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安遊記

環球旅遊的隨記,北美,歐洲
正文

老安遊記《楓葉之國加拿大》第十一篇: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二)

(2022-05-11 00:19:01) 下一個

老安遊記《楓葉之國加拿大》第十一篇: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二)

前一篇講我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旅遊經曆,主要是溫哥華島和維多利亞市。本篇繼續講我在該省的旅遊行程,主要是溫哥華。溫哥華是該省最大城市,位於巴拉德內灣(Burrard Inlet)與弗雷澤河(Fraser River)的入海口之間。下麵是溫哥華市的地圖。

圖1. 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溫哥華市地圖

1997年6月11-13日,我參加在溫哥華舉行的“第10屆極地和海上撒油項目技術研討會”(Tenth Arctic & Marine Oilspill Program Technical Seminar,AMOP-10)。當時我在阿爾伯塔省卡爾加裏市帝國石油研究中心(Imperial Oil Research Center)作研究員。

同來參加會議的還有兩個論文合作者古德曼博士(Dr. Goodman)和布朗博士(Dr. Brown)。三篇論文每人每天分別報告一篇,三天的時間都在開會。下圖是溫哥華會議論文集的封麵(左)和我負責報告的論文首頁(右)。

圖2. 溫哥華會議論文集的封麵(左)和我負責報告的論文首頁(右)

嚴格地說,這次參加會議不是“旅遊”溫哥華,而是“來到”溫哥華,因為會後就離開了。這是我第二次“來到”溫哥華。我第一次“來到”溫哥華是1995年9月2-4日。當時我的兄嫂到我居住的卡爾加裏來探親,我利用勞動節長周末,開車帶他們到溫哥華旅遊。

1995年9月3日,我與兄嫂整天都在溫哥華遊覽,包括溫哥華市中心加拿大廣場,溫哥華唐人街,斯坦利公園,還有1986年世界博覽會的舊址。下圖是我與我兄在斯坦利公園裏的合影,我在左邊,我兄在右邊,照片的背景是溫哥華的城市天際線。

圖3. 我與我兄在溫哥華斯坦利公園裏的合影

下麵的兩圖是我與我兄在斯坦利公園裏的合影,背景是連接太平洋的巴拉德內灣。

圖4. 我與我兄在溫哥華斯坦利公園裏的合影

圖5. 我與我兄在溫哥華斯坦利公園裏的合影

第三次“來到”溫哥華是2002年6月22-23日,我與我妻到溫哥華來訪友,但是隻有一天的時間。我們開車到溫哥華東北角山上的西蒙-弗雷澤大學(Simon Fraser University)去參觀。下圖是我妻在校門前的留影,再下圖是我在校門前的留影。

圖6. 我妻在西蒙-弗雷澤大學校門前的留影

圖7. 我在西蒙-弗雷澤大學校門前的留影

西蒙-弗雷澤大學校園裏有一個模型,像一個張開的河蚌,我們開心地在裏麵照相留念。

圖8. 我與我妻在西蒙-弗雷澤大學校園的“河蚌”裏照相留念

第四次“來到”溫哥華是2010年8月25-28日,我從美國西雅圖,過境到加拿大溫哥華來旅遊。這次是真正的“旅遊”,四天時間差不多把溫哥華的主要景點都看了。2010年8月25日,我在美加邊境的和平門(Peace Arch)入境。下圖是飄揚著兩國國旗的和平門。

圖9. 美加邊界上飄揚著兩國國旗的和平門

下圖是我在和平門下麵的花壇前攝影留念,花壇上的圖案是加拿大的紅白兩色楓葉旗。

圖10. 我在美加邊界和平門下的留影

第二天,2010年8月26日,我到北溫哥華去遊覽卡比拉諾吊橋(Capilano Suspension Bridge)。在溫哥華市的西邊,在通過獅門橋(Lions Gate Bridge)之前,是斯坦利公園。下圖是斯坦利公園(Stanley Park)的入口。

圖11. 溫哥華市斯坦利公園的入口

從斯坦利公園可以眺望溫哥華的城市天際線。

圖12. 從斯坦利公園眺望溫哥華的城市天際線

在北溫哥華有一個深深的峽穀,峽穀中架起一座長長的吊橋,叫卡比拉諾吊橋(Capilano Suspension Bridge)。卡比拉諾吊橋公園是溫哥華的一個著名景點,每年都吸引成千上萬的遊客慕名前來觀光。下圖是卡比拉諾吊橋公園的入口。

