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你調溫度我斷電,同一屋簷吵翻天

(2025-05-23 17:58:23) 下一個

今天上午10點左右,我正坐在電腦前查房源,手機突然響了。

地下室的租客發來一條短信:“我把電閘關了。”

起初我還以為他在開玩笑。結果並不是。他語氣認真地解釋:樓上的租客每次出門前都會將溫控器調得極低,一走就是好幾個小時。樓下溫度驟降,他已忍耐多次,最終決定“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拉閘斷電。

沒多久,樓上的租客回到家,發現停電,也立刻發來短信問詢。兩人隨後在 WhatsApp 上展開了一場“線上對峙”,從溫度爭執升級到人品評價,愣是把一個共享空間變成了“戰場”。

雖然從旁觀者角度看,這場爭執不乏戲劇性,但我作為房東,還是得設法出麵調解。

其實這兩家人,都挺好,受過教育,談吐得體。

有趣的是,他們都來自土耳其,幾乎是同時登陸加拿大的“新移民”。彼此背景相似,身份相仿。

兩位先生原本是工程師,如今仍在尋找對口工作;語言尚未完全適應,心裏難免有些壓力。相較之下,兩位太太則適應得更快,順利找到了工作。樓上是夫妻倆和一個女兒,樓下則是夫妻倆和一個兒子,兩個孩子年紀相仿,剛剛步入高中。

從外人眼中看,這是最有可能成為朋友的組合。但生活從不按劇本走。背景的相似,有時並不帶來親近,反而讓人更容易陷入比較、誤解甚至防備。

他們爭執的,表麵是溫度,實則是情緒與邊界感。

對樓上的租客而言,調低溫控器也許隻是出於節能或習慣;

但在樓下的租客感受中,卻是自己舒適生活的不斷被打擾。

那一拉電閘的動作,看似衝動,其實是長期隱忍後的情緒宣泄。他真正想說的不是“我要製裁你”,而是“請你也在乎我的感受”。

我隨後分別致電兩位男士,耐心溝通,也重申彼此尊重的重要性。幸好,他們都願意冷靜下來,表達會配合我盡快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案。

在同一屋簷下生活,摩擦難免。但生活教會我們一件事:

不是所有的不滿都值得較真,有時候,退一步,屋子就暖了。

語言的不流利、工作的不穩定、生活的不確定,這些都會帶來壓力,讓人煩燥;即便如此也應該為別人留出一點空間,盡量不要轉怒。

溫度可以調,心也可以柔。

在異國他鄉,最大的奢侈品,永遠是體諒。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