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德裏車站買車票時,售票處的小夥子一聽我要去塞維利亞(Seville),興奮地告訴我:塞維利亞非常美麗,是我最喜歡的城市!
也聽其他朋友感歎過塞維利亞的美,於是安排在那裏住上三天,希望有足夠時間觀賞不同景點。
火車8點半離開馬德裏,11點多,我已到了塞維利亞的酒店,把行李存放好,出門遊玩。天氣預報說次日陰雨,因此我第一站就直奔享有盛名的西班牙廣場,從酒店步行20分鍾左右。離廣場越近,遊客越多。跟隨人流,不知不覺就到了。
WOW!WOW!WOW!第一感覺,第二感覺,第三感覺….. 我被廣場的雍容華貴、美麗非凡鎮住了,完全喪失了語言描述的能力。手機的相機鏡頭又不夠寬,拍的照片都隻是廣場的碎片。去過的朋友一定也拍了很多照片,不用浪費時間看我的了。尚未去過的如果有興趣,或許能借助碎片拚圖,想象一下廣場的華美。
西班牙廣場是1929年為舉辦博覽會而建造的,被譽為西班牙最美廣場。廣場呈半圓形,外圍的紅磚建築也呈半圓形,在建築和廣場之間有條護城河,廣場的中間是大噴泉。最美的是建築牆壁上的58個彩瓷壁龕畫,代表了西班牙58個不同區域。
照片拍得不好,角度不理想,周圍人太多,難得搶到沒人的鏡頭。
西班牙廣場是塞維利亞最熱門的景點,從早到晚熙熙攘攘,美麗得令人流連忘返。
那天我在廣場上起碼拍了三四百張照片,後來刪了近兩百張拍得歪歪斜斜、光線不對的。盡管多次提醒自己不要見到美景就發神經病,掏出手機,不管三七二十一瞎拍一氣,可是到了西班牙廣場,跟我一樣的神經病比比皆是,幾乎人人都對著東南西北連連摁手機。
戀戀不舍離開了西班牙廣場,在綠草茵茵、樹木茂盛的瑪麗亞路易莎公園溜達了一陣,吃了午餐,然後前往黃金塔(Terro del Oro)。黃金塔建於13世紀,是一座有十二邊形的軍事瞭望塔,用來觀察瓜達基維爾河上來往的船隻。
出了黃金塔已是下午三點多了,決定穿過熱鬧的老城區,去參觀位於酒店附近的彼拉多官邸(Casa de Pilatos)。冬令時間,官邸下午5點半關門。
彼拉多官邸在一條不起眼的小街上,入口處相當低調,而且這不是塞爾維亞最熱門的景點,門口隻有零零星星幾個遊客,不注意的話,容易錯過。進門一看,建築造型漂亮,瓷磚裝飾精美,值得細細品味,結果在那兒一直呆到關門前15分鍾才離開。
據介紹,彼拉多官邸曾是一位公爵的府邸,帶有後花園。該建築混合了不同建築風格的元素,如意大利文藝複興、西班牙穆德哈爾、以及摩爾風格,最吸引我的是摩爾風格的牆麵瓷磚裝飾。
第二天,果然如天氣預報所說,一早起來就下雨,雨還不小。我提前買好了去塞維利亞主教座堂(大教堂)和塞維利亞王宮的入場券。覺得運氣不差,下雨可以在室內參觀。
大教堂的入場券是上午11點的,不能白白浪費上午時間,所以一早便冒雨去了“都市陽傘”(Setas de Sevilla),隻是那天成“都市雨傘”了。
這座公共建築落成於2011年,外形有點兒像大蘑菇,底樓是商場,樓上是公眾休閑區,還可以買票登到頂上參觀。我去得有點兒早,大“雨傘”尚未開放。見雨水滴滴答答,陰雲籠罩,還刮著冷風,不適合登高看遠景。看了個大概之後,決定去看鬥牛場。