圖13. 溫哥華卡比拉諾吊橋公園的入口

下圖是卡比拉諾吊橋公園裏的原住民圖騰柱(Totem Poles)。

圖14. 卡比拉諾吊橋公園裏的原住民圖騰柱

下圖是我在卡比拉諾吊橋公園觀景台上的留影。

圖15. 我在卡比拉諾吊橋公園觀景台上的留影

下圖是長長的卡比拉諾吊橋。

圖16. 溫哥華的卡比拉諾吊橋

下圖是我在卡比拉諾吊橋台階上的留影。

圖17. 我在卡比拉諾吊橋台階上的留影

下圖是卡比拉諾吊橋公園裏的懸空棧道。

圖18. 卡比拉諾吊橋公園裏的懸空棧道

第三天,2010年8月27日,我遊覽了溫哥華市區。在溫哥華的市中心,有一個加拿大廣場(Canada Place),加拿大廣場位於溫哥華港口的水前(Water Front),其中五座白色風帆式的建築名氣很大。下圖是我在加拿大廣場前麵的留影。

圖19. 我在溫哥華加拿大廣場前麵的留影

下圖是我在為溫哥華港口上的留影。

圖20. 我在溫哥華港口上的留影

下圖是溫哥華市中心的“瞭望塔”大樓。

圖21. 溫哥華市中心的“瞭望塔”大樓

我買票登上“瞭望塔”大樓,俯瞰溫哥華港口(下圖)和港口上停泊的遊輪(再下圖)。

圖22. 我從溫哥華的“瞭望塔”大樓上俯瞰溫哥華港口

圖23. 我從溫哥華“瞭望塔”大樓上俯瞰港口上的遊輪

離加拿大廣場不遠,就是溫哥華的老城區煤氣鎮(Gas Town),煤氣鎮街頭的“煤氣鍾”,據說是靠地下的煤氣推動,長年行走不息,而且也很準確。

圖24. 溫哥華老城區煤氣鎮街頭的“煤氣鍾”

下圖是溫哥華老城區的“楔子樓”,此樓又窄又長,真像“楔子”一樣。

圖25. 溫哥華老城區的“楔子樓”

在溫哥華港口的旁邊,是溫哥華市的會展中心。溫哥華市的大型慶祝活動,都在這裏舉行。

圖26. 溫哥華市的會展中心

在溫哥華市會展中心的旁邊,是溫哥華冬季奧運會的舊址。2010年的第21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XXI Olympic Winter Games),就在這裏舉行。下圖是冬季奧運會的火炬。

圖27. 溫哥華冬季奧運會的火炬

下圖是溫哥華冬季奧運會的紀念性地標“鯨魚台階”。

圖28. 冬季奧運會的紀念性地標“鯨魚台階”

第四天,2010年8月28日,我來到溫哥華的唐人街。下圖是唐人街的“繼往開來”牌樓,再下圖是溫哥華唐人街的“中”字形標識,第三圖是唐人街的中華文化中心,第四圖是唐人街的國際村(International Village)。

圖29. 溫哥華唐人街的“繼往開來”牌樓

圖30. 溫哥華唐人街的“中”字形標識

圖31. 溫哥華唐人街的中華文化中心

圖32. 溫哥華唐人街的國際村

在溫哥華唐人街裏還有個中山公園。下圖是我在中山公園裏孫中山紀念像前的留影。

圖33. 我在唐人街中山公園裏孫中山像前的留影

溫哥華市的東邊有個圓球形的建築,是1986年世界博覽會(EXPO-1986)的舊址,現在是溫哥華科學館。溫哥華科學館的中央,是個球形立體電影院,周圍是各種各樣的科學技術展覽館。下圖是溫哥華科學館的外觀,當時正在維修,不能入內參觀。

圖34. 溫哥華市的科學館

溫哥華市政廳(City Hall),在市中心的南邊,一般說來遊人較少。下圖是溫哥華市政廳的大樓,方向坐南朝北,陰麵光線很弱。

圖35. 溫哥華市政廳大樓的正麵

溫哥華市政廳大樓門前,有一個喬治-溫哥華的立像,喬治-溫哥華(George Vancouver),是英國著名的航海家,溫哥華地區的發現者,曾經到過太平洋東北部的所有海岸。下圖是我在喬治-溫哥華立像前麵的留影。

