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剛談成一單,定金支付的注意事項已經發給了合作方,他也轉發給了買家。周二下午4點多,買家打電話告訴我,定金已經支付。結果,三天後我查銀行賬戶,卻發現錢根本沒到賬!
趕緊打電話跟進,對方說錢已經匯了,還拍了匯款證明發給我。結果一看,我直接傻眼——本票上的信息錯得十萬八千裏!
買家填的收款人,竟然不是我的公司 Royal Elite Jerry Wen Realty Inc.,而是 TD Canada Trust——我的開戶銀行!更離譜的是,合作方、買家、買家銀行櫃員,甚至接收存款的TD銀行櫃員,居然都沒發現這個低級錯誤!
我立馬讓對方趕緊去銀行修改。掛了電話後,哭笑不得。類似的情況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所以我之前特意提醒過,但合作方依然沒有認真核實,買家也沒仔細校對,銀行櫃員更是馬虎,完全忽視了匯款說明上的關鍵細節:收款人是我的公司,收款銀行才是TD Canada Trust!
更誇張的是,買家拿著填錯的本票去存款,另一家銀行的櫃員居然還能把它存到了他們自己的賬戶上?!整整四個環節,沒有一個人發現問題,真的讓人無語……
這讓我想起剛上大學時的一位老師,他總是強調:“做作業要細心,絕不能犯‘馬虎錯’。他說,馬虎錯在學習中可能隻是丟幾分,但在戰場上,一個小馬虎錯可能會帶來慘痛的代價。
他舉了個例子:朝鮮戰爭期間,某部隊收到前線發來的電報,原文是‘敵軍有兩個連的兵力’(??? ?? ??? ?? )。結果,編譯員一不小心,把‘兩個連’看成了‘一個連’(??? ??? ??)。就是這一點誤差,讓部隊誤判了敵情,最終導致慘重的傷亡。
類似的馬虎錯,在商業領域也時有發生。我的一個英語老師曾經講過一個案例,一個歐洲商人本來要把貨物運往“新港”(Xingang),結果訂單上誤寫成了“新疆”(Xinjiang),導致貨物被運錯,損失慘重。一個小小的拚寫錯誤,造成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損失。
2021年,我幫客戶買房,房子標價299萬餘,我的買家出價288萬,賣家本想還價290萬。
但賣方經紀人在合同上寫報價時,居然誤寫成了209萬(TWO MILLION NINETY THOUSAND)!我收到合同後,立刻察覺錯誤,向買家解釋情況。買家愣了一下,笑著說:“那就接受吧!”
為什麽人類總是犯“馬虎錯”?從大學老師的教誨到我的親身經曆,40多年過去了,我始終提醒自己盡量不犯低級錯誤。寫合同時,一遍、兩遍,甚至三遍校對,但依然會出錯。有時候,腦子裏想的都是對的,可手卻寫錯了——腦手不一啊!
人類真的可以完全避免“馬虎錯”嗎?恐怕很難。我們很難長時間保持注意力,記憶力也非常有限,再加上特定環境和情緒的影響,馬虎錯是很難百分之百杜絕的。
AI的普及,讓杜絕馬虎錯出現了希望。最近,我在用Google寫郵件時,係統經常會自動提醒書寫錯誤,AI的優勢愈發的明顯。這讓我意識到,要想杜絕馬虎錯,隻能靠AI!如今,AI已經能夠自動校對拚寫、檢查計算錯誤,麵對這一點,人類不得不承認,在精準度的較量上,我們終將敗給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