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情人節,傍晚,我陪著文靜一起觀看了《哪吒 2》。回家路上,我隨口問她:“這部電影和漫威的相比,你覺得有什麽不同?”
她興奮地回答:“故事緊湊,幽默自然,製作精良,視覺效果震撼,情節曲折,非常喜歡!漫威的後期電影呢,看一會兒就能猜到劇情走向,越來越沒意思了。”
文靜不僅喜歡中國電影,還能用流利的中文和我交流,這和她小時候堅持看中文電視有很大關係。
讓孩子學中文,最好的方法是什麽?
當初,為了讓文靜學中文,我特意請過兩位優秀的老師,結果她始終提不起興趣,學了沒多久就放棄了。可我深知,14 歲之前是學習外語的黃金年齡,過了這個階段,再想學成地道的語言,難度會大大增加。那麽,該怎麽辦呢?
後來,我想起了九十年代初在延吉市的一次經曆。當時,我受邀去一位朝鮮族教授家做客。徐教授的父母完全不會中文,而他的兒子中文卻流利得驚人。好奇之下,我問教授:“你兒子是在哪裏學的中文?”
他笑著擺擺手:“沒人教他啊,他就是自己看中文動畫片學的。”
這句話讓我頓悟——語言的學習未必需要正式課堂,隻要有環境就行!
創造“沉浸式環境”,讓孩子自然習得語言
從那以後,我不再執著於請中文家教,而是想辦法讓文靜在生活中自然而然地接觸中文。
一開始,我們一起看《喜羊羊》、《熊出沒》這類動畫片,簡單、有趣,容易讓孩子接受。後來,她的興趣發生了變化,我就陪她看《金星秀》。
沒想到,她竟然成了金星的鐵粉!飯前飯後,她喜歡模仿金星的舞蹈動作,學沈南的搞笑語氣,甚至夢想有一天去中國,親自到錄製現場看一場金星秀。可惜,《金星秀》停播了,她的夢想也隨之破滅。
那之後,我帶她一起看《非誠勿擾》,她看得津津有味,邊看邊和我討論嘉賓表現,甚至受孟非的影響,平時聊天時會突然冒出一句“就這麽一丟丟”。
後來,她對《非誠勿擾》興趣也淡了,我們就開始看中國電影和流行電視劇,一步步讓她對中文產生更深的興趣。
我聽說過有些移二代學中文時會遇到興趣缺乏、課堂枯燥、半途而廢等問題。但我相信,語言是活的,它不應該隻存在於書本和課堂,而應該融入生活,成為孩子感興趣的一部分。
我之所以堅持讓文靜學好中文,是因為我認為,未來這個世界上最值得掌握的兩種語言就是英文和中文。這兩種語言將在很長時間內,會為掌握它們的人們帶來巨大的競爭優勢和財富。
其實,學習一門能進行日常交流的語言,並沒有想象中那麽難。隻要方法得當,尤其是對孩子來說,在合適的環境裏,他們的語言學習能力超乎想象。祝大家情人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