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女兒,今年幸運地被多倫多大學錄取。他們委托我幫忙找一套公寓。於是我們一大早去看房,有一個剛上市的單元,價格實惠,位置絕佳,就在校園對麵。但那天下午,房東就收到了三個競爭的 offer。
在安省,租賃法絕對偏向保護租客,房東無法隨意解約。所以,價格並不是唯一的標準,房東更看重租客是不是“靠譜”。那麽,如何能讓房東知道你靠譜呢?
於是我建議她寫一封“自我推薦信”,讓房東看到她是一個值得信賴的租客。
她寫道:
“我十二歲隨父母移民加拿大,不抽煙、不喝酒、不打遊戲、不養寵物。從小注重衛生與責任感。在校成績優異,多次獲獎。業餘愛好是網球、羽毛球、遊泳、滑冰,也喜歡做飯、做家務和園藝。我長期參加加拿大青少年軍校計劃,擔任夏令營助教,培養了溝通、組織和領導能力。如果您把房子租給我,我會把它當作在多倫多的第一個家,認真打理,保持整潔,並尊重您的房產。”
這封信不華麗,卻真誠。房東看到的,不再是一個陌生租客,而是一個幹淨、自律、可靠的年輕學生。
這讓我想起三十多年前的一件往事。
九十年代初,我批閱一份來自青島函授站的泛讀試卷。那位考生沒能答完,在最後一頁寫下:
“老師,我本來很想好好學習。但最近老婆懷孕生孩子,加上單位工作太忙,幾乎沒時間靜下心來。所以很多題不會做。要是這次再沒通過,我會比同齡人低兩級,更自卑,更沒麵子。懇求老師高抬貴手,能給我一個及格分。”
那一刻,我心裏一酸。再細看他的試卷,確實有些基礎,隻是力不從心。於是,我給了他一個“勉強能過”的成績。
兩個故事,跨越三十年,卻有同一個關鍵詞:開口求助。
當年的考生,用一段話換來了一次機會。
今天的租客,用一封信拉近了與房東的距離。
生活裏,我們常常習慣沉默,覺得請求是軟弱,是麻煩。但事實是:
不說,別人無從知曉。
不求,別人無從幫起。
不試,就永遠錯過。
機會從來都不缺,而是需要你勇敢去爭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