蘭。同時在生活水平,經濟產出和市場規模方麵,馬德裏是南歐和伊比利亞半島最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同時也是歐洲與拉丁美洲之間的主要貿易通道。
絕大多數西班牙國內企業的總部均設在馬德裏,如西班牙電信,國際航空集團和西班牙國家石油公司等。一些研究機構,如西班牙皇家語言學院和塞萬提斯學院。一些國際組織,如聯合國下屬的世界旅遊組織和伊比利亞美洲國家組織等,也將總部設在馬德裏。
近年,各種文化活動在馬德裏開展。由於馬德裏在政治,教育,娛樂,環境,媒體,時裝,科學,文化和藝術所占據的重要地位,馬德裏被列為國際大都市之一。根據2017年的指數排名,馬德裏入選世界最佳居住的城市第十位。
馬德裏是西班牙旅遊人數第二多的城市,僅次於巴塞羅那。雖然它擁有現代化的基礎設施,但是它仍完好地保留了許多曆史建築。太陽門廣場,西貝萊斯廣場和西貝萊斯噴泉已成為馬德裏的標誌性象征。
下麵是馬德裏地圖。
圖5. 馬徳裏地圖
馬德裏地圖中標出了我們於5月12-16日在馬德裏活動的地點:1.阿托查火車站,2.住宿客棧,3.馬約爾廣場,4.馬德裏大教堂,5.馬德裏王宮,6.西班牙廣場,7.太陽門廣場,8.西貝萊斯廣場,9.普拉多博物館。
2025年5月14日上午9點,我們從住宿的客棧出發,到馬德裏市區去參觀。今天的第一個景點,是馬約爾廣場(Plaza Mayor)。由於馬約爾廣場離我們住宿的客棧不遠,所以雖然下著小雨,我們也不坐地鐵或公共汽車,步行而去。
馬約爾廣場,亦稱主廣場或大廣場,是馬德裏的中心廣場,修建於哈布斯堡王朝時期。其形狀為長方形,長129米,寬94米。周圍環繞著三層住宅樓,有237個陽台麵臨著廣場。主廣場的名稱曾經幾度更改。最初稱為“阿拉巴爾廣場”,而後又被稱為“主廣場”。
1812年之後,西班牙所有主要廣場都更名為“憲法廣場”,以紀念1812年憲法。1814年,波旁王朝恢複後,將其改名為“王家廣場”。1873年,更名為“共和國廣場”。1876年,阿方索十二世又恢複了“憲法廣場”的名稱.
西班牙內戰結束後,更名馬約爾廣場。馬約爾廣場的位置,見前麵馬德裏地圖中的第3點。馬約爾廣場麵積不算太大,當時廣場中央正在維修,所以顯得很擁擠。我本來想在馬約爾廣場找到信息中心要一張地圖,如今看來是不行了。
下圖是我在馬約爾廣場上的留影,再下圖是馬約爾廣場上的費利佩三世騎馬像。
圖6. 我在馬約爾廣場上的留影
圖7. 馬約爾廣場上的費利佩三世騎馬像
我們沒有找到信息中心,我沒有拿到馬德裏地圖。看到廣場正在維修,亂糟糟的,我有點失望地離開馬約爾廣場。走了一會兒,見到另一個小廣場,就進去看了一看。裏麵有一個中世紀武士摸樣的立像,不知是誰,但我還是拍攝了下來。
下圖是這個武士的立像(左)與放大(右)。
圖8. 馬約爾廣場外邊的武士立像(左)與放大(右)
西班牙的君主很多都重名,不是“費利佩”,就是“卡洛斯”,隻好用“某某世”來區分,經常搞得人們眼花繚亂。下麵我用三張“世襲圖”來簡單直觀地做以說明,可能對讀者大有脾益。第一張是“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王室成員世襲圖”。
圖9. 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王室成員世係圖
請注意,世襲是從“西班牙王國”(Kingdom of Spain)創世人“伊莎貝拉一世”(紅字)開始,所有成員都標出與她的關係。直到最後的一位“費利佩五世”,不是“哈布斯堡王朝”的王室成員,而是西班牙“波旁王朝”的首位君主,因為他開創了西班牙的波旁王朝。
