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我和文靜去購物。剛坐上車,文靜驚訝地指著前擋風玻璃:“爸,你的windshield裂了!” 我順勢一看,果然,在玻璃與車罩連接處,有一道極細但很長的裂縫,細到之前完全沒有察覺到。
這輛車是去年五月從寶馬4S店租的,才不到一年就出現裂縫,我直覺認為是質量問題,應該還在保修期內。於是,撥通寶馬4S店電話,結果工作人員卻說,這可能是因天氣寒冷導致的自然損壞,不在保修範圍內,讓我聯係保險公司解決。
我隨即致電保險公司,對方確認隻能更換新玻璃,並告知我可以選擇在寶馬4S店或其合作的Speedy Glass維修。同時提醒我,由於我購買保險時選擇了$500的墊底費, 保險公司隻承擔超出的維修費用,$500以下的部分需要我自己支付。
考慮到Speedy Glass離家近,我預約了2月24日早上9:30更換玻璃。到店後,前台小姐說,通常早上送車,晚上就能取車,換好後會通知我。
然而,剛回到家不到一小時,Speedy Glass的電話就來了。我心想,這麽快就換好了?誰知電話裏的男士告訴我:“您的車是租賃的,而寶馬公司規定,租賃車輛必須使用寶馬指定的擋風玻璃。我們沒有現貨,需要預訂。” 我頓時愣住——預約電話裏,我已經說明了車是租賃的,結果他們居然沒提前查清,白讓我跑了一趟,還得把車再開回來!
一周後,Speedy Glass來電通知我可以把車送過去。下午4點取車時,前台小姐遞過賬單:維修費$1890.46,HST$245.76,總計$2136.22。我需要支付的是$745.76。我覺得金額不對,就問前台小姐,她解釋說我不僅需要支付$500的墊底費, 還要支付整個維修費用的HST。保險公司隻支付維修費用,而不支付稅款,HST($245.76)全部由我承擔,心裏感覺有點冤枉。
這次換玻璃,我發現自己有兩個認知盲區:
第一盲區:以為擋風玻璃在保修期內,應該由廠家負責,沒想到這類自然損壞並不在保修範圍,而是由保險公司理賠。
第二盲區:以為保險公司應該支付墊底費以外的維修費用和HST,沒想到保險公司隻支付維修費,而不負責維修部分的HST,最終整個維修金額的稅都要消費者自己掏腰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