塞維利亞鬥牛場(Plaza de toros de Sevilla)是西班牙曆史最悠久的鬥牛場,現在仍在此舉行鬥牛表演,但不是一年四季都有表演,2025年最早的鬥牛表演定於4月20日在此地舉行。說實在的,我也沒胃口和膽量去看鬥牛,血淋淋的,想起來都有點兒恐怖。
那天冒雨去看了這個建於18世紀的鬥牛場。進門有個小博物館,講解了西班牙鬥牛曆史,展出了鬥牛廣告畫、鬥牛士的服裝、鬥牛賽的獎品等各種跟鬥牛有關的曆史文物。
鬥牛場很大,空空蕩蕩,隻有幾名遊客跟我一樣冒雨欣賞環形看台,以及黃色的鬥牛場地。沒有牛和觀眾的鬥牛場安靜單調,看久了無聊,退了出來,直奔塞維利亞大教堂。
門口排著長長的隊,雨下個不停,撐著傘排了大約半小時才進入大教堂。大教堂的前身是摩爾人在12世紀修建的大清真寺,13世紀塞維利亞被西班牙人收複後,把大清真寺當作天主教堂來用。直到15世紀,由於清真寺破舊不堪,甚至可能倒塌,塞維利亞人才決定徹底重建大教堂。這座教堂修建了一個世紀才完工,是世界上最大的哥特式教堂。1987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進入教堂後,先去爬了吉拉爾德鍾塔(Giralda Tower)。鍾塔很有名,因為這座方形塔曾經是大清真寺的一部分,也是清真寺遺留下來僅存的一部分。
塔高98米,爬塔的人絡繹不絕。鍾塔不難爬,一路斜坡,不用走台階。塔頂可鳥瞰全城,晴天一定景色壯觀,可惜那天陰雨綿綿,氤氤氳氳,不盡人意。
下了鍾塔,進入教堂,立刻被其宏偉氣勢所震懾。教堂中有許多皇親貴族和天主教聖人的墓,最引人注目的是哥倫布之墓。四個威武的武士抬著哥倫布的棺材,這是著名的“四王抬棺”,抬棺的是四個名震歐洲的西班牙古公國國王。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為西班牙帶來了巨大財富,也為西班牙日後稱霸歐洲的航海事業奠定了基礎,因此才能享受四王抬棺的殊榮。
哥倫布之墓
參觀完大教堂,馬上去了塞維利亞王宮(Alcázares Reales de Sevilla),歐洲最古老的皇宮,始建於12世紀,用了500多年才修建完。這座皇宮曾先後被摩爾人和天主教徒作為皇宮,從而混雜了不同建築風格,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塞維利亞王宮花園是一大看點,雖然整個下午陰雨連綿,但花園各個角落依舊有不少撐著雨傘的遊客。
西班牙廣場、大教堂和王宮是塞維利亞最熱門的三個景點。西班牙廣場不需要門票,倘若打算參觀大教堂和王宮,最好提早買票。我預購的王宮入場券是下午一點,那時售票處門口已掛著“票已售空”的牌子,建議遊客網上或第二天上午九點再來購票。
離開王宮後,便去尋找離王宮不遠的卡比爾多廣場(Plaza del Cabildo)。據說這個半圓形的小廣場藏在一條小道的盡頭,不太容易找。可是我的經曆完全不同,隻見幾隊遊客在導遊的帶領下浩浩蕩蕩湧向一條小道,跟隨他們到了小廣場,那裏相當擁擠,難以細看壁畫和大理石柱子。
在塞維利亞的第三天,雨過天晴。首先去參觀了興建於16世紀的女主宮 (Casa Palacio de la Condesa de Lebrija)。在去女主宮的途中,再次經過都市陽傘,拍了幾張照片,作為陽傘和雨傘的對照。