另外還請注意,“費利佩五世”登基成王的公元1700年,是西班牙王國改朝換代的轉折點。“費利佩五世”原來是法國的“安茹公爵菲利普”,是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1-1714)的最後受益者。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的起端,就在於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卡洛斯二世死後絕嗣。卡洛斯二世臨死前,在群臣力薦和羅馬教宗的誘導下,在遺囑中宣明傳位外甥“安茹公爵菲利普”,他是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二嫡孫,這成了法國外交上的巨大勝利。
但是引起奧地利哈布斯堡王室的不滿,他們認為西班牙的王位本應由同是哈布斯堡王室的奧地利大公查理(後來的神聖羅馬皇帝查理六世)來繼承。因此他們積極尋找同盟,以期對法宣戰,奪回西班牙的王位。
這場戰爭敵對雙方各自與友好國家結成同盟,形成了兩派陣營。法國與西班牙,巴伐利亞,科隆及數個德意誌邦國,還有薩伏依與葡萄牙組成同盟。神聖羅馬帝國則與英國,荷蘭,勃蘭登堡,漢諾威和多數德意誌小邦國,以及大部分意大利城邦組成反法“大同盟”。
1701年,大同盟正式對法國宣戰,“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正式開打,法國最終成了這場戰爭的最大贏家,西班牙王位最後由波旁王朝的安茹公爵菲利普繼承。法國從此消除了被哈布斯堡王朝兩麵夾攻的憂慮,大大擴展法國在歐洲的影響力。
但是有條件:法國與西班牙不得合並。下圖是從“費利佩五世”(紅字)開始的“西班牙波旁王朝王室成員世係圖”,所有成員都標出與他的關係。
圖10. 西班牙波旁王朝王室成員世係圖
“費利佩五世”是法國的“安茹公爵菲利普”,法國國王路易十四的二嫡孫,法國王太子的二兒子,法國王太孫的二弟,法國國王路易十五的二叔。
有點拗口了不是?
要想搞明白這個“繞口令”,請看下麵這個以路易十四(紅字)為參考點的,“法蘭西波旁王朝王室成員世係圖”,所有成員都標出與他的關係。
圖11. 法蘭西波旁王朝王室成員世係圖
世係圖中可以清楚地標示出這些關係。路易十四的次孫(紅字),就是“安茹公爵菲利普”,亦是“法國國王費利佩五世”。從世襲圖中看出,法國王室的孩子,尤其是“長門長子”,都對“路易”這個名字情有獨鍾,上麵世係圖所示的“路易”,竟有十三位之多。
除了波旁王朝的開創者“亨利四世”,和末代君主“查理十世”之外,全叫“路易”。而代替查理十世宣讀退位詔書的,就是其子“路易十九”。現在看起來,法國王室的長門長子,從一出生開始,就在想著自己應該排上“路易十幾”。
這種情況有點像古埃及新王國時期的第20王朝,幾乎全部法老都叫“拉美西斯”(從三世到十一世)。原因是“拉美西斯二世”名氣太大了,想借他的名氣壯膽。法國的情形也類似,路易十四是當時的“歐洲霸主”,他的後代都想扛起這麵大旗。
好了,這些王室的血統關係,就講到這裏,下麵繼續我們在馬德裏市區的旅遊。雖然天還下著雨,我們繼續往前走,路上看到了一個教堂,好像不是馬德裏大教堂。但還照了相。
看到這些姑娘們打著雨傘走路,我們才意識到,自己已經淋濕了。但是不管怎樣今天也要遊遍馬德裏。下圖是我在馬路對麵拍攝的冒雨出行的遊客們。
圖12. 小教堂前冒雨出行的遊客們
