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sandstone2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俄烏戰爭的下半場,也許會出乎很多人意料

(2023-05-15 17:02:12) 下一個

“斯大林格勒時刻”會來臨麽。

正式開講之前,照例先說段曆史,1942年年末至1943年年年初,蘇聯紅軍集結125萬大軍發動“天王星行動”,對已經在斯大林格勒城下師老兵疲的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發動反攻,最終導致保盧斯的30萬德軍精銳被蘇聯紅軍悉數殲滅。此一戰成為扭轉斯大林格勒戰役攻守態勢、整個蘇德戰爭,乃至整個二戰的轉折點。

但這段曆史中,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細節,那就是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其實並非完全孤立無援,當時在高加索地區,德軍一部正在執行奪取高加索油田區的任務,斯大林格勒戰役態勢扭轉,讓這個任務變得毫無意義,而該部原本是距離斯大林格勒最近的,如果高加索地區的德軍能夠成功撤退,接應第6集團軍進行突圍,那麽德軍南線的態勢也許還不至於那麽迅速的被反轉。

但這個如意算盤最終沒有打成,原因之一是在這條撤退-接應路線上,有一個關鍵環節是頓河以西的一段防線,該防線是由意大利第8集團軍負責駐防的,德軍國防部對意第8集團軍傳達的要求是希望這支“友軍”頂住蘇聯人三到七天的進攻,隻要意大利軍隊能頂住,撤退計劃就能進行,保盧斯就還有的救。

可是最終意大利第八集團軍頂了兩天不到就被蘇軍分割包圍,並潰散了,原本應當“拉保盧斯兄弟一把”的意第八集團軍,最終反倒牽扯德軍極大地的兵力去幫他們進行突圍,且最終也隻突圍出來了不到5000“目光呆滯,見到我們(德軍)也不歡呼,似乎隻想回家”的意大利兵。

德國坦克怪傑曼施坦因就曾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大罵意大利人不給力,說他為了讓這支友軍頂住,始終與前線意軍指揮官保持聯係,告訴他們他正率領著裝甲集群火速趕來,隻要你們再多頂兩天就好,兩天就好。

結果意大利人居然就是沒頂住,這似乎是二戰中意大利人不給力的又一明證,在曼施坦因等一眾德軍將帥看來,意軍在反蘇軍天王星行動中的表現,簡直可以用“負分滾粗”來形容。

但是,如果我們公正的去回顧這段戰史,你會發現說“意大利人就是菜,隻會坑隊友”,是非常不公正的,潰散發生前不到一個月,同樣是遠征的意大利第八集團軍,麵對四倍於己的蘇軍,曾經執行過異常堅決的白刃戰,並成功達到了目的。導致意大利第八集團軍最終潰散的契機也不是它自身,而是其側翼的匈牙利遠征軍率先棄守陣地,導致意軍信心出現雪崩。

所以斯大林格勒戰役轉折這口鍋最後到底應該是保盧斯來背、意大利人來背、還是匈牙利人來背,這在軸心國集團內部就是一個扯不清的羅圈架。

更或者說,恰恰正是因為這種現象,才導致了“斯大林格勒時刻”這種驚天反轉的出現——我們不應忘記的是,蘇德戰爭中,德軍因為沒有足夠的本國兵力填補戰線,它的很多兵力是軸心國內部拚湊出來的,意大利、匈牙利、羅馬尼亞甚至是西班牙,都在這場戰爭中“湊了份子”。而各國軍隊之間沒有達成足夠的互相信任,甚至互相猜疑、推諉,是德軍在這場戰爭中自始至終都沒有解決的問題。

隻在德國人保持進攻勢頭的時候,這種內部的矛盾還顯得不那麽嚴重,而一旦蘇軍在同盟國的支援下緩過氣來,養精蓄銳發動反擊。德軍東線內部的裂痕就出現了——當戰事走向不利,很明顯此時需要一支軍隊留下來“頂住”,並承擔戰役失敗的罪責。

那麽這支軍隊是誰?德軍想讓意軍去頂,意軍想讓匈軍去頂,匈牙利第三集團軍說:憑什麽啊?我就是來打個醬油的。拜拜了您嘞!就先撤了。留下其實跑的慢了半拍的意大利人成了笑柄。

你看,這就是一支軍隊如果出現內部的軍令不協調、不統一、互不信任時一定會出現的問題。在打順風仗的時候,各部之間可能還能在齟齬的同時完成互相協同。可是一旦戰局轉入逆風,幾支部隊之間無法破解的猜疑鏈,就很可能導致戰局出現潰散和雪崩。因為所有軍隊都在懷疑自己側旁的“友軍”是不是已經先跑了,勇者在這時也將變成懦夫,因為這是一場不信任的雪崩。

所以從這個角度說,希特勒在德軍明顯已經師老兵疲時,對保盧斯下達的那些絕不承認斯大林格勒戰役失敗,非要輸光了才下賭桌的命令,也不完全是愚蠢的固執。他知道自家軍隊的組成,決定了戰爭打到這個份兒上,任何撤退命令都可能誘發這種“不信任雪崩”。