圖36. 我在喬治-溫哥華立像前麵留影

溫哥華市政廳大樓的背麵,陽光明亮潔白無暇,紅白兩色楓葉旗,在藍天之下高高飄揚。下圖是我在溫哥華市政廳大樓背麵的留影。

圖37. 我在溫哥華市政廳大樓背麵的留影

格蘭維爾島(Granville Island),位於溫哥華海灣裏格蘭維爾大橋的下麵,是一個供人們休閑度假的小島。下圖是格蘭維爾島的入口。

圖38. 溫哥華格蘭維爾島的入口

下圖是我在格蘭維爾島上的留影,背景是溫哥華的市中心。

圖39. 我在溫哥華格蘭維爾島上的留影

下圖是從格蘭維爾島看格蘭維爾大橋(Granville Bridge)。

圖40. 從格蘭維爾島上看格蘭維爾大橋

下圖是格蘭維爾島上的公共市場(Public Market)。

圖41. 格蘭維爾島上的公共市場

下圖是格蘭維爾島公共市場裏的“賣藝女孩”。

圖42. 格蘭維爾島上公共市場裏的“賣藝女孩”

下圖是我在格蘭維爾島海邊的留影,背景是溫哥華市中心。

圖43. 我在格蘭維爾島海邊的留影

下圖是格蘭維爾島上的溫哥華海事博物館(Vancouver Maritime Museum)。

圖44. 格蘭維爾島上的溫哥華海事博物館

下圖是格蘭維爾島上的溫哥華航空博物館(Vancouver Aeronautical Museum)。

圖45. 格蘭維爾島上的溫哥華航空博物館

下圖是格蘭維爾島上的溫哥華音樂學院(Vancouver Academy of Music)。

圖46. 格蘭維爾島上的溫哥華音樂學院

下圖是格蘭維爾島上的溫哥華天文台(Vancouver Observatory)。

圖47. 格蘭維爾島上的溫哥華天文台

第五次來溫哥華是2011年8月16-18日,我沿著加拿大的1號國道,從東邊的阿爾伯塔省一路開過來,直接到溫哥華的“新中國城”列治文市(City of Richmond)。目的是來調查這裏中國人的生活,因為我已經計劃在退休之後,到溫哥華來定居養老。

下麵是列治文市一些中國商場的照片。

圖48. 列治文的時代坊(阿伯丁)百貨商場

圖49. 列治文的八佰伴中心

圖50. 列治文的大阪超級市場

圖51. 列治文的中國世界超級市場

圖52. 列治文的太古廣場

圖53. 列治文的置地廣場

第六次來到溫哥華是2013年7月21日,我與我妻從美國東部密西根州底特律(Detroit,MI,USA),舉家搬遷到溫哥華地區的南邊,美加邊界附近的白石鎮(White Rock,BC,Canada)。下圖是我從底特律搬家到溫哥華的自駕路線圖。

圖54. 我從底特律搬家到溫哥華的自駕路線圖

下圖是我在搬家路上拍攝的照片,部分家具用品裝在(8x8)U-HAUL 拖鬥中。

圖55. 我從底特律搬家到溫哥華路上所拍攝的照片

這次搬家之旅(2013年7月15-21日),六九高齡不辭勞苦,曉行夜宿餐風飲露。曆時七天六夜,行車2500英裏,橫穿美(加)十個州(省),跨過北美四個時區(美東的西5,中部的西6,山地的西7,太平洋的西8)。

但是這次還沒搬完,於是我與我兒原路逆行(2013年8月6-12日)。裝滿(26x8)U-HAUL 全車,拖上自己的汽車,沿著同一條路線,第二次搬家(2013年8月17-23日)。最後,第七次來到溫哥華,徹底離開了“底特律”,成為完全的“溫哥華人”。

兩個月內,三次橫跨美國大搬家,走了一個大大的“之”字形,自然耗資不菲,一萬美元。下圖是大搬家的最後一天,我在休息處的留影。

圖56. 從底特律搬家到溫哥華的最後一天,我在休息處的留影

總結一下,我七次來溫哥華的目的:一次因公開會,一次探親訪友,兩次專程旅遊,一次調查研究,最後的兩次是搬家定居。溫哥華有這麽多的旅遊資源,定居之後也要繼續旅遊,具體的細節將在下一篇中再加敘述。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