我們的目標沒達到,所以繼續向前走。過一會兒,看到街對麵有一個門前掛旗的小洋樓。看了一麵旗幟才曉得是“馬德裏俱樂部”(Club de Madrid),另一麵旗幟是“亞洲之家”(Casa Asia)。下圖是這個混合小洋樓。
圖13. 馬德裏俱樂部的亞洲之家
拍完照片一回頭,身後門旁有一塊牌子,雖然不識意大利文和西班牙文,但是詞根與英文是一樣的。靠猜想也知道是“意大利大使館”(Embassy of Italy)。下圖是意大利大使館門旁的招牌。
圖14. 馬德裏意大利大使館的招牌
下一個景色精彩了,我老遠就看到馬路對麵的建築群馬德裏大教堂,全名為“馬德裏王家阿穆德納聖母主教座堂”(Catedral de Santa María la Real de la Almudena de Madrid)。馬德裏大教堂的位置,見前麵馬德裏地圖中的第4點。
教堂北麵隔著“兵器廣場”(Plaza de la Armería)與馬德裏王宮相對。該教堂的主保聖人為“阿穆德納聖母”(Virgen de la Almudena),她也是馬德裏的主保聖人。1561年時,西班牙將首都從托萊多遷至馬德裏,但教會中樞仍然留在托萊多
這使得新首都一直沒有主教座堂。西班牙是一個天主教國家,早在16世紀就有修建此教堂的計劃,並且已決定將教堂奉獻給阿穆德納聖母。但遲至1879年才正式開工,在西班牙內戰期間,興建工程曾被迫中斷,直到1950年才複工。
教堂的建築樣式原為哥特複興式,複工後改為巴洛克式,好與馬德裏王宮的白灰兩色建築相對應。1993年6月15日,教堂在時任教皇約翰-保羅二世的祝聖下正式啟用。2004年,費利佩王子(如今的國王費利佩六世)在該教堂舉行了婚禮。
下圖是大教堂背麵的雙鍾樓。
圖15. 馬德裏大教堂背麵的雙鍾樓
下圖是我在馬路對麵拍攝的馬德裏大教堂的外觀。
圖16. 馬德裏大教堂的外觀
下圖(左)是大教堂的前立麵。下圖(右)是聖彼得立像,他高舉雙手,祈禱蒼天。
圖17. 馬德裏大教堂的前立麵(左),與大教堂廣場上的聖彼得立像(右)
進教堂參觀的人員必須脫帽,以示尊敬。下圖是教堂的主祭壇,(左)圖是遠景,(右)圖是中景。人們可以排隊走上台階,一睹聖母瑪利亞的風采。
圖18. 馬德裏大教堂內部-12
下圖還是教堂的主祭壇,(左)圖是近景,(右)圖是的中間是聖母與聖嬰。我也跟著人群上了台階,並且照了相。當我下了一段台階時,主教來了。他高唱福音,人們也跟著唱。我隻好默默地等待,結束後才下到地麵。
圖19. 馬德裏大教堂內部-34
下圖(左)是大教堂入口,與祭壇相對。下圖(右)是大教堂側方,基督釘在十字架上。
圖20. 馬德裏大教堂內部-56
大教堂總算參觀完了,下一個目標是馬德裏王宮(Palacio Real de Madrid)。馬德裏王宮,費利佩五世1738年下令修建。馬德裏王宮是西班牙君主正式官邸,現僅用於國家典禮。馬德裏王宮的麵積為13萬5千平方米,有3418個房間,目前是歐洲最大的王室宮殿。
馬德裏王宮位於馬德裏市中心西側的拜倫街,位於曼薩納雷斯河東岸,鄰近馬德裏地鐵的歌劇院站。馬德裏王宮的位置,見前麵馬德裏地圖中的第5點。
馬德裏王宮的正麵,隔著兵器廣場與大教堂的背麵相對。下圖(左)是馬德裏王宮的正麵,下圖(右)是馬德裏大教堂的背麵。
圖21. 馬德裏王宮的正麵(左),與大教堂的背麵(右)
上午11點,我們進入馬德裏王宮庭院去參觀。成人門票14歐元,老人減半,共21歐元。在馬德裏王宮的禮品店裏,我買了一本中文書《馬德裏王宮》,11.90歐元,下圖是中文書《馬德裏王宮》的封麵。
圖22. 中文書《馬德裏王宮》的封麵