讓我想起這段曆史的,是眼下的俄烏戰爭中巴赫穆特的戰局變化。

眾所周知,隨著烏克蘭軍隊反攻的展開,一度已經岌岌可危的巴赫穆特戰局,已經開始朝著對烏方有利的方向發展。而當地時間5月5日,俄羅斯瓦格納雇傭兵集團創始人普裏戈津居然表示,由於缺乏彈藥,瓦格納部隊將於5月10日“離開巴赫穆特”。

說實話我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都驚到了,因為這個聲明是嚴重違背軍事常識的——在戰局進入相持,甚至對方反攻階段的時候,怎麽可以公開對外宣布自己的部隊因為“彈藥不足”要自行撤退的?你這麽說讓身處你身側友軍部隊怎麽想?何況瓦格納雇傭兵團與俄羅斯正規軍之間關係的不睦早已是公開的秘密,俄羅斯國防部屢次表示瓦格納傭兵“不在其作戰序列內”,而普利戈津又屢次怒噴俄正規軍作戰無能、指揮無方。

所以這個消息放出之後,我看到國內有親俄軍事博主,甚至“專家”,還在那裏撇個大嘴說什麽“不排除這是俄軍方麵放出的煙霧彈”……

醒醒,1942年末的意大利人都不敢這麽放煙霧彈!

在戰局已經由攻轉守的戰場上,沒有什麽消息是比兩支互不統屬、互不信任的“友軍”互相公開發布“我要撤了”的信息更加噩夢的了。此時最希望看到這種“煙霧彈”的不是俄軍,而是烏軍,因為無論瓦格納傭兵是真撤還是假撤。這都將導致俄軍與瓦格納傭兵之間猜疑鏈的加速行程,撥快“不信任雪崩”發生的時鍾,

果不其然,普裏戈津前腳剛發了這個聲明,當地時間5月11日,烏克蘭軍隊就在巴赫穆特發動了反攻,烏克蘭方麵12日表示,烏軍部隊在巴赫穆特附近的區域發起了局部反攻,將陣線向前推進了2公裏左右。如果屬實,這將是幾個月以來烏軍第一次在這個區域取得重大突破。

而有意思的是,對於被烏軍擊穿的軍隊到底是誰,目前說法並不一致,早前普裏戈津曾聲稱率先棄守陣地的俄正規軍第72 旅,但烏方公布的最新消息卻聲稱,第一批放棄該地區的是俄雇傭兵集團“瓦格納”的武裝人員,而當時俄軍72旅仍在留守戰鬥,並且其抵抗意誌是相對堅決的,這些應征的俄軍士兵直到被包圍後,烏軍“花了兩個小時才說服他們投降”。而俄羅斯國防部的表態也是一如既往的聲稱自己的部隊依然堅挺,隻是瓦格納傭兵不聽話。

不管上述消息究竟誰是真實的,俄、烏、瓦(瓦格納傭兵)三方公布的消息都在說明一點,那就是俄正規軍與瓦格納傭兵之間那種“逆風局”中災難性的“不信任猜疑鏈”正在被構築,加深。必須指出的是,俄羅斯對烏克蘭的“特殊軍事行動”進行了一年多,有一個要命的問題是一直沒有解決,甚至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加深的,那就是俄羅斯正規軍與瓦格納雇傭兵、車臣地方武裝等私兵之間互不統屬,甚至互相指責的問題,這個問題在俄軍之前保持整體優勢,“順風局”時已經暴露了,而接下來俄軍馬上要麵臨“逆風局”,這道裂痕是否會導致俄烏戰爭出現某些戲劇性的變化。我們可能需要拭目以待。

當然你也可以認為,俄國防部與普裏戈津等人的不睦,從一開始就是有意被釋放的“煙霧彈”,俄軍從開打之初其就想到了烏軍有反攻的這一天,並為這一天苦心埋了這一計……如果你不嫌這樣想很累的話。

但我想指出的是,目前巴赫穆特正在發生的事,可能是俄烏戰爭下一步走向的一個預兆。之前不管親俄還是親烏的觀察者都曾預想過烏軍反攻階段可能發生的劇情,比如烏軍會從什麽方向進攻,俄軍如何防守,雙方圍繞什麽要點爭奪之類的。但就像之前俄軍進攻時,有人構想俄軍怎麽“閃電戰”、怎麽“鐵壁合圍”最終都落空了一樣,烏攻俄守的進程,也未必就一定按著我們所想的方式進行,如果俄軍各部不相統屬,彼此猜忌的問題不解決,戰局的發展,有可能會比人們設想的發展的更快。就像在1942-1943年年交,就連蘇聯的朱可夫,也沒有料到意大利第八集團軍的頓河防線會因為“不信任雪崩”問題輕易被其拿下,加速“斯大林格勒時刻”的到來一樣。

所以確實存在這樣一種可能——俄烏戰局接下來的發展,也許會出乎很多觀察者的意料。

 


作者:山巔上的加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