女主宮有一種特殊的精致之美,建築本身有精細對稱的伊斯蘭風格石膏牆雕、來自古羅馬的馬賽克地板、摩爾式拱門、格子天花板等,混合了多種建築風格。宮殿的主人還收集了許多古董、歐洲大師的畫作和亞洲藝術品,陳設優雅美麗,每個角落都是一幅美圖。
女主宮初建於16世紀,在以後的幾世紀中經過幾次改建。這座宮殿一直是貴族的私人住宅,幾次易手,其中最著名的房主是阿爾巴女公爵。1999年,女公爵的後人和現在的房主決定開放這座宮殿博物館,供公眾參觀。
我在女主宮來回逛了兩遍,意猶未盡。眼見已是中午時分,才離開宮殿前往瓜達基維爾河對岸的特裏亞納 (Triana) 區,那個街區樸實無華,有許多餐館酒吧小吃攤,供應各色小吃,吸引了眾多當地居民和遊客。那裏還有陶瓷工藝博物館,一些出售陶瓷的商店,不少小房子也都有陶瓷裝飾,是看西班牙陶瓷的好去處。
看了幾家陶瓷店,出門來,突然聽到熱鬧的打擊樂,以為又撞上了什麽特別節日。順著音樂聲前去探察,隻見一座教堂門外擠滿了人,男士身著燕尾服,女士也是個個盛裝,在街頭說笑,喝啤酒,抽煙。原來是剛參加完婚禮,正在享受“街頭招待會”。
離開教堂,剛走出幾條街,背後忽然傳來一片歡呼聲,樂隊又奏起了打擊樂,回頭一看,新郎新娘的紅色婚車正徐徐駛來,車後跟著樂隊和賓客。雖然婚車拐彎去了平坦的大馬路,不見了蹤影,但是送親的隊伍一路歡聲笑語,喝酒抽煙,跟著樂隊在鵝卵石小街上遊行。
西班牙人善於找樂,也善於樂到極致。他們對生活的熱情不時感染著我,生活中的快樂無所不在,去探索、欣賞、享受快樂吧!
照片均為原創。
待續
博主此文介紹了北非文化在塞維利亞留下的印記。
另一個來自歐洲以外的文化在安達盧西亞生根發芽的例子是弗拉門戈舞。從印度遷移來的吉普賽人把它帶到安達盧西亞,又和當地的文化融合,現在已經變成了西班牙的招牌舞蹈。
我在塞維利亞觀看過一次弗拉門戈表演。唱歌、奏樂的都是吉普賽男人,舞者都是身材高挑的西班牙女人。每個觀眾還發一杯葡萄酒!
教堂是世界第三大, 僅次於羅馬聖彼特和倫敦聖保羅。 我們沒有上塔頂, 上麵的view 真棒啊。 裏麵還有充滿回教色彩的猶太區。 喜歡王宮的花園, 還和小夥伴們在裏麵拍了很多人物照。 葡西兩國的mosaic 藝術堪稱世界之首。 雖然曆史沒有別的國家悠久, 但悠久的很多都毀壞了。 讚美片。
歐洲旅遊權威 Rick Steves 的建議是坐火車,而不是開汽車。我完全同意。
坐火車不用跟當地上下班的人擠公路,不用擔心 rush hour 公路堵車。
城市間的長途旅行,如果開汽車,必須注視路標、路麵、前麵的車流。而乘火車者可以更專心地欣賞沿途風景。
歐洲老城有時候找停汽車的地方不容易,轉來轉去花好多時間。
在歐洲,人們想去的地方,絕大多數火車都能到。
我隻有一次想去一個地方,火車到不了。那是電影《Gladiator》裏羅馬將軍 Maximus 的老家,它給我印象很深。在電影故事裏,那個家在西班牙。但實際的拍攝地點是在意大利 Tuscany 的鄉村。我一直想去。到了意大利以後,發現那裏不通火車。後來我問一個 Tuscany 大轎車一日遊的公司,能不能繞一點路,在那個地點停一下。公司說可以。最終導遊和司機都做到了,滿足了我的一樁心願。
你以為租車出遊“兩牙”如何?我已訂好機票去“兩牙”,正在考慮是租車?還是乘火車?