在馬德裏王宮禮品店的出口處,樹立著國王費利佩六世夫婦的大幅照片。下麵的(右)圖是馬德裏王宮裏的費利佩六世夫婦的大幅照片,下麵的(左)圖是在馬德裏王宮東方廣場上的費利佩四世騎馬像。設計者參考伽利略的計算,使雕像的重心,落在馬的後蹄上。
圖23. 費利佩四世的騎馬像(左),與費利佩六世夫婦的大幅照片(右)
馬德裏王宮外麵的東方廣場麵積很大,是當初伊莎貝拉二世下令修建的城市化綠化公園。廣場中央是費利佩四世的騎馬像(見上麵的左圖)。廣場四周樹立著西班牙曆代名人(包括國王和將軍)的雕像。例如下圖是一個女人(左)一個男人(右)的雕像。
圖24. 馬德裏王宮東方廣場上的名人雕像
我們在廣場上轉悠了好一陣子,我拍攝了許多雕像的照片,之後才戀戀不舍地離開。不過在離開馬德裏王宮之前,我最後一次拍攝了馬德裏王宮的正麵與背麵。下圖是馬德裏王宮的正麵,再下圖是馬德裏王宮的背麵。
圖25. 馬德裏王宮的正麵
圖26. 馬德裏王宮的背麵
離開馬德裏王宮之後,我們向北走,穿過一個小公園。我看到遠處有兩個商業大樓,於是用望遠鏡頭拍下了大樓的圓拱尖頂。後來才知道,它們都是我們住宿的“格蘭比亞大街”上的商業大樓。
下圖是“格蘭比亞大街”上,兩個商業大樓的圓拱尖頂。
圖27. “格蘭比亞大街”上,兩個商業大樓的圓拱尖頂
我們的目的地是西班牙廣場(Plaza de España)。西班牙廣場是馬德裏市中心的一個大型廣場和熱門的旅遊目的地,位於馬德裏王宮的不遠處,格蘭比亞大街的西端。西班牙廣場的位置,見前麵馬德裏地圖中的第6點。
廣場的中心是米格爾-德-塞萬提斯紀念碑,包括上方的塞萬提斯石雕,前方的堂-吉訶德和桑丘銅像,以及代表堂吉訶德真愛的兩尊石像:平凡的村姑阿爾東沙-羅任索和想象中美麗的杜爾西內婭-台爾-托波索。塞萬提斯紀念碑是為紀念塞萬提斯逝世300周年而建的。
米格爾-德-塞萬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是以西班牙騎士為主題的小說《堂-吉訶德》的作者,同時也是一位劇作家,他的作品以性格描寫見長。他是一位貧窮的外科醫生之子,從小沒有受過正規的學校教育,他全靠自學才成為一位偉大的作家。
下圖是西班牙廣場上的塞萬提斯紀念碑。細高挑的堂-吉訶德,騎著高頭瘦馬,左手持長槍,右手指前方,昂首挺胸地走在前麵。矮胖敦實的桑丘,騎著笨拙的毛驢,揹著行囊,老老事實地跟在後邊。銅像完全再現了塞萬提斯在書裏描述的情景。
下圖是西班牙廣場上的塞萬提斯紀念碑,再下圖是我在塞萬提斯紀念碑前麵的留影。
圖28. 西班牙廣場上的賽萬提斯紀念碑
圖29. 我在賽萬提斯紀念碑前麵的留影
西班牙廣場上有馬德裏最高的兩座建築:建於1957年,142米高的“馬德裏塔”(Torre de Madrid)和建於1953年,117米高的“西班牙大廈”(Edificio España)。下圖(左)是“馬德裏塔”,下圖(右)是“西班牙大廈”。
圖30. 西班牙廣場上的“馬德裏塔”(左),與“西班牙大廈”(右)
下圖是西班牙廣場上的不鏽鋼藝術雕塑品(左),與廣場對麵的商業大樓(右)。
圖31. 西班牙廣場上的不鏽鋼藝術雕塑品(左),與廣場對麵的商業大樓(右)
我們在西班牙廣場上的小公園裏吃了野餐,然後步行回家,我們住宿的客棧離西班牙廣場不遠,不用坐車。我兒在路過的華人超市買些食品回來做晚飯。然後就早早休息了。今天全天步行參觀沒有坐車,無論是地鐵還是公共汽車。
明天繼續遊覽馬德裏市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